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敏 张琼文 于慧冉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科研计划社科一般项目“30·60目标”下碳税的设计及政策效果研究(批准号:SM202211232003)。

作者简介:吕晓敏,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会计和公共政策;张琼文,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会计和公共政策;于慧冉,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会计和公共政策。摘要:在国家“双碳”目标下,上市公司在ESG信息披露中加入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属于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但目前国内关于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账户编制和信息披露的内容发展较为缓慢。对此,本文认为上市公司在温室气体核算上可以借鉴联合国环境经济核算中的SEEA 2012和SEEA-EA框架构建碳循环概念,对温室气体的实物量和价值量、存量和流量进行核算;在账户编制上,可以参考SEEA 2012和SEEA-EA的碳存量账户,采用统一格式编制;在信息披露上,上市公司应在ESG信息披露中增加温室气体排放信息,随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一同报出。关键词:温室气体排放;环境经济账户;信息披露;SEEA 2012

一、引言

人类活动尤其是温室气体排放(Green House Gas,GHG)引起的气候变化一直属于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为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各国就减排活动作出了一系列尝试,如1992年联合国大会批准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力求将温室气体的大气浓度稳定在某一水平,防止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产生“负面影响”。我国从1992年就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但由于我国14亿人口规模及前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一直排在世界前列。近年来,我国在缓解气候变化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就制定了以总量控制为手段的碳减排目标及绩效考核。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随后,我国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顶层设计方案,但目前已有方案中还缺乏对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有关的制度规范。

从污染排放来看,我国80%的环境污染来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规模占半数以上,此外上市公司多为我国高质量企业发展的行业标杆,在执行国家政策环境方面处于领头羊位置。因此,在国家整体“双碳”目标的规划下,上市公司应承担起降碳减排的重要任务。随着以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以及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个方面为核心的ESG信息披露在国外证券交易所的兴起,近年来我国诸多上市公司也开始主动披露相关信息。未来ESG信息披露将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要内容,其中关于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需要以什么形式披露,披露什么内容,都是现在需要研究的内容。

从国际上来看,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发布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2012:中心框架》(System of Environmental—Economic Accounting 2012:Central Framework,SEEA 2012)是全球对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进行核算的共识,也是我国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自然资源资产与环境核算信息披露的重要参考依据。就温室气体排放账户核算而言,SEEA 2012初步构建了温室气体排放账户框架,在SEEA 2012基础上,联合国于2021年进一步发布了《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生态系统核算:最终草案》(System of Environmental-Economic Accounting—Ecosystem Accounting: Final Draft, SEEA-EA),就碳排放循环和碳存量账户等内容提出了国际规范和参考。本文旨在基于国际标准SEEA 2012和SEEA-EA的实践经验,对我国温室气体排放建立核算账户,并讨论其信息披露相关问题,为我国降碳减排工作以及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效建议。中国证券期货2024年4月第2期上市公司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研究二、联合国SEEA 2012中关于温室气体排放账户的内容要点及评述(一)SEEA 2012中的相关规定

SEEA 2012是关于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和环境管理最为权威的国际通用标准。在SEEA 2012中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内容并不多,但规定了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的基本原则。

1.SEEA 2012温室气体排放的定义和范畴

SEEA 2012指出温室气体排放是指基层单位和住户在生产、消费和积累过程中向大气中排放的气态物质,如二氧化碳、甲烷等。关于一国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统计的范畴,不同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规定的以领土为基础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SEEA 2012指南特别建议应建立以居住地为基础的清单。也就是说,在居住原则下,一国的地理边界是由居住在该国的经济单位的活动决定的。例如,一国常住经济单位大部分温室气体释放在本国环境中,但有一些释放在国外的环境中,SEEA 2012的居住原则要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既包括本土环境也包括国外环境的释放,而对于非常住单位(如旅客、国外运输船等)释放的温室气体则不作为本国核算的范围。这是SEEA 2012对各国核算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界限。

除此之外,SEEA 2012指出有些经济活动产生的气态物质可以被收集起来供其他生产过程使用(如甲烷可以用来生产能源)或者有些经济活动产生的气态物质可以在经济单位之间进行转移或储存起来(如碳排放),但各种经济活动产生的排放在空气中进行了结合并发生了二次排放,这些新的化合物被认为是环境中发生的变化,并不包括在SEEA 2012的空中排放账户中,同理,该账户也不记录环境中捕获或所含气体,如森林和土壤所捕获的碳。SEEA 2012对此的解释是,因为温室气体排放多以残余的形式产生和释放,对温室气体等空中排放账户核算的重点是确定温室气体排放在可控的适当范围,而不是要求建立其完整的实物供应和利用表。如果为了全面核算特定气体物质流量,除了空中排放账户,还应记录这些物质在经济单位内部和经济单位之间的流量,并构建相应的关联账户。

