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秀凡

【摘要】孔子在《论语·子罕》篇谈到“完人”的五种要素:智、不欲、勇、多艺、辅之礼乐教化。随着新时代的发展,这五种要素内涵更加丰富,同时仍然是当今教育追求的目标,是班主任和各学科教师的工作目标。

【关键词】论语;“完人”;教育目标

《论语·子罕》记载,达巷党人言:“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达巷党人批判孔子虽博学却没有专长,孔子用射、御打比方,古代作战射手和御手相互协作但是分工不一样,射手是瞄准目标,而御手则是驾车以寻找到合适的目标。射与御,正好对应学习上的“专才”和“全才”,孔子选择成为“全才”,也努力培养“全才”。“全才”需要哪些基本素养呢?《论语·宪问》中有子路问“成人”,孔子说:“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完人”就是“全才”,孔子认为 “完人”指的是智慧、清心寡欲、勇敢、善于政事、礼乐的综合体。《集注》言:“兼此四子之长,则知足以穷理,廉足以养心,勇足以力行,艺足以泛应,而又节之以礼,和之以乐,使德成于内,而文见乎外,则才全德备。” 这五种因素和本人所追求的教师工作目标相一致,下面就从这五个方面来论述孔子“完人”和当今学生培养工作的相关性。

其一,“知”通“智”,指有智慧、聪明,这样方能实现“穷理”,“智者不惑” 也说明了有智慧的人没有疑惑,孔子曾经也说过自己“四十不惑”,大概有智慧的人没有疑惑。那到底什幺是智呢?看《左传》有关于臧武仲的几则记载。《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记载,鲁国多盗贼,季孙让臧武仲去除掉盗贼,臧武仲言“子召外盗而大礼焉,何以止吾盗?子为正卿而来外盗,使纥去之,将何以能?”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齐侯将为臧纥田,臧武仲预料到齐庄公不得寿终正寝,便设法拒绝其给的田。后齐庄公被杀,他没受到牵连。 这两段材料说明孔子认为的“智”就是通过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并且预测事情的发展方向。这和当今历史的教育功能不谋而合。2017年发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学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具备“探寻历史真相,总结历史规律,认识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的能力,进而对这种探究人类方向的学科提出科学的方法论,即坚持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从而真正具备对事物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透过历史的繁杂表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其二,“不欲”指清心寡欲,指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中,人没有不符合自己社会地位的政治野心,且行为思想符合周礼的规范要求。孔子自己对此行为很是欣赏,认为“贫而无谄”不如“若贫而乐” 。孔子赞赏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因为颜回能够苦中作乐堪称贤人。孔子又从自己的角度表达对苦中作乐的认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概括起来也就是“不欲”,就是“安贫乐道”。首先“不欲”的目标是政治野心,高中时期的学生正是人生信念很强大的时期,时刻想着自己的未来和理想,因此大多都有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缺乏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更有甚者退学去追求梦想。班主任和各科教师注重高中生的“不欲”即培养学生踏实学习、不急功近利、不急躁冒进的学习目的和方法;其次,“乐道”则是对家国的乐,这是一种学习的状态和动力。孔子的这种思想等同于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对于此时的高中生而言“达则兼济天下”不能实践,只能在“穷则独善其身”方面努力。所谓的“穷”不是指贫穷,而是没有实行政治抱负的平台——政治位置(对于高中生来说那就是没有职业职位),那是不是就不要胸怀天下的政治抱负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人生理想的坚定和深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完人”的形成。周恩来在少年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人生壮志,陶行知对自己学生培养的目标也有“立大志”。这种豪迈的人生志向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也就是所有人文学科要着重培养的核心素养——家国情怀。当今时代的家国情怀与孔子时代的礼乐制度内涵大致一致,也就是与孔子所说的“文之以礼乐”中的“礼乐”相通。孔子所说的礼乐制度是以《周礼》为依据,对统治阶级的各种政治、社会活动制定一定规则和仪式,不同阶层的人行不同的礼节。 孔子要求“完人”的行为能符合当时社会的规范。那当今社会的高中生也要接受新时代的时代规范,这些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中小学守则等。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具有时代内涵的价值观和情怀的支撑,所有人都走不远。

其三,卞庄子,其事迹见于《荀子·大略》《左传·襄公十六年》,战国时期的典籍中有很多他的传说。勇,即勇敢,怎样才算是孔子认为的勇呢?勇者不惧 ,那幺勇应该指的是不害怕、不怯懦。勇敢是不是高中教育培养对象所需要的品质呢?必然是!在高中教学过程中,本人时常感慨学生的怯懦:对于自己认为对的答案老师再问一遍就已经动摇,不敢主动回答问题,不敢真正表达自己的见解,不敢和老师主动打招呼,不敢主动找老师谈心问问题,更有甚者说自己上学以来从来没有问过老师问题,考试时紧张头疼等。这些都是惧怕的典型表现,占了本班2/3以上,而且不存在男女生差别,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交流。另外单单是天不怕地不怕就可以称为勇吗?答案是否定的。“见义不为,无勇也。” 以“勇”着称的子路也时常被批评。如果有些学生具有欺凌其他同学、结伙斗殴、打骂师长、挑衅法律制度的行为,不能被称为勇,而是实实在在的恶,是国家法律重点惩治和打击的方面。

其四,冉求在《论语》中出现16次,善于政事,具有管理才能,公元前492年曾接替冉雍当季氏宰,孔门“四科十哲”冉有位列“政事” 。孔子赞赏冉求“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求?” 对于正在受高中教育的学生来说管理国家不可能,但是可以管理国家的个体——自己、家庭和班级,其原理和管理国家在某种意义上相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具备管理才能的人一定能统筹安排好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其他工作,自我管理能力强的人很大程度上可以管理班级 ,因此可以让他做班长、各科科代表以及处理年级相关工作。另一方面,某一人成为某一方面的干部时,他的自信心、责任心以及做好他人榜样的决心会得到增强,他会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例如一个化学成绩不是特别突出的男生,自从当了化学科代表后,体会到教学工作的不易,自己也为了证明自己化学科代表的身份名副其实,努力使化学成绩成为班级第一,并且也不断完善、管理自己其他的学科,总成绩有了质的飞跃。这些案例都让我认识到管理才能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教学教育的重点。

孔子作为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展现出愈久弥新的特点,正是这种跨越时代的特质给我们今天的教学提供了原始的基础。吸取先贤的思想精华,糅合时代新内涵,“完人”的教育目标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