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疆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疆教育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1 文化润疆的意义及作用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不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同时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汇聚的重要区域。由此便造就了新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新疆地区丰富灿烂的文化资源不但丰富了我国文化宝库,同时更是中华文化体系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艰苦向前的发展途中,党和国家始终不曾忘记“文化润疆”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文化是连接一个民族的桥梁,代表了一个民族所共有的全部精神力量和价值观念,文化润疆的提出为新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牢意识形态领域主动权点亮了一盏明灯。充分利用文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四个自信”和“五个认同”,进一步落实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新疆工作总目标,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贡献强大精神力量。

2 文化润校在落实文化润疆工程的意义

文化润校包括校园文化建设和文化育人等重要内容,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但能进一步增强广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自信,以其为重点的文化润校工作也是文化润疆工程实施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同时文化润校也为文化润疆工程提供了重要载体,有助于推动文化润疆工程的进一步落实。

2.1 文化润校为文化润疆工程提供基础保障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且多元,取之不尽的文化宝库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同时也为中华民族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从未断流的中华文化是令所有中华儿女最为骄傲的事情,如今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组成的中华文化依然在不断弘扬并向前发展着。文化润疆就是要让文化充分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把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一起,不断增强和铸牢新疆各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其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增强凝聚力。校园作为承载文化润校工作的唯一载体,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并推进文化育人工作,坚守立德树人,充分发挥文化的价值和作用,让中华文化滋润学生内心,用文化的力量守护学生成长成才,从而为文化润疆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文化润校是开展文化润疆的重要载体

中华文化始终滋养并丰富着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它不仅是新疆各族人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世界,同时也丰富并影响着人们的心灵家园,中华文化犹如润疆之源,滋养着新疆各族人民的精神世界。学校是传承文化、弘扬文化甚至可以创造文化的场所,因此文化润疆工程的开展不能忽视校园这一重要载体的作用。通过推进文化润校工作的开展,将中华文化体系的精神内涵与学生教育学习生活紧密相连。各级学校可以举办各种特色活动、开展学习讲堂或者是联合举办交流互鉴活动等方式,让校园文化更加鲜活的包围在学生周围。同时不断加强并创新文化传承和弘扬的方式,创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从校园环境到课堂教学都可以成为输出文化的重要方式,而学校自身也可以成为文化的创造者,比如学校的校训就是学校核心文化理念的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培养及教育目标、校园环境的建设、文娱活动的开展等等都会以核心文化理念而开展。

2.3 有助于进一步推进落实新疆工作总目标

近年来,新疆社会发展局势稳定,呈现出人民安居乐业、共同发展的欣欣向荣的态势,但不可否认依然有部分不正当的观念和思想以各种形式试图侵蚀当前稳定的社会局面。而学校中的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则是最容易遭遇不良思想危害的群体之一,因此各级学校推进开展文化润校工作是极为必要的,让每个学生感受到优秀文化的浸润与熏陶。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目标并将这些理想与家国命运紧密相连。培养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让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坚定立场,以实际行动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贡献力量,从而让校园成为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实施的中坚力量。

3 推进文化润校工作的途径

校园不但是弘扬中华文化的主阵地,也是教育及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因此要紧紧围绕“培养什幺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尽心竭力在“文”字上聚心力,在“化”字上见真章,在“润”字上用实功,大力开展文化润校工作。

3.1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文化导向

学校的育人工作除了日常的课堂教学以外,应当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其重要的补充和延伸,社会实践可以增强学生理论学习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从而更好地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应当强化文化导向,充分发挥并引导学生遵循中华文化的基本理念,面对并处理问题。也可以以其中某种优良特质为主题开展特色活动,比如新疆各级学校在每年三月均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学雷锋”活动,通过指导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弘扬新时代的雷锋精神,让乐于助人、甘愿做一颗“螺丝钉”的奉献精神深植于学生心灵之中,在锻炼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对正确的价值观、文化观念的认同,升华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把文化润校工作落到实处。此外,通过不断地培养并发现一大批优秀的学生代表,参与到社区及乡村文化建设当中,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优秀文化传播者。

3.2 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体现在校园环境之中,还可以体现在学校建筑特色、学科建设、培养计划等诸多方面。因此在开展文化润校工作时,要用更加宏观的角度看待校园文化建设。比如在高校建设校史馆、不同学院均可设计符合学院风格特色的文化走廊、与时俱进的制定学生培养方案,为校园的每一处角落赋予不同的意义。再结合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的引导,把文化和文明之风吹遍校园。同时要让学生有参与感和体验感,积极引导并带领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人人参与,人人建设的理念,利用文化之润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文化素质教育,不断打造校园精神文化品牌。比如围绕构建和谐校园、绿色校园、文明校园等主题开展素质文化培育工程、进行校园植树活动、举办科技文化节等等,让精神文化品牌凝聚力量,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创新创造的同时不忘初心,坚定科学理想信念,加强道德修养,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育人全过程。

3.3 推动发展文化育人工作的创新动力

自从三全育人工作实施以来,文化教育就在其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黏合作用。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学生们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树立和突出各民族群众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学校可以结合语言、风俗、服饰、饮食、节日等方面开展各类特色文化活动,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其中,同时可以发掘学校周边的教育基地,比如烈士陵园、博物馆、纪念馆等地,让教育活起来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堂和校园之中。

教师也要从自身做起,学校可以开展交流讲座、教育培训等活动,不断提高并完善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修养,让教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和处事态度影响学生,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加入文化宣传队伍,在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努力将学生从文化的接受者转变为文化的宣传者。

3.4 建立健全全方位、科学性、规范性的文化润校机制

文化润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科学规范的制度,而文化润校工作的实施则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因此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符合学校发展的合理制度的同时也需要投入资金为文化润校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文化润校的实施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工作,在建设校园环境、增强师资力量、举办品牌特色活动时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可通过校企联合、申请专项拨款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同时鼓励师生人人参与,出谋划策,不断增强师生的归属感,让文化润校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

科学规范的制度为文化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围绕学校办学层次、校园规模、学生受教育程度、师资队伍状况等方面,结合“五育并举”和“三全育人”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全方位、科学性、规范性的文化润校机制,内容涵盖校园环境规划与建设、教师课堂教学方式以及特色品牌活动开展等方面。在校园环境规划与建设方面,学校的绿化造型、校园的文化墙、文化走廊、场馆建设等都可以成为宣传校园文化理念的场所。比如几乎每个学校都会有一栋逸夫楼、厚德楼。要向学生进行宣传和讲解逸夫楼是纪念投身公益,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而慷慨捐助的慈善家邵逸夫先生;而厚德楼则是期望学生能够通过脚踏实地、勤奋努力的学习而成为一个厚德载物的君子。这些校园建筑的造型有时也颇有深意,但往往这些饱含祝福与期望的设计会被大家所忽略,尤其是在“快餐文化”分外流行的今天,我们也应当教育学生适时的停下脚步审视自己过去的言行才能做到坚守初心。在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上,要坚持发展课程思政的综合教育理念,让文化宣传与引导不仅仅是思想品德或是政治课程的任务,而是要体现在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之中,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特色品牌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方面,结合地方特色和学校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比如开展说好普通话、写好中国字的系列活动,通过诗词创作及朗诵比赛、书春活动、民俗展等活动内容,在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才能,也锻炼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文化润校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