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舒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肾内科,广东 广州 510000)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此类患者的常用治疗方式,可有效维持患者的肾脏功能,但作为体外循环技术,存在较高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1]。镁是机体内具有重要生理和生化作用的阳离子,仅次于钠、钙、钾,且在细胞内镁是钾之后含量第2位的阳离子[2]。正常人每天饮食摄取镁10~20 mmol,其中1/3 在小肠吸收,其余经粪便排出,其镁的摄入与排出处于动态平衡,但机体内镁平衡主要靠肾调节[3]。因此,对于存在肾脏疾病的患者而言,血清镁水平较低。维持性血液透析对于肾脏疾病患者而言,虽具有一定维持作用,但对肾脏功能仍存在一定影响,进而影响血清镁水平[4]。而血清镁水平的降低,可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且已有多项研究证实,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心血管事件为患者死亡主要原因。基于此,本文就血清镁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率的相关性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80 例新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前及治疗初期前3个月不同时间段的血清镁水平及预后情况。研究对象年龄31~91 岁,平均(67.30±13.87)岁。根据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前及治疗初期前3个月不同时间段的血清镁水平的平均值三分位数将其分为低血镁组(血清镁≤0.84 mmol·L-1,男14例、女12 例)、中血镁组(0.84 mmol·L-1<血清镁≤0.96 mmol·L-1,男18例、女9例)、高血镁组(血清镁>0.96 mmol·L-1,男15 例、女12 例)。纳入标准:(1)为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2)首次接受血液透析治疗;(3)每周接受3 次、每次4 h 的血液透析治疗;(4)既往病史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年龄<18 岁;(2)存在肾移植史、脑出血史、凝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疾病患者;(3)维持透析时间<3月;(4)存在认知、语言及精神障碍患者。本研究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由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统计分析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前及治疗初期前3 个月不同时间段的血清镁水平,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期间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心力衰竭、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及治疗期间死亡率。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重复测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且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特别要求满足“球对称”假设,如果满足“球对称”假设,则采用未校正的F界值,如果不满足“球对称”假设,可用Greenhouse-Geisser法对F界值进行校正,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前及治疗初期前3 个月不同时间段的血清镁水平比较新入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接受治疗后第1个月血清镁水平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随后3 个月的血镁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血清镁水平比较/±s

表1 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血清镁水平比较/±s

注:a表示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P<0.05。

血清镁水平/mmol·L-1 0.87±0.16 0.91±0.14a 0.93±0.15 0.94±0.17时间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n 80 80 80 80

2.2 三组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治疗期间死亡率比较低血镁组患者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治疗期间死亡率均高于其余两组(P<0.05),中血镁组患者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治疗期间死亡率与高血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治疗期间死亡率比较/n(%)

3 讨 论

血液透析治疗多用于终末期肾病患者,此类患者主要存在肾脏功能衰退,无法维持身体机能代谢等症状。血液透析治疗可通过代替肾脏代谢工作,对血液中的代谢废物进行清除,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度平衡,并清除体内过多水分,缓解患者临床症状[5]。但此疗法具有较高的并发症风险,增加患者炎性反应、氧化应激、营养不良及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进而增加患者治疗期间的死亡率[6]。近年来,随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深入研究发现,矿物质代谢异常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钙化的影响较大,这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7]。

血清镁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主要参与蛋白质合成及神经肌肉传导,调节各种离子通道的电子流,催化体内多种酶参与ATP 代谢,调控细胞生长、再生和膜结构,维持心脏、骨骼肌、肠道平滑肌兴奋性[8]。镁作为激活剂参与了机体内多种能量代谢,血清镁可抑制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增殖,对改善骨矿物质代谢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钙化等均具有积极作用[9]。而一旦水平降低,可引起上述指标异常,甚至持续出现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等,影响患者心、脑、神经系统。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受疾病和治疗措施等因素影响,患者多存在低血压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症状,进而导致患者血清镁降低,这对患者的骨矿物质代谢、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钙化等均存在负面影响,进而增加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增加患者短期死亡率[10]。

为明确血清镁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的相关性,本文对此展开研究发现,新入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镁水平接受血液透析后血清镁水平较透析前上升,并在随后的3个月中保持稳定。分析原因有血液透析作为清除机体血液代谢废物及多余水分的特殊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微循环,满足患者肾脏代替功能,进而稳定患者血清镁水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低血镁组患者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治疗期间死亡率均高于其余2 组,中血镁组患者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治疗期间死亡率与高血镁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低血镁是新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治疗期间死亡率的危险因素,可作为患者病情评估与监测指标,以此为患者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低血清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较中、高血清镁患者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更高,血清镁水平可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情监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