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淑会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以及法律意识、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中涉及到一些深奥抽象的概念、原理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加上学生学习动机、目的不明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普遍不喜欢上思想政治课,极大地影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已成为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因而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对此,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初中思想政治课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的优点

1.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旧式的教学,课堂是教师的舞台,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就要“独揽天下”,没有给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没有让学生有创新的机会,更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现在我们把这种教学模式叫做“说教式”、“灌输式”教学。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教育手段,能够起到变抽象为形象,增加课堂教学密度和容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运用电脑多媒体,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在讲到八年级政治第二册时,由于八年级政治主要与法律常识有关,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到案例分析法。在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能让学生看书上仅有的一些案例,或者是教师自己搜集一些案例给学生读一下,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现代教学模式下,我们不仅可以用幻灯片给学生直观地展示出来,还可以通过录象播放一些现实案例,或者直接从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网站中下载一些案例让学生现场说法,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到网上寻找一些和课堂教学有关的案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又使学生始终处于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思维状态之中,学习兴趣浓,精神面貌好,对所学内容理解深刻,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2.使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内在的驱动力

成功教学实践表明,一节深受学生欢迎的课,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政治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情感教学,其知识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展现、情绪的感染,去触及学生的灵魂,激励他们的心灵,促使他们用行动去捍卫真理时,才谈得上转变为学生的信念。而只有当知识转变为学生的信念时,才谈得上道德教育。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我巧妙地运用情境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老师精心安排、环节紧扣的程序中,激起参与的欲望。如在教初一政治《珍爱生命》这一课时,一开始使用投影仪播放汶川地震中那些被压在废墟中渴望被解救者的眼神,那些被救者激动的表情、感激的话语,那些被埋在废墟下一百多小时仍然生存下来的奇迹,那些为了保住生命而不得不截肢的伤病员,通过对生命的感受,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从而珍爱生命,理解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二、初中思想政治课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方法

1.以人为本,将信息技术用实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其主体是学科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忌为了技术而用技术。整合要倡导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变革的结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帮助和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问题解决、交流协作等方面的潜力。避免“为用技术而用技术”;避免信息技术为公开课充当“花架子”、为学校上档次装点门面;放弃“课本搬家”、“课堂搬家”式的软件或课件;避免“人灌”变“电灌”或其他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将现有的信息技术资源用好用实,这样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

2.以人为本,将信息技术用活

法国着名教育家第斯多德说:“如果使学生学习习惯于简单地接受或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应用信息技术,首先要针对学科内容的要求、教学的特点和学生发展的需求,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的潜能和不足,趋利避害。既要强调和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评价和选用合适的现代信息技术,但不能局限于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应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有时视教学需要尤其是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还应与调查、访谈、实地考察、实验、创作等“动手”活动方式结合,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综合化、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避免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防止切断学生与社会、与生活实践联系的“全盘电化”;不能为用信息技术而剥夺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避免信息技术应用与其他活动方式的对立。

3.以人为本,将信息技术归位

信息技术虽然具有许多优点,但毕竟是没有感情的机器。学生因为喜欢某位教师进而喜欢一门课,成绩优于其他科目;因为不喜欢某位教师进而讨厌一门课,终致这门课成绩大打折扣。这样的情形在教学实践中屡见不鲜。我们不能否认:在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中,教师的人格魅力、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情感交流,这些是任何先进的信息技术所无法取代的。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尽管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毕竟各个教学环节都是预先设计好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一种僵化。而学生是个性鲜明的,课堂是灵活多变的,要适应课堂变化的需要,克服信息技术程序化的弊端,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和调节必不可少。因此,在人与技术的关系上,人永远是技术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明确“人是技术的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适度控制技术的应用,趋利避害;另一方面,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利用其中的教育契机,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激发、引导,提供必要的帮助,进行合理的教学管理。避免“电脑取代人脑”、“技术取代文化” 、“技术取代教师”或“技术控制教学”的不良技术应用倾向。

总之,在政治课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等现代教育手段,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实践者,要合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变知识的传授者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和组织者,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手段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