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姣姣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河南·安阳 455000)

为积极响应、贯彻和落实《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广泛引导和动员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通知》,发挥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服务社会的重大社会责任,2018 年7 月,由我院思政部、团委组队、带领我院学生志愿者,深入林州市两大贫困村开展了精准扶贫入户调研等相关活动。在暑期实践结束后的座谈中,有一位学生谈到,这次活动让他更真实而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了社会,让他深有感触,对身为医学生应肩负的责任和义务、背负的情感有了更切肤的体会,对医护工作者的使命感、荣誉感有了更切实的认同……

实践证明,组织参与医疗扶贫活动、助力地方健康扶贫对医学高职院校学生有很好的育人效果。它是医学高职院校补充思政课实践课、开展课程思政的好方式。通过更具专业特色的思政课第二课堂形式,打破了思政课“孤岛式”开展的困局,搭建起思政课与医学专业课相融合的平台,扶助医学生在健康扶贫实践活动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与此同时,这也是助力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打造医学院校品牌特色、服务地方建设的“三全”之策。

1 填补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空白,有助于全方位育人

基于高职院校注重职业技能培养的特殊性,医学高职院校所开设的思政课普遍存在缺少社会实践教学的问题,尤其是与学生医学专业相结合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这容易导致思政课成为空中楼阁,严重影响着思政课理论转化落地为学生实践行为的效果,[1]同样也很难使思政课切实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而医学高职院校组织医学生积极参与地方健康扶贫活动则可以充分填补这一空白。

活动中,思政课教师可以结合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向学生介绍我国精准扶贫这一工程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经典人物、当前状况等基本情况,引导学生加深对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章节内容的理解和感受,体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三下乡” 送医疗服务、卫生知识宣讲等具体的健康扶贫活动中,可以高度呈现医学生未来的工作场景、内容,在这样的情景中,有助于思政课教师开展贴近医学生、契合医学专业、更生动、具针对性的思政课,指导医学生在一言一行中贯彻落实职业道德。

2 搭建思政课与医学专业课教学融合的桥梁,实现“三全育人”效果

医学高职院校在构建大思政格局的实践中,存在思政课与医学专业课“两张皮”的情况。思政课教师不了解医学专业知识,难以开展与医学专业结合的育人活动;而专业课教师由于学科教学任务重或本身思想境界的关系,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导致医学高职院校各学科教学中缺乏渗透、甚至相互冲抵,难以形成强大合力。[2]而医学高职院校积极助力地方健康扶贫活动则可以搭建起思政课与医学专业课教学交融的桥梁,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共同投入实践活动,协同备课、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实现思政课教学与医学专业教学、实习实践无缝对接,成功组建高质量的、具有针对性的“大思政”课堂教学:思政课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引导、帮助医学生知行转化,避免出现部分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知行转化混乱的问题,切实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医学专业教师将医学理论教学、临床实践与职业道德培养结合起来,通过带队教师在实例中的言传身教,现身说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感染和影响学生。

3 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思想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指出:“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大学生寄予的期望,也是当代大学生把激昂青春梦融入伟大中国梦的时代背景和必然选择。然而,当前功利主义在高职医学院校学生群体中盛行,高职医学院校学生存在一定的“金钱至上”“实用主义”的思想,对于国家大事、“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缺乏认识,认同感、责任感缺失。[3]

作为医学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参与健康扶贫活动可以引领医学生扎根社会基层,将学生从狭小的自我中引导向社会的广阔天地中。在参与健康扶贫中,通过导医义诊、志愿服务等活动,体察患者疾苦、了解中国国情社情,使之接地气、有底气,激发医学生对国情社情、行业发展等方面的关注,培养医学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能够如同百年来的青年先辈们一般,积极投身时代洪流,在脚踏实地的医学实践中经历、助力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铸就自己、实现当代伟大中国梦。

4 有益于医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医学生综合素养

医学高职院校旨在培育高等技术应用型医疗从业者,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第一线守护人,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建设健康中国、和谐社会的重要使命。然而,另一方面,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频发的医患信任危机却暴露着部分医疗从业者在思想信念、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缺失。[4]因此,医学高职院校在认真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幺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上,应慎之又慎。

在参与健康扶贫相关活动中,可以高效的实践医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能力,同时在面对现实生活中复杂而鲜活的病例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深化学生对生命和健康的理解和敬畏;在带教老师的现身教学中,感受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形成以病患为中心,尊重和关爱病人;在带教老师充满同情心和对医学事业的高度责任感的影响下,养成助人为乐、治病救人、团结协作等良好品质,提升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5]在健康扶贫过程中,随着学生对当地扶贫工作的深入,有助于增强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对医学职业和家国的责任感。因此,医学生积极参与健康扶贫工程,既是医学生深化理论知识、锻炼专业技能的过程,也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

5 有利于医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医学生的职业获得感、归属感、认同感

新时代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深受诸如“人间不值得”等网络“丧”文化的影响,现实生活中对高职院校生活存在不满等负面情绪,往往会出现诸如厌学、萎靡不振、人生无意义等情况,不利于在校医学生的健康成长。另外,高职院校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面对忙、乱、累的工作内容和冲突的人际关系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厌烦、职业自我认同感低等职业倦怠问题。她们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中疲于奔命,又甚少能够获得患者及家属的正面情感回馈,尤为感觉迷茫、辛苦、无意义,存在对该职业缺乏认同感、归属感和获得感的问题。

在开展送医送药下乡、组织医疗培训、开展公益医疗服务等健康扶贫工程的具体活动中,由于脱离了“人生无意义”的空洞的思考情景或高速运作、繁忙的医院工作环境,接触到最平实、底层的社情民意,医学高职院校学生可以更细致地了解、感受病人、家属和社会大众的心理,触动学生共情;在接受、面对和克服现实问题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精神,体验意义学习,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自觉关注病人及家属的就医体验,有助于帮助医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人生理想、职业理想;在一对一的帮扶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职业行为给当地贫困户送去帮助和关爱,并非常直观地收获到来自于患者及家属的感激、尊重,有助于缓解内心焦虑等负面情绪,职业认同感、成就感和获得感也就油然而生,并提供了珍贵的职业发展动力。

6 结语

医学高职院校积极参与健康扶贫工程是进行教学改革、贯彻“三全育人”理念、构建大思政格局的有效形式,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履行医学高职院校的育人职责。与此同时,在助力医学高职院校打造校园特色品牌、提高院校知名度,承担社会责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也有良好成效,值得深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