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瑛,窦 焱,邓 丹

(1.重庆医科大学人事处 400016;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人事科 401331;3.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400016)

基层学术组织作为大学基本组成单位,承担着教学科研、咨询服务等学术活动的具体实施,是大学履行学术职能的核心,也是现代大学制度框架建构的重心[1],其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大学的质量和效益。为更好地了解重庆市属教学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状况,笔者就承担的重庆市社科联课题“重庆市教学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结构及管理优化研究”任务,对重庆市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别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现状进行了调查和了解,期冀为促进重庆地方大学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深化地方大学人事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2年1月至6月采用问卷形式对7所被调查高校基层学术组织一线的教学科研人员、基层学术组织的负责人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综合调查。同时,通过座谈会、访谈等形式对个别高校进行深入了解。共发放问卷320份,收回有效问卷22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1.25%。调查区域:调查高校分布在渝中区、沙坪坝区、南岸区、九龙坡区、渝北区、涪陵区;调查高校类别:理科、工科、文科、医药、师范、综合等6种不同类别的高校。

1.2 调查内容 问卷从被调查人员对基层学术组织的理解、基层学术组织结构模式、运行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期望等几方面进行调查。以期从问卷中找出重庆市属教学研究型大学组织结构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从而对基层学术组织的改革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

1.3 质量控制 由承担调查任务的课题组成员具体负责实施调查工作。保证由专人负责发放及回收问卷、核对、验收、数据统计分析等具体工作,做到调查内容真实、填写客观、数据可靠、结果可信。

2 基层学术组织现状与分析

2.1 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1.1 性别及年龄 男128名,女100名;年龄最小的23岁,最大的59岁,平均38岁。

2.1.2 学历学位情况 研究生148名(占64.91%);本科74名(占32.46%);大专和其他6名(占2.63%);获硕士学位者100名(占43.85%);获博士学位者61名(占26.75%);获学士学位者46名(占20.18%);无学位者21名(占9.21%)。

2.1.3 职称情况 中级职称84名,所占比例最大(占36.84%),其次分别为副高77名(占33.77%),正高30名(占13.16%),初级28名(占12.28%),其他9名(占3.95%)。

2.1.4 所在岗位情况 教学科研一线岗位者为122名,所占比例最大(占53.50%),其次分别为管理岗位71名(占31.14%),教学辅助岗位22名(占9.64%),专职科研岗位13名,比例最低(占5.70%)。

2.1.5 学校定位 被调查对象认为自己所在的高校为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有146名(占64.03%),为教学型大学的有70名(占30.70%),为研究型大学的仅有12名(占5.26%)。

2.2 重庆市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现状

2.2.1 基层学术组织的类型及开展活动的基本单位 被调查对象任职高校的基层学术组织类型主要为学校-院(系)-教研室(占51.75%),学校-院(系)-研究中心(占31.14%),学校-学院-系(占29.82%);主要的形式为教研室(占52.63%),系(占38.60%),研究所(占33.77%);开展科研活动的基本单位主要为学系(占47.80%),教研室(占42.10%),研究室或者研究中心(占37.72%);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主要为教研室(占63.60%),学系(占43.42%),学院(占31.57%);开展对外服务的基本单位主要为学院(占59.10%),研究室或研究中心(占40.93%),系(占34.42%)。

2.2.2 基层学术组织工作的重心及设置主要依据 被调查对象任职高校的基层学术组织的工作重心主要为教学与科研工作(占53.98%);基层学术组织设置的主要依据为学科方向(占47.77%)。

2.2.3 基层学术组织运行情况 被调查者中大部分人员认为就职高校的基层学术组织部分拥有自主权(占54.19%);认为本校基层学术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学术交流较少(占55.80%);认为本校基层学术组织之间交流较少(占69.00%);认为本校各个基层学术组织之间,人员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申请自主流动(占51.79%);认为本校基层学术组织中少数有学术带头人(占37.77%);而学术带头人的聘任会综合考虑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和管理工作能力(占45.77%);本校基层学术组织负责人多以上级聘任的方式产生(占62.78%);其待遇主要是将工作量折算成学时或科研业绩计算酬金(占44.00%);本校基层学术组织内的各项管理制度已经部分健全(占74.89%);本校基层学术组织成员在学术重大问题决策中较好地发挥了作用(占43.24%);行政权力对本校基层学术组织学术权力的影响较大(占45.95%);认为本校的基层学术组织在3~5年内将相对稳定(占65.75%);对本校基层学术组织内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比较满意(占60.63%)。

2.3 基层学术组织存在的问题

2.3.1 结构设置情况 被调查者中有119名选择“部分合理”(占54.1%)。

2.3.2 制约发展的主要弊端 教学与科研的冲突束缚了组织创新的动力(占35%);没有经费管理、人员聘用的自主权(占22.27%);封闭性组织限制了学术组织的发展(占20.45%)。

