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群

(商洛学院 语言文化传播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基于文艺学课程群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分析

马英群

(商洛学院 语言文化传播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新世纪以来,社会和时代不断变化,我国高校面临诸多办学困境,制约了高校的发展。虽然文艺学课程群建设在教育管理部门的积极支持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文艺学课程群建设与老师在职培养的问题、文艺学课程群各个课程之间的关系问题、文艺学前沿研究成果向课程资源转化的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制约文艺学课程群的发展。文章对这几个问题作分析。

文艺学 课程群 建设

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建设中,课程类型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型、文学型和语言型。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文学理论课程建设会遇到诸多难题。传统的文学理论是融合了文学、语言学、历史、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而且是抽象的理论,学生没有足够的学科知识储备,在学习中一知半解。在文艺学领域,将多门课程视为一个整体协同建设,这是一种教学改革模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部门以课程群的方式建设文艺学学科,这无疑是一条新的课程革新之路。本文主要从文艺学课程群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出发,谈谈文艺学课程群建设的未来发展之路。

一、文艺学课程群设置的现状

一般情况下,高校文艺学课程群包括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论、美学、西方文论、文艺心理学,其中文学概论是文艺学课程群的核心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之一。这样的课程群设置可能还不够完善,例如文学鉴赏学、文学批评学等重要的文学课程都没有开设,学生在学习中对文学现象的感性认识及整体性认识都比较薄弱,不利于培养文学知识整合能力,没有开设文学批评课,使学生没有机会参加文学概论理论知识的实践操练。另外,刚从中学应试教育升上来的学生在知识储备、思维能力方面很难适应。因此,对文艺学课程群建设发展中问题的解决及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文艺学课程群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文艺学课程群中教师培养的问题。

结合多年文艺学课程群建设经验发现,在文艺学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教学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各个学科之间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改变;其次,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教学的创新;再次,改变原有的课程教学策略,探索出一种有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手段;最后,做好教材建设与课程群建设,并使成果固化的发展趋势。这四个方面的建设是文艺学课程群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平时的教学改革中,要特别注意这几方面的整体功能,不能片面地注重某一方面的发展。比如在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群建设中,由于太注重课程群的内涵建设,只重视课程内容、课程方法、课程手段的建设,而忽略了课程建设中人的主体作用,以致在课程群建设中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只见物,不见人。”这种教学行为只注重方式方法,而不注重人,失去了教学的实质意义。

在课程群的建设过程中,人的因素非常重要。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教师在课程群建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程内容的引导者、讲授者,主要起传播知识的作用。在文艺学课程群的建设中,要强调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人”的建设,也就是要强调对教师的培养。通过一系列的培养计划,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为文艺学课程群服务。

(二)文艺学课程群各课程之间的关系问题。

所谓课程群,是指由三门或者三门以上在内容上有一定联系的课程组成的一个整体。课程群的特点:第一,课程群可以由多个子课程组成,但是一定要有一个基础性的课程做主力与核心;第二,课程群中的子课程之间既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又是相互独立的个体;第三,课程群是某个学科下设立的课程。目前,我国文艺学课程群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在实际建设中,在申请立项时,将文艺学按照一个课程群中多个子课程对待,在实际教学中,背离了文艺学课程群的有机整体性。例如中国文论、文学批评和文学概论等在文学课程群名义下的学科各自发展,课程内容在建设过程中,对话性欠缺,分割化较强,重复性比较多。弄清各门课程在整个课程群建设中的地位与关系,在文学课程群的建设中非常重要。

在实际教学中,理清文艺学课程群中各个课程之间的内在、外在联系,首先要从汉语言文学方面和文艺学课程群子课程在文艺学科程群中的地位进行分析讨论。在文艺学课程群中,专业基础课一般是“文学概论”,中国文论与西方文论是专业主干课,文学批评是专业拓展课。由此可见,文学概论是文艺学课程群最具基础性的课程,通过文学概论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素质修养与能力。要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文学理论为基础,以中国文论、西方文论为两翼,从历史与文艺两个方面进行文学概论的理解与学习,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文艺学前沿研究成果向课程资源转化的问题。

从某一方面来讲,文艺学课程群的各门课程是开放式的、不固定的。因为文艺学课程群的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是随着文学学科领域的研究深入而演进的;文艺学课程群下各个独立的学科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使文艺学课程群的范围越来越大。从时间上看,学术界的优秀科研成果向课程教学资源转化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当前我国的文艺学优秀文化成果向课程资源转化的速度过于缓慢,致使我国教育领域的知识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本学科的研究成果。

