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格尔木市幼儿园816000)

让幼儿在儿歌中快乐成长

侯玉清

(青海省格尔木市幼儿园816000)

幼儿园开展儿歌教学活动,是实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需要,是丰富幼儿生活、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的需要,是培养幼儿运用语言、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环节。笔者结合多年的儿歌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与幼儿老师们交流。

一、配合表演,挖掘儿歌中礼仪教育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养成文明交往的习惯”、“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应将儿歌中的道理直接告诉给幼儿,应在儿歌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幼儿“潜移默化”地学习礼仪。

教学儿歌《向春天敬礼》时,我是这样安排课文的:小朋友们,美丽的春天到了,春天的使者来了,现在,请你们看看这些懂礼貌的小使者,她们向春天做了些什幺说了些什幺?出示挂图:“冬雪、小麦苗——鞠躬礼;大杨树——举手礼;布谷鸟——问候礼”(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对春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此时,我开始教孩子们一起唱儿歌“小麦苗掀开身上的水晶被,从冬梦中醒来了,向着美丽的春天,敬一个鞠躬礼”,歌声中我问孩子“这里的水晶被是指什幺?鞠躬礼像什幺样子?”在孩子们的猜测中,我打开课件,用动画演示:冬去春来,白雪褪尽,小麦苗随着春风舞动……这时孩子们明白了“鞠躬礼”的动作;接着,我教育孩子在见到师长、长辈时要向小麦苗一样做出“鞠躬礼”。当孩子看到排队整齐的大杨树,他们伸出了自己的手臂举出头顶学着大杨树做了一个举手礼的动作,课堂上我及时伸出大拇指给予了表扬,引导他们说“平时,小朋友们如果向老师提问时,或要什幺玩具时,可以学习大杨树做出举手的动作啊”;在学习“布谷鸟在绿色的田野上,一边飞一边欢唱着,向着美丽的春天,敬一个问候礼”时,我班上的个别幼儿举手提问了“老师,这个礼节动作如何做啊?”我说“孩子们,请再细心观察图片,图片中的布谷鸟是只有声音的”,当孩子们明白过来后,我的教室已经春暖花开,此起彼伏地响起了“春天,你好”的声音。

通过边朗读边表演儿歌的方式,幼儿对儿歌产生很大的兴趣,在学儿歌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如何做一位很有礼貌、尊敬师长的好孩子,这样孩子们在没有任何压力的儿歌学习中学习了礼仪。

二、结合游戏,在儿歌中认识大自然

幼儿教育,教师应保持幼儿良好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尽量创造条件为幼儿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个性化的、富有激励性的具有创新思维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探索的意识。

教学儿歌《清水塘边真热闹》时,由于我们的幼儿大都出生并成长在高原上,有不少小朋友们根本没有去过内地,不熟悉内地的风景,于是我根据他们的生活及年龄特点,重新制订教学目标,为孩子制造到“内地参观旅游”的场景。课堂上我先借助教学课件引入课题,孩子们则根据我出示的课件来到了风景如画的池塘边,此时课件中的喇叭响起来了:“欢迎小朋友来到我们旅游区!参与我们旅游区获奖游戏,游戏规则是:根据图片内容,为小动物们配音或表演,凡模仿逼真的均可获得所佩戴的头饰奖!”,由于是获奖比赛,这时孩子们纷纷在教室里找来头饰,进行各式各样的表演:小青蛙敲起了自己的小肚皮,小鸭子们用扁嘴吹响了呱呱的小调,小鱼们高兴地摇动着尾巴,咕噜咕噜吐着泡泡。当孩子们理解认识了各种小动物后,理解了儿歌的内容,通过了他们的表演,自然很顺利的学会了儿歌:“风儿吹,柳儿摇,清水塘边真热闹。青蛙敲起小皮鼓,鸭子吹响扁嘴号,白鹅戴顶小红帽,唧嘎唧嘎唱小调。乐得小鱼摇尾巴,咕噜咕噜吐泡泡。”在这首儿歌教学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材料,让他们亲自参与创编表演动作,通过孩子的观察想象、表演和讲述,自己去发现世界、体验生活。

三、编辑故事,让孩子体验儿歌的快乐

在幼儿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到位不能越位”,不能将幼儿所要掌握的知识硬“喂”到孩子的大脑中,多引导孩子“品尝”学习的甜头,体会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儿歌《蝴蝶找花》时,我和幼儿们边唱边通过以下活动对他们进行这样的教学:

提问(引入课题):“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彩色蝴蝶吗?今天,有三只美丽的蝴蝶要到花园来了,它们会干什幺呢?”

故事(引进课题):哦,三只美丽的蝴蝶,分别是红蝴蝶、黄蝴蝶、绿蝴蝶,它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高兴的来到花园里找和自己颜色一样的花,最后这三只蝴蝶都找到了和自己颜色一样的花宝宝。

课件(演示课题):幻灯片演示让孩子觉得新鲜,有趣,激发幼儿想说的欲望,知道三只蝴蝶要找什幺颜色的花。

模仿(表演课题):课堂中让幼儿分别扮演三种颜色的蝴蝶,边飞边去找和自己颜色一样的花,然后站在花的后面;课堂上,我一一检查幼儿找的位置是否正确,让孩子知道蝴蝶的同时还认识了蝴蝶身上的红、黄、蓝三种颜色。最后,我看到三只蝴蝶(幼儿)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花,我为他们高兴。

在儿歌教学中,如何使幼儿主动学习是我们幼儿教师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初步探索,希望与同行们进行探讨。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