2.3.3 困扰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 场地、设备及经费短缺(占60.93%);“行政化”影响严重(占48.37%);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占38.14%)。

2.3.4 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 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占60.37%);教师的“单位所有制”特征与学术自由活动的矛盾(占47.74%);越来越精细的专业化分工与重大课题研究的矛盾(占41.89%)。

2.4 关于基层学术组织建设的信息反馈

2.4.1 基层学术组织开展绩效考核工作能否促进学术发展45.98%的被调查者认为对基层学术组织开展绩效考核工作能促进学术发展。

2.4.2 基层学术组织是否应进行定期评估 64%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对基层学术组织进行定期评估。

2.4.3 基层学术组织改革的必要性 72.65%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在高等教育改革浪潮中,对基层学术组织进行进一步改革。

2.4.4 对基层学术组织进行改革的方向 学术自治,教授治学(占70.4%);加强学科交叉融合,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占56.95%);下放人事管理、薪酬分配权力(占42.15%)。

2.4.5 适合本校发展的基层学术组织主要形式 以学科为基础的研究中心、研究所或研究室(占66.67%);以科研项目为基础的研究平台和团队(占60.36%);多种组织结构并存(占42.79%)。

2.4.6 期望中的学术组织 教学科研协调发展(占76.65%);具有充分学术自由(占72.25%);学科交叉融合(占70%)。

3 讨 论

在我国,大多数地方教学研究型大学都是从教学型大学发展转型而来的,与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相比,它具有强调教学科研并重、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并举和学科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等特点[2]。通过对重庆市不同区域、不同类别的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的调查显示出各个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的发展存在一定差距。在学术组织的结构类型上,办学历史较长、科研实力较强的大学趋于多样化,有3种以上的学术组织类型;办学历史较短、偏重教学工作的院校则明显呈单一性。“教研室”仍是各类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的基本类型,它存在于所有学校中。对于大学是学术组织,其特点是重心活力均在基层组织,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是大学最基本的生产点,它的极端重要性使得对它的研究应该成为现代大学组织结构研究的首要任务[3],对此认识,重庆部分市属教学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研究和发展水平尚不能达到现代大学应有的要求。

制度创新是大学发展的内在变量。与国内外的高水平大学相比,地方大学制度的差距是最大的差距之一,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地方大学不缺乏人才,缺乏的是造就人才的制度[4]。针对调查中反映出的“单位所有制”、封闭性组织结构、场地、设备及经费短缺、“行政化”影响严重等突出问题,作者认为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人事体制机制改革,调整基层学术组织的结构。其中首席专家制度、课题研究负责人制度、临时性研究团队、跨学科与学院的交叉研究和教学中心、院长联席会议等都是基层学术组织有效的具体表现形式[5]。

或者建立人事隶属关系与工作关系分离的模式,即教师人事关系保留在院系或室,工作关系可以自由选择,打破人才壁垒,优化人力资源配置[6]。这样可使教师既可以根据所承担的教学课程的类型和学科方向参与(或隶属)相应的以教学为主的“教学和研究单位”(如学系、教研室等),又可以根据自己的科研方向或课题,参与某个以科研为主的“教学和研究单位”(如研究所或中心),教师具体属于哪个组织,根据承担任务的变化灵活组合[7]。

现代大学制度包括专家治校、教授治学、学术自由,它要求打破大学的行政化、官僚化,建立体现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精神的知识管理制度和学术管理制度[8]。对于基层学术组织的改革和优化,也需要加强学科交叉,将人事聘任、薪酬分配等管理权力下放,体现“学术自治,教授治学”[9],并通过定期考核评估等方式不断加强基层学术组织的管理。

[1]郑晓齐,王绽蕊.我国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改革与发展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践,2010(11):57-60.

[2]郭丽君.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基层学术组织建设[J].现代教育管理,2010,31(1):47-49.

[3]茹宗志.创新型国家视域下地方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变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2):178-180.

[4]王瑞祥,陶春莉,王克振.论现代大学制度下基层学术组织的优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29(1):29-31.

[5]文军,石磊.论中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的形式和制度创新[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5):62-66.

[6]窦焱,雷寒,杨竹,等.在基层学术组织改革中促进教学科研型医科大学特色发展[J].重庆医学,2011,40(27):2801-2802.

[7]胡成功.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改革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7,8(8):59-63.

[8]杨明.论中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创新的问题和对策[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0(4):58-70.

[9]陈何芳.教授治校:高校“去行政化”的重要切入点[J].教育发展研究,2010,21(13/14):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