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韧,顾胜利,金 晔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超声中心,上海 200092)

静脉畸形是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疾患,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以面、颈及四肢为好发部位,多见于皮肤和皮下组织。静脉畸形虽然为良性改变,但其对组织形态具有破坏性,使组织功能受到影响,并出现诸多并发症,严重者可因此而致残[1]。现将本院37例静脉畸形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体表静脉畸形患者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1~61岁,平均 12.5岁;>0~10岁 18例,≥11~20岁11例,≥21~30岁3例,≥31~40岁2例,≥40岁3例;病灶直径为1~20 cm;位于面、颈部6例,躯干部3例,四肢22例,会阴部2例,多部位 4例;6个月至3岁发现病灶 7例,3岁至7岁发现病灶9例;有病灶突然增大史 6例,瘤体疼痛导致活动受限19例,局部肌腱挛缩出现畸形2例。

1.2 方法 采用PH ILIP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IU-22型)、SIEMEN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美国通用公司LOG IQ 500 MD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探头频率5~12M Hz。探测方法:采用二维超声探查静脉畸形病变,以了解病灶位置、形态、大小、内部结构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然后,采用彩色多普勒对病灶内部、周围血流情况、血流性质及血流速度进行检测。在探查过程中,采用探头加压试验以观察病灶内部的血流改变情况。

2 结 果

体表静脉畸形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为病灶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分布不均的蜂窝状或网状无回声区,有压陷性,其内充满流速较缓慢的丰富血流信号。采用探头加压,彩色血流出现闪动现象,有静脉与动脉频谱,加压试验阳性(见图1A)。

静脉畸形病变仅限于皮下(局限型)者12例,其边界较清晰,形态较规则;累及肌肉层(弥漫型)者14例,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混合型者11例。

图1 静脉畸形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

静脉畸形病灶呈低回声16例,边界欠清晰,内部彩色血流信号稀少(见图1B);呈无回声12例,边界不清晰或欠清晰,内部呈网状或蜂窝状,有较丰富的血流信号(见图1C);呈混合回声9例,表现为囊、实性相间的不规则回声,边界不清晰,内部有较丰富的静脉血流信号,加压试验阳性;2例病灶内有钙化灶(见图1D)。

3 讨 论

静脉畸形又称为海绵状血管瘤,是常见的静脉异常发育产生的先天性血管结构畸形[2],属于低血流量的血管畸形,由大量充满血液的血窦及薄壁静脉构成,血窦内间隔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窦腔彼此交通,呈海绵状结构,充满静脉血,血流较缓慢可致局部血管内血栓形成,并反复机化而形成静脉石[3-4]。

静脉畸形按病理结构划分,有蜂窝型、沟渠型及混合型3种类型[5]。蜂窝型静脉畸形多为类圆形,血窦腔较大、壁薄,壁间结缔组织较少,形成蜂窝状结构;沟渠型静脉畸形多弯曲,呈相互沟通的沟渠样,血窦腔形态不规则,血窦壁较厚,壁间结缔组织较多,形成实质较为丰富的不规则形态结构;混合型则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兼具蜂窝状结构及沟渠状结构特点。沟渠型畸形可能为蜂窝型静脉畸形的早期形式,前者由于管腔的不断扩大,血窦壁变薄,而逐渐形成蜂窝状结构。

典型的体表静脉畸形大多在出生时即存在,少部分则在幼年或青春期才被发现。其生长速度与身体生长发育基本同步,不会自行退化,其发病与性别无关。某些病灶在外伤、感染或激素水平变化后会突然增大[6]。如病灶位于皮下组织,表现为具有压陷性的深蓝色质软肿块;位于较深部肌肉组织,可表现为局部肿胀,患肢增粗,表面皮肤色泽正常,触之无明显包块,部分患者局部可触及硬结。病灶大小可因静脉血回流快慢或患者体位改变而变化,抬高患肢,肿块可逐渐消失,阻止静脉回流,则可见肿块充盈增大。其大小及形状不规则,边界常不清楚,发生部位不定,皮肤与皮下组织为主要受累组织,也可侵犯机体其他组织,如黏膜、关节、肌肉、内脏器官、脑及神经等,可导致骨骼畸形。部分患者自觉肌肉无力,病灶处有疼痛感及酸胀沉重感,可能系局部组织中神经受压或血管内血栓形成所致。

