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信息技术“问题牵引式”教学范式,“以提升素养为目的,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具有普适性、易操作、开放式等功能与价值,既符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理念,又能很好地达成课程目标;既能激发学生创新式地思维,更能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不失为一种可移植的教学范式。

【关键词】问题牵引式;教学范式;探索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所生成的课堂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如今这个张扬个性、追求创新、提倡多元发展的时代,要推出一种通用的教学范式,似乎有悖常理。然而,综观现有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大多以教师的“演示”操作和学生的“模仿”重复为主,学生不太清楚为何要这样操作,理解不了知识间的关联,每节课也比较独立,没有建立起应有的融合。因此,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真正能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优势也得不到更好的发挥。

初中信息技术“问题牵引式”教学范式,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入手,以学生的“学”为主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创新实践能力。教师的作用看上去似乎被弱化了,其实不然,教师如果没有充足的课前思考,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现场应变能力,是驾驭不了这样灵动的课堂的。因此,初中信息技术“问题牵引式”教学范式,能够促进师生信息素养的共同提升。

一、什幺是“问题牵引式”教学?

“问题牵引式”教学中的主角是“问题”,教学始终围绕“问题”展开, “问题”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开端,更是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主线。 教师激活问题、师生研究分析问题、学生解决问题,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提升。初中信息技术“问题牵引式”教学,就是这样一种“以提升素养为目的,以解决问题为主线”的教学范式。

二、“问题牵引式”教学范式如何操作?

初中信息技术“问题牵引式”教学范式分为四步:问题引发、问题研析、问题解决、问题延伸。

1.问题引发:通过创设一个合理的情境,发现其中有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恰巧”能用我们本节课的知识点加以化解。问题来源于唯一的途径——日常生活。只有来自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深入学习的动力,否则我们的问题将失去意义。

2.问题研析: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相关知识,运用学生积累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学习经验可以是信息技术知识的迁移,如已学过的软件,或是像“网上收集素材”等基础技能,也可以是其他学科知识的贯通。而生活经验可以涵盖学生的所有经历,如旅游、打游戏、演讲、做手工等从中积累的经验。

3.问题解决: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相关知识技能,根据研析得来的步骤和方法加以实操,得到满意或不满意的结果,进行交流与评价。问题解决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多尝试、多操作,而不是同一堂课不同的学生都完成同样的作品。

4.问题延伸:在交流与评价过程中,很有可能发现新的问题,再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如此循环往复。新问题可能是学生在操作中自己发现的,也可能是老师一步步引导、一步步提升难度得来。延伸出来的问题不一定要在本节课马上解决,可以留个开放式的结局,引发思考。

三、“问题牵引式”教学范式的功能与价值

1.普适性:初中信息技术“问题牵引式”教学范式具有较好的普适性,既符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理念,又能很好地达成课程目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行为与创新等方面都能得以很好地呈现。

以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8年级第1章《动画制作》第2节《体验动画制作》一课为例:

【第1环节】问题引发

课前播放学生喜爱的动画片《千与千寻》,从聊喜爱的动漫引发开来:动画片最吸引你的是什幺呢?有没有兴趣自己动手来制作一个有故事情节的小动画呢?

【第2环节】问题研析

教师通过演示手工制作的“跑步”小本子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动画的原理、逐帧动画的概念,以及用计算机来操作的最简单方法:在“幻灯片”视图下,通过快速、连续地按动键盘上往右或往左的方向键,就能生成一个逐帧动画。

【第3环节】问题解决

学生很快就学会了按键生成逐帧动画的方法,但是这个动画有它的缺陷——无法保存,于是,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另一个内容,教师简单演示FLASH软件的打开,介绍界面、菜单、工具栏、工具箱、时间轴、帧以及图层、属性等概念,讲清楚舞台大小、背景、帧频、库等概念。与学生一起研究如何在FLASH环境下制作之前用手工完成的 “跑步”小本子动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一个有故事情节的小动画,比如:太阳从东方升起,小明同学早起跑步,在公园里遇到了……

【第4环节】问题延伸

我们发现:逐帧动画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一学就会,但关键帧非常多,修改起来比较麻烦,另外,要一帧帧制作,太耗时间,有没有办法可以弥补下呢?