2. SEEA 2012温室气体排放账户及其内容

表1展示了SEEA 2012中温室气体排放账户样式,左侧部分为供应表,按物质类型分列各行业和住户产生的排放物,积累列列示了较早阶段的生产、消费和积累活动排放物在受控填埋地点释放情况。表的右侧部分为利用表,由于SEEA 2012中并不包括二次利用情况,这里的利用仅反映进入大气层环境中的排放。整个表格也符合“供应=使用”的基本原则。同时,SEEA 2012还指出表中行业和住户的分类各国还可以根据具体分析要求和可用信息,再增加额外用途列。此外,由于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巨大,SEEA 2012还建议可以将矿物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与生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区分开来。

(二)关于SEEA 2012中温室气体排放账户的评述

图1SEEA-EA中提出的碳循环SEEA 2012中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内容并不多,仅规范了温室气体排放的定义、基本范围以及账户表格形式等一般原则。其一,SEEA 2012中的温室气体排放仅指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并不包括二次排放以及温室气体使用。其二,SEEA 2012中的温室气体排放账户表格可以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流量表形式,对于温室气体排放存量表未做规范;且由于碳定价问题的复杂性,SEEA 2012仅提出了温室气体排放的实物量表,即以“吨”为单位的核算表格,无法提供温室气体排放的价值量表,因此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内容无法纳入国民账户体系,也无法进入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体系。其三,SEEA 2012仅展示了一张温室气体排放账户样表,对于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从哪里来,采用什么核算统计方法确定等内容未做详细规定,以及对于温室气体排放与矿产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等复杂问题未做进一步深入分析。

三、联合国SEEA-EA中关于碳排放的内容要点及评述SEEA-EA是基于SEEA 2012,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而发布的国际规范。由于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中的重头戏,在生态系统和其他环境过程中具有中心地位,SEEA-EA草案中着重介绍了碳排放的相关账户结构,并提出了碳循环概念及二氧化碳存量账户,这是在SEEA 2012基础上的重要突破。

(一)SEEA-EA的相关规定

1.SEEA-EA提出的碳循环

了解碳循环是核算碳排放存量和流量的基础。SEEA-EA分析了海洋、生物大气层、岩石圈以及经济生产积累之间的碳循环关系,如图1所示。生物圈中的土壤、动物、植物通过呼吸、分解和燃烧等活动向大气层中排放二氧化碳;大气层中存在的一些含碳气体通过光合作用反映在生物圈;岩石圈中的油、气、煤、灰岩、白云岩、含碳岩、甲烷、水合物和海洋沉积物中的碳通过火山活动等自然性排放和采矿或溶解石灰石等非自然性排放排向大气层;经济活动通过从岩石层中提取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燃料将岩石圈中的二氧化碳转移至经济活动中;经济活动与生物圈又通过食物和木材等的消耗和回收相互转移二氧化碳;最后浮游生物通过吸收海洋中的二氧化碳等形式完成生物圈和海洋中的二氧化碳转移。

2.SEEA-EA的碳存量账户

表2展示了SEEA-EA中的碳存量账户,它是基于碳循环(尤其是不同碳库性质差异)建立的完整的、具有生态基础的碳账户。在碳存量账户中记载了一个核算期内的期初存量、期末存量以及期间的碳增减变动情况。其中,表格的纵列是二氧化碳存量的来源,包括地层中储存的碳(油、气、煤等)、生物中储存的碳(陆地生物、海洋生物等)、经济中积累的碳(固定资产中的混凝土、沥青、牲畜等,耐用消费品中的木材和塑料等,以及SEEA定义中的废弃物等)、海洋中的碳(仅为无机碳)、大气中的碳(大气中存在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横行是依照“期初存量+本期增加-本期减少=期末存量”的基本等式确定的存量账户的基本格式,自然拓展是由于自然增长或人类活动的间接影响而造成的碳储量的增加;管理扩张是由于直接人类活动造成的碳储量的增加;新发现是新资源储量增加导致的碳储量增加;向上重估是由于计量误差增加的碳排放;重分类是由于在生物系统中的分类不同导致的碳排放量变化,重分类可能对碳排放总存量没有影响;进口是指含碳产品的进口产生的碳排放。

碳总计期初存量本期增加自然拓展管理扩张新发现向上重估重分类进口本期减少自然收缩管理收缩向下重估重分类出口净碳平衡期末存量可以说,碳存量账户是对SEEA其他账户的补充,由SEEA-EA中的碳存量账户可见,其核算涵盖的范围较广,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以支持碳固存;此外,碳存量账户与SEEA其他账户也息息相关,应该与其他资源账户相互关联。

