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灿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江西·九江 332020)

1 研究背景

同行评教是教师间进行的教学质量评价活动,具有改进教学和助力教师职业成长双重职能。同行评价是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评价的民主性、专业性和过程性方面,有着超越传统评价模式的独特优势。最近20余年,西方部分学者提出了从“以学生为中心”向“以同行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评价方法论转向,所推行的教学同行评议被证明与科研同行评议一样行之有效。然而,在当前高校教师同行评价的实践中,还存在着评价机制不健全、评价不客观、评价不透明等诸多问题。在同行评教的实践中,每一名教师可能既是评价者也是被评价者,因此备受关注。提升同行评教质量,除了要注重培育良好的学校文化、改进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外,更要加强同行评教内在机制研究,明晰同行评教关注的内容以及教学的过程,让教师们既能科学地评价同行,也能客观地理解同行对自己的评价,以更好地发挥同行评教在改进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如何理解教师对教学的形成性和总结性同行评议,以共同支持其作为大学教师对教学持续改进的共同承诺?这是笔者在本文中所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这是将来构建教师教学同行评议的一个关键问题。如果不能圆满地回答这个问题,那幺,教学同行评教行为的效果在体制上仍将是边缘化的。但是,如果给予适当的回应,它可以为重大的、持续的机制转型点亮机会。

本文具有“反思”的性质,既是一个窗口,也是对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GL17234项目教学同行评议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和辩论的学术邀请。虽然不能够详尽无遗地介绍或记录,但它力图提出一个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理由,以理解围绕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之间的关系和背景的一些基本问题。

2 关键概念定义

本文中,“教学同行评议”是指教师在其学术领域、单位、学校或学院的同事对其教学工作进行的正式评价。终结性的教学同行评议是指教师在其学术领域、单位、学校或学院的同事对其教学工作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在单位或专业内对该教师进行比较或排名,以便进行人事决策。形成性的教学同行评议是指教师在其学术领域、单位、学校或学院的同事对其教学工作的评估,其主要目的是改进个人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

“体制上的边缘化”活动是指在体制奖励制度内,不能对机构使命的有效支持和学术单位、学校、学院或个别教师的专业和财政福利作出贡献的活动。

几十年来,由同行评议教师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做法。因此,教师在进行研究时,就好像他们的学科同事正在观看一样,以至于他们仍然专注于自己的研究目标,期待着能对研究成果进行公开讨论。

即使教师在图书馆、实验室和工作室单独工作时,他们也会得到研究原型的帮助,并得到学科的一致肯定。这些原型确定了学术作品的卓越标准,如发表在某一研究领域的期刊文章或专着。教师们力求在这些有价值的公共论坛上表达自己的特殊声音。因此,研究植根于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期望其产品能得到学者同行的公开和批判性评议。

3 现行教学评价分析

教学评教的主体主要为学生评教、督导评教和同行评教三种评教方式。同行教学评价进行的课堂观察,重在观优察劣,寻找和发现教学过程中突出的、值得借鉴的方面。同行的听课更倾向于是一种鉴赏和观摩,因此他们评教的侧重点在于教师教学的风格、亮点,重视教学过程中出彩的部分。除此之外,同行也能适度关注授课教师的教学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和效果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规范性,但相对而言,关注程度较低。而这三种的评教方式所占的比重各学校是有所不同的,近几年有的学校突出学生教学评价所占的比重,有的达到60%以上;有的学校为了教学评价方便起见,学校只参考学生教学评价忽略了教学督导评价和同行评教,实行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评价机制。进而决定了教学评教的趋势,而其显现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鉴于是研究同行评议的文化,教师们很少对同行评议的原则表示担忧。相反,当教师对教师同行评议教学的过程表示出不情愿时,他们最担心的是没有对什幺是有效教学达成共识。

教师对自己或同事是否了解教师教学同行评议的规则、准则和标准缺乏信心。由于缺乏一种专业文化或传统,缺乏明确承认教学中的同行合作或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和分享专业知识等活动的智慧,这意味着对有效的教师教学同行评议的支持很少,模式很少,专业知识也很少。

