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克淑

摘 要: 评价应反映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应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 积极性语言 课堂评价 学习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堂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课程目标。着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了教师课堂评价的重要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与层层深入,课堂评价发展迅速,教师的评价观念、使用的评价方法发生了变化。评价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利用积极性的语言就是教师在课堂中用准确性语言、激励性语言、包容性语言、赏识性语言、启发性语言及多样性语言评价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听讲,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

一、准确性语言评价学生,引导正向发展

教者,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准确性是传授科学知识的首要条件。那种对学生的发言不做评价,一概肯定、轻易肯定的做法是不能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的。评价语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既对学生的出色表现给予肯定,又有针对性地提醒并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例如:在一节朗读教学课中,我这样评价学生的朗读:“你读得真不错,如果声音能再大一点,效果就更好了。”“你读得很流利,语速放慢一点,感情就会更充沛了。”“你读得很认真,只是不熟,如果课后多练几遍,相信你一定会读得非常流利的。”“你读得很有感情,如果能把字音读准就更好了”……这样的评价语言不仅正确得体,还有针对性,不仅可以反映学生的发言好在哪儿,肯定优点,而且可以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学生经过如此点拨,明确知道朗读要做到快慢适度、读音准确、声音洪亮、语言流利等要求,同时也明白只有多练习,朗读水平才可以提高。

二、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满足成长需要

心理学家利伯纳通过实践证明:受到激励的学生劲头十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激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学习成绩有下降的趋势。因此,教师要将激励性的语言贯穿整个教学,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如教学《朱德的扁担》时,我提问:谁来告诉我朱德是谁?你知道他的哪些事迹?学生回答全面准确时,我鼓励他:“啊!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都可以做我的老师了!”以这样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检查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并给予不断的鼓励,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如:“碰到问题不要退缩,只要大胆地往前迈一步,老师相信你能解决的。”“你可能是因为紧张答错了,平静一下心情,你一定会答对的。”在活动结束时,注重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从而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到一整堂课,自己都是被关注的、被认可的,从而乐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不仅如此,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学生的自信心会受到鼓舞,学习的潜能也会被挖掘,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从长远看,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

三、包容性语言评价学生,尊重独特见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学生与众不同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体现,会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结果。在这多元化的理解中,既会有正确的认识,又不免存在偏离主题的答案,超越“常规”的想象,违背“逻辑”的“悖论”,正确的做法是“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国外有位老师讲评“画苹果”的作业时,发现一位学生把苹果画成方的,便询问:“苹果是圆的,你为什幺画成方的呢?”那位学生说:“我在家看到爸爸把苹果放到桌子上,一不小心,苹果掉到地上摔烂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的,就不会掉下来了。”老师听了,非但没有责备,还鼓励他说:“祝你早日发明出方苹果。”

苹果本来是圆的,却画成了方形的,已经脱离了实际,这位老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说出画方苹果的原因,并鼓励他说:“祝你早日发明出方苹果。”这样的评价珍视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了学生创新,我们从中受到的启发是:对其不足,既不能漠视不理,又不宜斤斤计较,要在看到学生不足的同时看到其闪光点。朗读不流利,但可能声音洪亮;说得不流利,但可能思路独特;写得不完整,但可能内容具体……评价学生万不可求全责备,有时需要适度模糊,并且时时记着:每位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要在评价中使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亮起来。

四、赏识性语言评价学生,促进个性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充满激励、充满人文关怀的“赏识性”评价,有助于开启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智,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引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建立足够的学习自信;变无视自我为认识自我,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从而使学生个性飞扬,信心十足,课堂气氛活跃。如当学生说“看了动画片,我知道了阿凡提是个聪明机智的人”时,我不失时机地把赞扬送给他:“老师相信,你也和阿凡提一样,是个聪明的学生”、“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因为你有一个会思考的大脑”、“哦,你说得真好,说出了穷人的内心”、“是呀,老师相信当时的穷人一定会像你这样说的”、“你的语言真丰富,真像一位语言大师”。通过对学生赏识性的评价,为学生营造“我参与,我快乐、我喜欢、我学习”的氛围,让课堂气氛更加宽松、更加和谐,也让学生主动、自信、心情愉悦地投入学习。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当教师“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时,就能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使学生在愉悦、宽松的气氛中学习,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争论。个性化的思维、情趣都有了张扬的空间,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感,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舞。

五、启发性语言评价学生,发展思维能力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因此,教师的评价语言应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心智。利用启发性语言评价就是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之后追问一个问题,再评价,再追问……这种“不断追问”的启发性策略,注重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掌握和运用,促进学生更广泛地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爬天都峰》时,有一个学生针对课文中的“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文中的‘我是男孩还是女孩?”我当时并没有想到这个学生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可见他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其实只要认真阅读课文就能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他没有答案。我急中生智,把这个问题扔给他:“你说呢?”他不确定地说:“女孩吧!”“你怎幺知道的?”“课文插图中的那位小朋友就是‘女孩!”我为了引导他在文中的描述中找到更有说服力的答案,启发他道:“你真会发现呀。那幺你能不能在文中自己找到答案?”这个学生很快从“老爷爷拉着我的小辫子”一句中得到正确的答案。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的是“启发”的作用。启发性语评价改变了学生的被动接受角色地位,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只有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以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更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取知识。

六、多样性语言评价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评价的语言可以是有声的,也可以是无声的。教师在运用口头评价的同时,结合丰富的体态语,如面部表情、手势、目光接触、身体距离等会达到点石成金的评价效果。课堂上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诚挚的目光,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温暖的拥抱,甚至是一个善意的沉默都会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唤醒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课堂气氛显得活泼、融洽。如:当学生搞小动作时,教师适时地给他一个提醒的眼神或皱眉或微微摇头,就可以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比大声训斥更有效果;当学生有独特见解时,教师报以热烈的掌声,让学生感受到巨大的成就感;当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完课文时,教师在口头表扬的同时竖起大拇指,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赞许;当学生回答不出或答错问题时,教师给予宽容的一笑,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从容思考回答;当学生回答非常有趣,引起笑声时,教师和大家一起笑,这样不仅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倍感亲切。总而言之,评价是一门艺术,艺术的评价可以让孩子在评价中和谐发展,快乐成长。

新课程改革对语文课堂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教师更应该主动掌握评价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以学生为本,以“超自我”的视角抛弃成见,与时俱进,全面反思,利用积极性的蕴含着对学生的激励、赏识和期待的语言,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对自己的鞭策;用积极性的语言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前进的足迹,进而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力量;利用积极性的语言评价方式融洽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沟通和理解,进行心与心的撞击,使学生“尊其师而信其道”;通过积极性的语言评价点燃学生智慧火炬的火种,开启学生心灵之扉的钥匙,使语文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健康地发展,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健全人格,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课堂评价的魅力,在评价中师生共同演绎课堂的精彩。

参考文献:

[1]王丹民,王淑娟.试说教师的积极性教学语言[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12).

[2]吴秀.教师的授课语言要“甜”一点——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语言技巧[J].小学教学研究,1994(3):8.

[3]施雅辉.语文教学与积极心理学的实践应用[J].新课程,2014(12):30.

[4]戴燕.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表扬性言语评价行为分析[J].课外语文,2014(24):17.

[5]李庆.小学语文教学中鼓励性言语行为的构建研究[J].求知导刊,2015(7):131.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7]GHB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