(二)关于SEEA-EA中温室气体排放账户的评述

首先,SEEA-EA将二氧化碳的类别展示得非常全面,对碳排放的存量按照产生碳排放的五大主体进行了分类,更好地了解了不同主体碳排放的增减变动情况,SEEA-EA的碳存量账户是对SEEA 2012温室气体排放流量账户的重要补充。至此,碳排放的流量和存量都得到了考虑。其次,SEEA-EA展示了海洋、生物大气层、岩石圈以及经济生产积累之间的碳循环关系,但不同主体间碳排放的流动性和变化性较大,想要清楚地核算各主体的碳排放情况仍具有难度。最后,我们应该看到的是,SEEA-EA展示的碳存量账户仍然属于单式表格,基于类似永续盘存制的“期初存量+本期增加-本期减少=期末存量”基本公式,只有同步结合SEEA 2012的温室气体排放供给使用表才能看清楚一定时期内碳排放的存量和流量情况。从上市公司在国家温室气体排放中的位置来看,上市公司的温室气体可能不会涉及碳循环的全过程,但应在ESG信息披露中建立碳循环的思想,通过碳足迹的完整链条充分展示上市公司参与的温室气体排放。四、上市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账户编制及信息披露的未来发展虽然我国一直强调关注生态文明,但从我国实践来看,对于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核算、编制相关账户并进行公开数据披露是近年来才提出的重要内容。因此,相较于国际上SEEA 2012的发展,我国并没有专门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由此可见,我国当前亟须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账户编制及信息披露进行尝试性研究和制度设计。随着ESG信息披露的发展与完善,本文对上市公司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账户编制和信息披露提出了未来展望。

(一)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现状及未来设想

温室气体核算属于国家重点关注的内容,从2013年开始不断出台和试点了20多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2016年6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并实施《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GB/T 32150—2015),对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工作流程、核算边界确定、核算步骤与方法、质量保证、报告要求等内容进行了界定,但该项标准只针对工业企业,核算范围不足。目前,我国尚未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也缺乏核算温室气体排放的数据系统。本文认为,温室气体核算应从国家整体碳循环角度出发,先由环境保护部门牵头,联合多个部门获得全面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数据,并建立起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清单,形成规范和标准下发至上市公司。

(二)温室气体排放账户编制现状及未来设想

从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看,现在关于温室气体排放账户表格的编制是极度缺乏的。基于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通用要求,上市公司信息应具有可比性、可理解性等特征,那么建立统一的温室气体排放账户表格和编制方法将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可比性,也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ESG报告的可读性,还有利于将上市公司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纳入国家整体的温室气体排放账户。对此,本文建议可参考SEEA 2012、SEEA-EA的表格形式及内容,构建我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温室气体排放账户及表格。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可以参考SEEA 2012的温室气体排放账户,编制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实物量流量表,表格样式可见表3。纵列是按不同温室气体类别进行的大分类,在每类下可以进一步根据使用部门进行分类,如分为居民部门、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及其他形式;横行表示不同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既包括各部门的直接排放,也包括各部门消费不同产品所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各行业产品还可以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细分。这样的流量表可以较好地展示出不同部门、不同来源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情况,可以细化节能减排工作任务。

其次,可以参考SEEA-EA的二氧化碳存量账户,编制上市公司温室气体排放实物量存量表,表格样式可见表4。由于SEEA-EA对二氧化碳的刻画特别细致,旨在精确到大气层、生物圈、海洋以及人类活动中的碳排放,这在核算上具有较大难度。对此,本文建议我国可以先统计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存储状态,统计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期初、期末及本期排放量的变化,以此明确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量和减少量是如何形成的。表3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流量表账户设想单位:吨

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其他温室气体总计期初存量本期增加自然拓展管理扩张新发现向上重估重分类进口本期减少自然收缩管理收缩向下重估重分类出口净碳平衡期末存量以上流量表和存量表是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相关账户最应先建立起来的账户体系。此外,我国还应对温室气体排放建立长期时间序列的账户表,以此观察温室气体排放的长期变化。这样的表格类型较为简单,本文不再列示。最后,在实物量核算较为成熟的情况下,随着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还可以在实物量的基础上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价值量的核算及账户体系建立。

(三)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现状及未来设想

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公开披露也是完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方面。从我国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角度来看,主要有三个层面展示了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问题:一是国家整体层面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主要表现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环境经济统计年鉴》中分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二是行业层面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主要表现为如交易所提出的环境信息披露要求,尤其是当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提出的ESG信息披露要求草稿。三是企业层面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主要表现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中环境信息披露。目前我国还未建立统一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库,还没有官方明确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公开渠道。对此,本文建议:①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纳入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将温室气体排放存量表和流量表逐步纳入每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或《中国环境经济统计年鉴》中,可在拓展核算中随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环保税和环境支出等信息一同披露。②建立统一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库网站,提供更为实时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③鼓励有能力的上市公司优先披露温室气体排放,然后逐步形成规范,要求全部上市公司执行。

参考文献

[1]United Nations.System of Environmental-Economic Accounting 2012:Central Framework[R]. New York:United Nations,2012.

[2]United Nations Statistical Commission. System of Environmental-Economic Accounting—Ecosystem Accounting:Final Draft[R]. New York:United Nations,2021.

[3]于左,孔宪丽.产业结构、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J].经济管理,2013,35(7):24-34.

[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刘世锦,张永生,等. 国内温室气体减排:基本框架设计[J]. 管理世界,2011(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