体表静脉畸形按发生部位的不同分局限型和弥漫型两种[7]。局限型静脉畸形可见局限性低回声,轮廓较清晰,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可检测出其内有少量搏动性血流,病灶内血流呈低速、低阻型;弥漫型静脉畸形范围较广泛,表现形式多样,可呈网格状、蜂窝状及不规则的低回声或无回声区,无明显包膜,病变部位显示血流丰富,可见到紊乱粗大血管,有明显压陷性。血流频谱分析提示其兼具连续性静脉血流及搏动性动脉血流。本研究中体表静脉畸形的声像图表现为:(1)静脉畸形病灶的形状多不规则,其中可见分布不均、大小不等的由多条光带交织而成的蜂窝状或网状无回声,也可见管道状回声或囊状扩张,边界多不光滑,但清晰;(2)静脉畸形有压陷性,头低位检查时,畸形静脉因充血而增大,声像图显示无回声区增大,病灶区采用探头逐渐加压,二维超声见病灶及其腔隙显着缩小,逐渐减压时见病灶及其腔隙恢复原状;(3)CDFI提示在静脉畸形病灶内有流速较缓慢而丰富的静脉血流信号,加压后畸形静脉内的彩色血流出现闪动现象,部分可显示五彩镶嵌色血流信号,有静脉及动脉频谱,加压试验阳性;(4)静脉畸形病灶内出现钙化时,表现为伴有声影的强回声光斑或光团,呈不规则形、点状、条索状或圆形。有静脉血栓形成时,血管腔隙内可探及低回声区[8]。

静脉畸形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许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od subtnaction angiography,DSA)作为诊断血管性疾病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其属有创伤检查,且对病变与邻近组织结构的相互关系及病变范围显示不理想,对静脉畸形的显示也不完全;计算机层析成像(computer tomography,CT)可显示病变部位内出血、机化及钙化等,但也无法对病变范围及其与正常组织间关系进行清楚的显示,CT增强扫描还涉及造影剂过敏问题;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 RI)有利于病灶定位,多参数成像能区分病灶内的各种组织成分及范围,但不能实时监测,且价格昂贵[9]。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属非侵入性检查,无痛苦,且价廉,检查简便、易行,可观察病灶的部位、范围大小与毗邻关系,能显示血流状态,鉴别血管瘤与血管畸形,并可显示其血流动力学特点[10],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体表静脉畸形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

[1] 欧阳天祥,邢新,李军辉,等.出汗性血管瘤六例[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2,18(2):123-124.

[2] Marler JJ,M u lliken JB.Currentmanagement of heman-giomas and vascu lar malformations[J].Clin Plast Surg,2005,32(1):99-116.

[3] 李泉水.彩超对颌面颈部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6):321-323.

[4] 杨一林,段云友,曹铁生,等.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超声特点[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1):59-60.

[5] 袁斯明,欧阳天祥,邢新,等.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病理结构观察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3,19(6):598-600.

[6] Dubois J,Garel L.Imaging and therapeutic approach of hemangiomas and vascu larmalformations in the pediatric age group[J].Pediatr Radiol,1999,29(12):879-893.

[7] 陈衣天,张武.周围海绵状血管瘤的彩色超声表现[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7,13(8):33-34.

[8] 杨舒萍,沈明,陈红,等.肌肉海绵状血管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J].中国临床影像学杂志,1999,10(6):454-455.

[9] 邓奇平,屈辉,董艳秋,等.软组织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2,13(5):351-353.

[10]张蓉,刘倚河,余音.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周围浅表血管瘤的诊断价值[J].上海医学影像,2005,14(2):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