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峰 (江苏省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13164)

浅析高职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徐 峰 (江苏省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13164)

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程。目前,高职院校对贫困生采用奖、勤、助、贷、补、减、免等多种方式进行资助,但由于各种原因,资助面还不能全覆盖,现在的资助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完善。

高职院校 资助 对策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实行招生并轨、收费制度改革以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日益突显。温家宝代表国务院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家助学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各个阶段全覆盖。不断完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有助于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学上,上好学,一些政策的导向效果逐步显现。在这个大形势下,我们需要直面现实,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高职院校资助体系的构成

(一)依托国家政策

高职院校的贫困生资助体系日渐完善,国家通过设立高额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资助形式,缓解了广大贫困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经济压力。“书中自有黄金屋”,许多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刻苦学习,自立自强,获得了国家资助,为其顺利求学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生源地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财政贴息,财政和学校共同给予风险补偿金的贷款,贫困生通过自行申请,并通过审核等一系列过程所获得的助学贷款,可以解决学费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助学贷款制度和内容,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出台了《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的通知》,在国家助学贷款体系中创造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建立了地方和高校结合的助学贷款体系,从制度上解决了贫困生的学费问题。

(三)“自助”与社会帮扶

“自助”即是学校拿出其事业收入的一定比例或者相关经费,开设校级助学金或补助,涵盖面适中,效果比较显着。另外,学校还通过社会组织和知名人士捐赠资金等冠名设立一些奖学金、助学金、生活补贴等。通过学校和社会的多方资助,贫困生得到了更多的关爱和温暖,缓解了生活和学习的压力。

(四)勤工俭学

在高职学校中,学校设立了学生勤工俭学的岗位。学生通过勤工俭学,锻炼了自身的管理协调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素质,也用所得的收入改善了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由于校内岗位工作时间较短,薪酬比较低,学校也在周末或者寒暑假为贫困生在实训基地设立勤工俭学的岗位,这类岗位完全融入社会,这样学生在赚取生活费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实践经验。

(五)绿色通道,学费减免

不能因为贫困就剥夺学生求学的权利,所以高职院校根据国家的政策开设了“绿色通道”制度,保障被录取的贫困生正常入学。对于入学特别困难的学生,高职院校进行学费减免,鼓励他们继续学习深造。

(六)保险体系

现在不仅是普通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学生也是如此,一些高职院校按照国家的规定或者地方政府政策,给学生投保了医疗保险和意外保险,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压力,减轻了家庭的负担。学生对这项政策满意度比较高,达到99%以上。

二、现行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相关问题

(一)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及社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覆盖面不足

由于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社会类奖助学金等申报的条件相对严格,奖学金的金额比较高,奖励的范围仅局限在小部分人群。而各高职院校的贫困生普遍占到全校学生的20%-30%(以学校贫困生评定标准为准),某些专业或者某些班级,贫困生人数甚至达到了60%。虽然国家助学金的覆盖面相对于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等扩大很多,但距离全覆盖还有一段距离。

(二)国家助学贷款办理程序相对复杂,办理周期长

国家助学贷款是惠生工程,对在校生是免息的,贷款时间一般都在7年以上,利息也是在学生毕业后才会产生,而且利息比较低,一般家庭困难的学生都能接受。贫困生群体是庞大的,而能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只能占到一小部分,其他符合条件的贫困生却没有机会贷款。部分学生碍于面子不愿意申请助学贷款。另外,贷款办理时间比较长(有些学生因为办理比较繁琐而没有办理)。按照正常程序,学生办理好助学贷款手续后,要等半年左右的时间,贷款的金额才会下发。

(三)困难补助、临时补助金额少,学费减免力度不大

困难补助、临时补助是国家根据相关政策下发或者学校拿出一部分事业收入或经费用于贫困生的资助。资助金额较少,与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相比,显得微乎其微。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不再由国家全部承担,学费成为高职院校重要的经济来源。对于目前比例不断增长的贫困生群体,学费减免显得微不足道。

(四)勤工俭学——“远水救不了近火”

勤工俭学是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都是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勤工俭学能够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学生也能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并能够通过实践接触社会,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做好铺垫。但随着比例不断增长,贫困生的勤工俭学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一是校内的勤工助学岗位比较少;二是流动性大;三是年收入比较少;四是勤工俭学都是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这也造成了贫困生的身心和学业负担。