4 同行评教的优势分析

同行评教具有普遍适用性,不受学科等差异的影响,“不管在任何学科,这种教学同行评教模式都比其他传统模式更能改善教学效果”。教学同行评教在实践中被认为和科研同行评教一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已经被广泛应用到高等学校的教学评价体系之中。同行评教是同专业人士的高校教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深的专业技能,有独到的对自己专业的判断。可以从学科专业知识、教学经验、研究能力、教学学术水平等诸多方面对教学进行客观和公正的评价。得出的教学反馈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只要被评定的教师能够按照教学反馈意见进行改进和完善,一定更有利于改变教学效果。同行评教具备如下优势:(1)同行评教能使评价更全面和更深入的优质评价;(2)同行评教更有助于教师的提高和相互学习;(3)同行评教使发展性导向更突出;(4)同行评教方法具有多样性;(5)教学同行评教被认为更有利于改变教学效果。

5 开展有效同行评价的条件

如果教师教学同行评议要避免制度边缘化的命运,并在一个学术单位的关键人事和教师发展决策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必须满足几个条件。下面对这些条件进行说明。

(1)将任务和奖励结构联系起来。大学的使命与各个学术单位的奖励结构之间必须有明确的一致性或协同作用。教师必须能够体验到他们的机构和学术单位正在缩小言论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包括期望和奖励。

(2)为提高教学水平建立指导社区。各院校应期望学术单位内的教师合作创建一个致力于不断改进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指导社区。在这样的指导社区内,教师个人和集体都能体验到共同对话的任务,同行讨论各种评价标准对其特定学科内特定类型评价的适当性。

(3)在缺乏一种具有共识原型的专业文化来评价卓越教学的情况下,学术单位内的教师必须与同行公开分享他们关于什幺是卓越教学和什幺是促进负责任的学生学习的理解。正是在这种不可避免的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对话中,教师同行教学评议的规则、标准和准则,一个学术领域核心的协商活动出现。当评价的理由或理论变得清晰并得到相互肯定时,任意、任性或仅仅是主观的就会被共同承诺的主体间所接受。

6 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的几点建议

在教师教学同行评议的过程中,一名同行不足以支撑一名及教师。教师要想理解、肯定并达到其学术单位所要采用的各种标准和准则或评价原型,必须依靠教师群体的充分对话。

(1)协商区分总结性和形成性评价。至关重要的是:①承认总结性评价和成性评价之间的逻辑区别;②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就这些评价的标准进行谈判并达成一致;③在实践中将这些程序的实施分开。否则,将无法形成有效启动和维持教师教学同行评议过程中所需的信任、坦诚和共事精神。

(2)将评价置于背景中。不应脱离同行对特定班级或专业或单位课程中的学生学习成果等问题所表达的相对一致的期望,孤立地对教师个体的教学进行评价。如果是这样的话,同行们就会抱着“周围有一大群证人”的心态进行教学。教师就可以从个人对整个学术单位的具体目标的贡献方面,为自己在学术单位内的教学效果建立并维持一个案例。

(3)建立和反思优秀教学和改进的综合案例。教师个人在接受单独的、不同的形成性和终结性的教学同行评议时,应建立并与同行分享其教学效果的综合案例。这个案例应该建立在同行期望的“适合”的判断、反馈以及改进建议的基础上。了解同行如何对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结果进行整合和回应,既要了解他们自己的专业进步计划,又要了解他们如何更有效地促进教学单位的集体使命,这对教学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通过这个过程,被评估的教师成为一个学术单位的同行系统地重新审视和反思他们的合作使命、在整个课程中提供高质量教学的承诺、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以及更有效地支持教学的努力。

7 结语

如果说教师教学同行评议的策略是为了避免制度边缘化的命运,有效地促进改善教学和提高学生负责任的学习的预期目的,那幺,无论是在教师的形成性发展中,还是在学术单位的终结性人事决定中,它都必须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只有在坦诚的同行对话的背景下,发展和应用与评价研究工作相当的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的特定学科模式,才能使评价优秀教学的过程对教师产生可信度。因此,教师同行评教过程的潜在成功,直接取决于通过同行对话,共同协作,协商出判断学术单位课程内有效教学的相关标准。

虽然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过程必须分开,但教师同行们可能会合理地期望看到,在某一学术单位内为教学有效性提出理由的人在两者之间建立起一种解释性的联系。接受审查的教师既是在为自己的专业进步和在学术单位的任务范围内的适应性辩护,又是作为一种媒介,让同事们共同重新审视自己对这一共同目标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