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辉勇

(福建省惠安东桥中学,福建 惠安 362100)

0 引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是初中语文后续未来发展方向。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能够借助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素养,规范学生行为。初中语文教材所包含古诗文内容相对较多,囊括各个朝代的优秀诗文,所以初中语文课堂可以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初中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学方式还有待改变,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1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不够深刻

初中古诗文是传统文化一部分,是延续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比如《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等,这些文章都是各个朝代的历史产物,其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1]。在学习关于传统文化的相关文章时,教师只是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讲课,很少进行额外的拓展。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业压力较大,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很多教师都是以考点为基础给学生讲解阅读文章。比如在《黄鹤楼》这篇故事中,涉及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较多,如果仔细阅读和挖掘,就会发现这篇文章中涉及“黄鹤楼”以及“黄鹤”的相关知识。但是初中语文教师在教这篇文章时,往往注重里面的文言诗词解释,忽略了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虽然教师围绕着教学目标去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也会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延绵至今,内容更为丰富,单纯的围绕着课文内容去讲解和挖掘传统文化远远不够。

1.2 教学方式比较生硬

树立文化自信是时代所趋,初中语文又是文化气息比较浓厚的学科,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也会开展传统文化教学工作。但是从目前的教学方式看,教师的方式较为生硬,学生的接受程度较低。首先,教师会直接在古诗文中标注,哪些词语涉及传统文化知识。比如,教师在讲解文章内容时为了更好地突出传统文化,会单独列出传统文化教学模块。同时,在讲课过程中还会要求学生用笔标注出传统文化的重点内容,并要求学生进行拓展和背诵。这种教育方式会让学生觉得学习传统文化是一项任务,学生在其中也感受不到传统文化的魅力[2]。其次,古诗文中的朗读方式也是影响传统文化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是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文教学时,忽略了朗诵部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共感受不到古诗文的意境,也很难融入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之中。比如在学习《观沧海》时,教师并没有声情并茂的会给学生朗读诗文,而是直接讲古诗文的创作背景以及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这种直接讲解的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全面的了解传统文化,但是由于方式过于生硬,学生的接受程度有限。

2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策略

2.1 以教材为基础,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

第一,教师先让学生了解古诗文的内容。比如,在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一下古诗文的发生背景和所涉及的人物关系。其次,在了解完大致的内容之后,教师要给学生去讲解古诗文中所涉及的难点,或者是在当代无法理解的那部分内容。比如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有说到“过五溪”“子规”“杨花”这些词语。这些词语中都蕴含了传统文化因素,比如,“杨花”并不是花,而是柳絮,在现代,人们会给柳絮赋予一些美丽的意境,比如,春天到来,柳絮纷飞。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喜欢柳絮,热衷在柳絮纷飞时节拍照留念。但是在传统文化的范畴中,柳絮有漂浮不定之意[3]。所以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延伸一下其他传统文化的知识,比如“子规”指代什幺,“子规”会应用到哪些意境中,在我国传统文化的范畴中,哪些意境属于美好的意境,哪些意境暗藏悲伤。以教材为基础传统文化学生一方面更能接受,同时因为紧密联系课文,所以学生记得也更牢固。

第二,随着“国风潮”的兴起,许多古诗文都被编撰成现在流行歌曲。因此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之前,对传统文化和古诗文有了一定的认知。因此教师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可以发挥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基于自己的理解,去探索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学习文章,并且挖掘古诗文中所涉及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比如在学习《次北固山下》这篇文章时,教师先让学生自行复习古诗文中的重难点词汇,同时也要思考这篇文章都涉及哪些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通过让学生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一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

2.2 借助现在多媒体技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流传时间较长,很多文化内容学生都不太了解,尤其是当代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范围有限,所以单纯依靠教材中的内容无法真正的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与此同时,语文教材中涉及传统文化的部分一般都是用古诗文或者文言文文章,所以学生理解的难度也比较大。

第一,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丰富了初中语文古诗文的教学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将书本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从网络上查找视频,甚至引入与古诗文内容相契合的历史剧。因此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让学生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美。比如,在学习《游山西村》时,学生都知道《游山西村》这篇古诗文意境优美,但是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内容并不能理解,甚至想象不出来,所以就感受不到《游山西村》这篇文章美在哪里。《游山西村》中写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学生在阅读这段内容时,不容易理解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所以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在重峦叠嶂看似无路可走的地方,突然出现一个桃红柳绿的小村庄”是一种什幺感觉[4]。

第二,用多媒体技术延期传统文化学习范围。初中语文教学任务繁重,课堂时间有限,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只能做一些传统文化的引导和工作,并不能给学生全面的去讲解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比如,在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时,里面“左牵黄”“右擎苍”等多个场景。老师在课堂上无法给学生进行一一展现,所以在课后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将这几个场景整理成视频发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课下去品读其中的传统文化。除此之外,教师也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借助多媒体技术去外界查找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将自己所挖掘到的传统文化因素与班级的学生进行分享。让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乐趣。现阶段,随着传统文化知识学习浪潮的不断兴起,各大官方媒体也播出了许多与传统文化知识和古诗文相关的节目。比如,《中国诗词大会》等。教师让学生在班级集中观看该节目,在观看完成之后,让学生总结和分享节目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

2.3 采用小组教学方式

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如果语文教师一味地输出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学生的接受程度不高。因此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去挖掘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在开展小组教学时,要先给学生做好课前引导工作,避免学生偏离主题。比如在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时,教师要让学生去查阅《江城子·密州出猎》这个故事的发生背景,涉及的人物有哪些?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的目的是什幺?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下,语文教师做好课前引导工作才能够引领学生去自觉探究传统文化。如果不做课堂引领学生可能只是局限于《江城子·密州出猎》这篇文章的学习目标展开学习,那样教师就达不到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

3 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是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但是在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当下的教学现状及时转变教学方式,让传统文化在教育过程中不要过于生硬。同时,教师也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让其自行去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给学生创造探究空间,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树立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