(五)学生的受助信息不能全面共享,增加了资助工作的难度

对于负责资助工作的人员来说,需要的信息是:学生家里到底有多困难,曾受过哪些资助,资助是不是与家庭困难情况及个人的实际需要相适应等。另外,一些获得地方资助的学生在进校后,隐瞒自身的受助情况。当然,隐瞒情况的原因很多,但这也加大了证实受助情况的难度。学校通过部门分级管理,最终由班主任以班级为单位收集家庭困难学生的信息,并与家长或学生生源地的村委会(或者社区管委会)进行沟通,并核实学生申报的情况是否属实,最后汇总给校方。由于担任班主任的老师大部分是兼职班主任,本身自己的工作比较多,我们不能保证所有的班主任全身心投入资助工作。而这种情况将影响校方统一筹划,最终无法保证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

三、解决当前贫困生资助体系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科学的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机制

在审核信息时,发现个别学生生源地存在任意盖章的现象,对于从事资助工作的人员来说,贫困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可信性得不到保障,将影响到资助助学的效果,可能导致本应该受到资助的学生没有获得资助。所以,资助工作应该从源头控制弄虚作假的行为,为资助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规定,把好材料的审核关。全国资助管理中心应建立统一的经济困难学生家庭信息共享平台,由地方民政部门负责实地调查,核准学生的家庭情况,将相关资料上传,并定时更新。那幺,学校在进行贫困生认定工作时,可以依据共享平台上面的信息进行核实。同时学校也对学生的已受助、家庭经济情况变更等信息进行更新和共享。对于学校来说,既解决了因为学生生源分散而无法实地调查走访的困难,也更好地避免了学生及家长不诚信等引起的各种问题。

(二)资助内容丰富,强化感恩教育

目前,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形成了奖、勤、助、贷、补、减、免等较为完善的资助体系,资助渠道进一步拓宽,资助活动实现了由个体向群体活动转化。除了热衷公益事业的社会个人和团体之外,国家、政府、相关部门也成为高职贫困生资助的主体,资助的对象也由点到面的发展。而当前资助的对象——贫困生正在发生着变化,他们受到整个社会环境和各种影响因素,呈现出新的特点。作为大学老师,我们应该从注重经济资助到各种辅助资助和教育措施相结合,在对贫困生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给予贫困生思想、心理健康、就业技能等辅导,加强精神扶贫,进行诚信、感恩教育,要让贫困生知道资助是帮助不是施舍,让他们了解到国家政府和社会组织在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要教育学生学会回报、学会生存、树立自信。

(三)建立一套具有高职院校发展特色的助学体系

高职院校现行助学模式比较单一,已经不能解决日益涌现的贫困生问题。现在,在国家施行的“奖、助、贷、补、减、免”政策基础上,高职院校应该积极面向社会,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助学岗位,加大补助的力度,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特色品牌效应,发挥知名校友的优势积极募捐,多方面地向社会和个人募集资金。平时要注重贫困生校内培养、实习、就业相结合,并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加强对贫困生的就业引导,提升贫困生的素质和水平,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贫困”问题。

(四)增强资助的实效性,完善贫困生评定和监督机制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帮困实效性并不乐观,要增强其实效性,就必须加强管理和监督的力度。现今很多学校都采用一卡通消费系统,收缴学费、饮食、购物等均使用同一张卡,系统里面将有详细的记录,为了让资助工作更加公平、公正,班主任与资助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这些数据监督学生的消费信息。

对于资助工作,首先,建立详实的贫困生档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收入状况等进行全面的了解,避免资助非贫困生。其次,完善资助程序,落实资助工作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校内监督的作用,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再次,加强贫困生的动态管理。在资助工作中,要善于甄别,定时更新贫困生档案,确保资助工作准确无误。

高校资助工作是比较复杂而繁琐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摸索,才能得到不断的进步,才能完善资助系统。,更好地促使贫困生健康成长,最终达到从“受助”到“自助”的转变。

[1]陈虎.江苏资助育人研究(第一辑)[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徐蕾.如何认定高校贫困生[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EB/OL].[2011-05-08]. http://www.xszz.cee.edu.cn/show_news. jeps?id=1178.

[4]张延东薛琼.浅析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水利职院学报,2010(12).

(责编 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