目前,我国的文艺学课程群教材内容仍然沿用上世纪末的知识体系及相关概念,处在与时代完全脱节的状态。近年来,大量有价值的文学研究并没有被文艺课程群课程运用。比如有些文艺学知识构架的问题一直是学者争论的焦点,在研究中,很多问题的争论有明显的矛盾性和不周密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学者对其进行纠正和分析。目前,我国的文艺学课程群建设整体表现为:研究成果保守、滞后,科研成果转化成课程建设资源比较缓慢。

三、如何解决文艺学课程群建设中的问题

(一)注重对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的培养。

在文艺学课程群建设中,教师必须具有完善、丰富的知识库,首先要掌握课程群的相关知识,对课程群的相关问题能做出合理、科学的解答,以便胜任文艺学课程群的教学。在现代化的文艺学课程群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终身职业观,简单地说,就是使教师参与到文艺学课程群的所有科目教学中,轮番从事文学概论、文学批评、西方文论、中国文论等课程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促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不断完善自己,丰富知识库,从而更好地教育学生,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

这种模式在文艺学课程群的建设中,能够让文艺学课程群的各任课教师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而且在此过程中,每位教师都要掌握所有文艺学课程群的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该课程群的各科教师可以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相互了解,共同探讨课程群的成功教学之路。在实际工作中,教师间可以相互交流、切磋,对同一教学对象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合理的意见,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课程群建设培养教师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运用“以老带新”的方式,通过一名老教师的“传、帮、带”,提高其他教师的专业水平;还可以把需要培训的教师送往国内先进的高校进行专门进修和访问等。

(二)理清各个课程之间的主次关系,加强建设。

文艺学课程群建设不能只片面地注重以一门或者几门学科的建设,这样容易造成学科偏差,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它需要有整体思维与全局视野,在此基础上,依据各个学科课程的功能和性质,理清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内涵,对文艺学课程群中各个学科的位置进行科学划分,理清它们之间的主次关系。在课程群教学中,可能出现知识重复现象,这些重复的知识,在不同的课程中,讲解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在进行文艺学课程群的建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一个清晰的目标,以便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用开阔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的内在周延性和严密性,分析解决文艺现象与问题。

(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吸纳前沿成果丰富文艺学课程群建设。

文艺学课程群建设要想在变化万千的社会中求得发展,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坚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吸纳优秀的前沿科研成果,使文艺学课程群建设富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具体操作途径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进行。

1.补充文艺学课程群相关问题的阐释和解答。

根据学术界最近研究的优秀成果,将有关课程群的新知识、新理论、新见解应用于文艺学课程群相关内容上,从而使文艺学课程群的知识更加丰富,提高文艺学课程群中基本问题理解的深入性与广泛性。

2.丰富文艺学课程群的教学内容。

文艺学本身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相应的变化,文艺学在发展过程中是不断深入与丰富的,在实际教学中,要随着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适当地丰富、优化文艺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比如在讲述文学批评方法时,可以通过课程内容的开放,将尚未进入课程的优秀研究成果吸收,从而缩短课程教学的内容与学科发展的水平的距离,体现其时代性。

3.将前沿研究成果向文艺学课程群的课程资源转化。

在进行文艺学课程群建设的过程中,将最近本学科发展的前沿优秀研究成果应用到文艺学课程群中,丰富课程群的教学资源。另外,积极建设有现实价值的新课程,以便更好地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文艺学课程资源。比如根据近几年学者的研究话题,我们可以开发出“信息变化研究”、“媒介传播研究”等相关课程。

文艺学课程群的建设,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制度变革和相关研究的变化而变化的,文中所讲的三个问题只是近几年比较突出的问题,但绝对不是仅有的三个问题。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诸如文艺学课程群建设的专享与共享问题、目标与实效问题等,都是制约文艺学课程群进一步发展的阻力。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文艺学课程群的建设更加完美。

[1]刘晗,龚芳敏.当前文艺学课程群建设需处理好的几个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2,(4):52-63.

[2]朱立元.对于当前文艺学建设的几点想法[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5):5-7.

[3]王为群,郭令源.文艺学课程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及改革趋势[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0,29,(2):124-127.

[4]曾军.2012:文艺学的回望与前瞻[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1):1-13.

[5]李涛.文艺学还会有什幺新问题——也谈文艺学知识生产的危机[J].中州学刊,2010,(6):229-232.

[6]王为群,郭令源.文艺学课程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及改革趋势[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0(29):124-127.

[7]汤文艺.文艺学课程“循环式”教学模式探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3,(23):137-140.

[8]师会敏.美育教育中的文学课程教学改革[J].课程与教材,2012,(23):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