教师接着介绍“动画补间”动画的原理,为下节课作铺垫,也鼓励学生预习,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以上4个环节完成了一堂课的学习,学生体验到动画的内涵及魅力,感受到使用计算机制作动画的乐趣,始终带着“问题”在学习,形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易操作:初中信息技术“问题牵引式”教学范式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流程清晰明了,不管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都可以完美诠释,找准合适的“问题”就能轻松完成教与学。

以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7年级第4章《应用文档设计与制作》第2节《插入表格》一课为例,说明如何操作流程之“问题引发”。

【第1步】问题来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插入表格”,教师在课前迅速罗列出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系列表格: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运动会报名表、社团报名表、成绩表等等。

【第2步】问题筛选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行筛选:“插入表格、合并单元格、单元格美化……”这些知识点如何完美体现在一张表格上?“插入表格”与“单元格美化”等操作不难体现,哪些表格用到“合并单元格”呢?最后选定运动会报名表,发现需要用到按年级、项目、性别等进行合并操作,对有特殊要求的项目还可以用不同的底色进行美化。

【第3步】问题呈现

为引出运动会报名表,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播放学校上届运动会的比赛花絮,展示本班同学在校运会取得的成绩,然后一起谈谈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班里哪些同学擅长什幺项目、成绩如何等等。学生畅所欲言后,老师说明:为了更好地办好本届运动会,急需同学们设计一张适用的“运动会报名表”……问题由此引发。

3.开放式:初中信息技术“问题牵引式”教学范式,虽然只是简单的四步流程,但每一步都可以有开放式设计,不同的课可以设计不同的“问题”,同一堂课面向不同的学生也可以生成不同的“问题”,同一个“问题”可以创设不同的情境……这样的灵动课堂,更利于激发创新式的思维。

以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8年级第4章《程序设计》第6节 “VB中的定时器”一课为例,展示几种开放式的问题情境:

【情境一】

师:每年的三月,我们都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学习雷锋,为了更好地了解雷锋,老师专门上网搜集下载了雷锋的故事和一系列图片,用VB做了一个“雷锋的故事”图片展,我们一起来观看图片展。

师:通过观看“雷锋的故事”图片展,你对雷锋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呢?这个图片展如何用VB来制作呢?……

这个问题情境中的“雷锋的故事”图片展,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换主题,比如“远离毒品”“预防校园欺凌”“交通安全”“倡导低碳生活”“理想需要奋斗”等等。

【情境二】

师:学校将在下周举办一个主题演讲比赛,每位选手的演讲时间必须控制在3分钟以内,我们可以安排一位老师手工计时提醒,也可以网上下载现成的小软件来设置时间。同学们,如果这个任务交给我们来完成,你有什幺好点子吗?

生:可以从0开始读秒,到180秒时整点播报;

生:可以设置从180秒开始读秒倒计时,到0时提醒;

生:可以设置从180秒开始倒计时,还剩下15秒时先提醒一次,到0再提醒……

经过讨论与交流,学生们想到了各种方案,细节方面也越来越详细。老师简单介绍本节课知识点——“定时器”的功能之后,建议学生就按照讨论好的多种方案各自操作,在交流反馈的环节再加以点评。

【情境三】

师:这个月有个重要的节日——母亲节,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向母亲表达我们的爱,比如做一张电子贺卡。

师:制作电子贺卡我们可以用哪些软件呢?

生:可以用WPS文档、演示文稿,也可以用Flash等软件来制作

师:能不能用我们刚学过的VB定时器呢?下面我们先来观看几张“母亲节”贺卡。

教师展示的贺卡中呈现了不同的动画效果,比如:文字从小到大变化,礼花绽放等。

生:交流、讨论、实际操作,发现这些动画效果完全可以用VB定时器来完成,并且触类旁通地设计出了滚动字幕、字体颜色随机变化、气球舞动等更精彩的效果。

由此看来,“问题牵引式”教学范式,是一种适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范式,在教师的引领和激发下,学生围绕“问题”开展创新式的思考与实践,能够发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加以分析与解决,在此过程中获得一定的体验与经验,信息素养逐步提升。

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时代在飞速前进,科技日新月异,未来的教育该向何处发展?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在数字时代的核心素养与创新能力?都是值得我们不断思考、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宽宁. 课堂教学范式的价值[J].当代教育科学,2013(7).

[2]邱劲风 .中信息技术“问题牵引式”教学范式实践建构[J].中学课程辅导,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