杨犇 余小琴 柯华 王晶

(1.安康市人民医院口腔科,陕西 安康 725000,2.靖边县人民医院,陕西 榆林 718500)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是临床牙齿畸形的常见类型,其上下牙合错位,对患者的咀嚼功能、语言功能、牙齿美观、口腔整体健康甚至容貌都将产生负面影响[1]。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牙矫正难度大,临床治疗若采用正牙合外科手术治疗需要移动骨块达到改善错位牙合的效果[2],但较易出现面型改变、咬合紊乱、复发等并发症[3]。本文采用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观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安氏Ⅱ类牙合畸形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修复组(31例)和联合组(29例)。对照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18~47 岁,平均(34.32±7.42)岁。观察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18~44岁,平均(34.41±7.3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均符合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诊断标准;(2)年龄18~65岁;(3)各项检查完备,符合手术治疗指征;(4)颅面部结构功能正常;(5)认知功能正常;(6)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既往有口腔正畸治疗史;(2)合并严重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肝肾功能障碍疾病;(3)哺乳期、妊娠期女性;(4)切牙出现代偿;(5)临床资料不全。

1.2治疗方法 修复组患者仅采用常规修复,联合组患者先行正畸治疗,再行常规修复治疗。常规修复治疗: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各项资料、错牙合畸形特点如错牙合畸形相邻牙齿情况、牙周情况、牙体等情况,采用标准直丝弓纠正上下列牙列位置,调整牙齿、骨骼间关系,调节患者的上下牙弓,减轻或颌干扰。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采用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修复方法同常规修复方法。口腔正畸治疗:采用游离牵引钩、不锈钢方丝制作定位、中间及终末颌板,对缝隙进行关闭,咬合关系调整到位后确保矢状向位置关系道理想状态后,调整前牙覆颌关系,牙列和基牙条件满意后手术结束。健康宣教同常规修复组患者。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随访观察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咀嚼功能评分、语言功能评分、∠SNA、∠SNB。比较两组治疗完成后6个月临床疗效、术中及术后1年内并发症。咀嚼和语言功能评分采用医院自制咀嚼和语言功能评定量表,总分24分,得分越高表示咀嚼功能越好。临床疗效判断标准[4]:显效,患牙的咬合关系恢复正常,未出现牙齿扭转,牙列均排列整齐,牙列中无间隙;有效,咬合关系明显优于治疗前,牙扭转减少,牙列基本整齐,牙列无明显间隙;无效,不符合显效和有效判断标准者。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 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修复组显效9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10%;联合组显效11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55%。治疗后6个月,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修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咀嚼功能评分、语言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咀嚼功能评分、语言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评分比较

注:组内比较,*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2.3∠SNA、∠SNB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SNA、∠SN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SNB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NA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SNA、∠SNB比较

注:组内比较,*P<0.05。

2.4并发症发生率 术中及术后随访1年内,修复组牙龈炎1例,面型改变1例,咬合紊乱1例,复发3例,并发症率12.90%;联合组牙龈炎1例,并发症率3.4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修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牙齿畸形,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临床矫治难度大[5]。临床常规修复方法采用标准直丝弓结合颌部手术和颏成型术,以及骨段内固定术等,全面调整患者错牙合畸形[6]。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骨块进行移动,使外部面型达到理想状况。但该手术仍然存在围术期并发症多如咬合功能紊乱,且存在术后易复发的缺点[7-8]。口腔正畸是一种精细化的调整面部骨骼、牙齿协调性、颌面部神经、肌肉的位置的一种治疗方法[9]。常见的调整部位为上下颌骨、上下牙列、牙齿与颌骨及其相应的神经、肌肉[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咀嚼功能评分、语言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联合组高于修复组(P<0.05);两组患者∠SNB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NA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临床有效率高于修复组(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修复组(P<0.05)。口腔正畸进一步解决常规修复治疗后上下牙齿间咬合关系存在的缝隙,正畸治疗过程中的垂直牵引可消除常规修复手术导致的后部牙弓小开,使得牙齿尖窝的关系得以改善,使咬合关系达到理想状态[11]。正畸对前牙覆覆盖的正常关系也具有调整作用,进一步促进上下牙列整齐排列,促进牙弓曲线恢复,对术后错牙合畸形的复发具有较好的防范作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