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冰

【摘要】“大单元”教学是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素养的重要方式。实现路径的前提是要把握好大单元与自然单元的区分,其后,根据学情、校情、课标划分好大单元教学,确立大单元教学的目标、课时划分及实施方法。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  大单元  地理循环过程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3-0130-02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核心素养。”伴随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现,如何培养实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必然催生地理课程教学的更新与探索。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要求,高中地理必修课本教材减为两本,如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安排高中阶段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必然成为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大单元教学以重新整合教材内容为基础,采取连贯性教学的方式,既凸显地理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又利于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大单元”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作用

(一)“大单元”教学的概念

20世纪30年代,美国教育家莫里逊对“以儿童为中心”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两种理论进行折中,提出大单元教学法,因而这种教学方法既强调学生的兴趣与感知,又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此法通过单元教学方式,使学生以数日或一周的时间学习一项教材或解决一个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责任,一是选定和组织单元,二是指导学生学习。结合我国新一轮课改,笔者认为大单元教学是基于课标要求,按照学科知识逻辑,利用教材、校本课程、网络资源等知识载体来规划单元内容,学生有计划、有组织、有顺序进行多个课时的学习,逐步建立知识体系、实现知识迁、形成核心素养。

(二)“大单元”教学的核心素养意义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地理的核心素养实现途径描述为:学生要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幺思考什幺样的地理学科学习才能有效地使学生形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有其独特优势:

1.学习内容系统性、完整性

大单元教学的核心即围绕同一主题,循序渐近,层层递进。单元内容间具有紧密联系,存在共性特征或具有逻辑因果、递进关系。在构建知识结构框架,促进知识高通路迁移的同时,形成思维网络,学习内容系统完整。

2.教学方式多样,学生主体地位突出

大单元教学按照不同阶段课时内容,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采用探究式、问题式学习方法。

3.学生素养多次检测

“大单元”教学的评价目标不仅仅在于学生的选拔,重点落在激发学生潜能、个性以及创造性的发展,使学生具有学科必备的核心素养。且大单元教学可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进行量化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

二、“大单元”教学的设计路径

(一)“大单元”划分

“大单元”组织逻辑,主要依据学科知识逻辑和学习心理逻辑。地理学科内容有其自身的学科内在逻辑,教学内容的展开必须基于学科内容的知识体系。学科知识与素养也并非二元对立,而是学科素养生长的基础和平台。依据学科知识逻辑可以把高中地理教学分为以下主题。

1.它在哪里?→地理位置、地理分布

2.它是什幺样子的?→地理特征

3.它为什幺在那里?→地理因果关系

4.它是什幺时候发生的?→地理过程

5.它产生了什幺作用?→地理联系

6.怎样使它有利于自然环境和人类→人地关系

例如,选取地理过程为主题,因地理过程具有综合性和时间性、空间性的特点,是实现综合思维这一核心素养最重要的学科知识载体。依据时空尺度把地理过程划分为地理循环的过程、地理演变的过程、地理扩散的过程以及地理波动性变化的过程。地理循环过程在整个地理教学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为教学重点。同时,循环过程的理解难度大,又是地理教学中的难点,固可将地理循环过程可作为大单元教学主题。

(二)“大单元”教学目标的立足点:系统观、整体观

实现地理核心素养是大单元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大单元”的教学目标必须围绕着核心素养。立足于核心素养,对“大单元”进行分层目标设计。

地理循环过程的大单元教学目标落脚点是实现综合思维,分层教学目标如下:

(三)“大单元”教学的重难点

重难点的确定依据大单元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水平。在对教学资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最重要的概念和原理、规律和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原理、规律。

地理循环过程重点体现动态综合,强调把某一时段的分析结果置于整个发展序列中进行动态综合,研究地理事物和地理是事项的前后承袭、演替关系和时间变化节律。因此,在地理教学中,重点也是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明确地理循环过程发生尺度范围,并把较短时间内的地理循环过程置于更长的时间尺度加以综合考量,通过分析地理循环过程特征,认识其发展变化规律,通过充分认识地理循环过程的规律及现状来预测其未来的变化趋势并做合理的解释。

(四)“大单元”教学课时划分

“大单元”课时划分要综合单元内容,学生水平和学校课时安排三个方面进行。

按评价目标水平阶段逐步推进,使学生逐步增强对地理循环过程的理解,突出课程内容之间的关联,促进学生对于地理循环过程知识的整合,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促进地理循环过程知识的迁移以及在生活中能够解决实际地理问题。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过程链接各个课时的具体内容,从基础知识到技能方法,从单个要素到综合思考,从简单分析到思维探究,教师为学生安排恰当的学习梯度,使学生从简单的知识学习提升到迁移与运用水平。

(五)“大单元”教学方法和媒体

更改学生被动接受、机械模仿,教科书唯上的学习方式。在“大单元”中选择学生主动参与的、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地理循环过程的教学,循环过程的原理选择模拟实验的方法,在学生参与模拟实验的过程中加深对循环过程的理解,以及培养学生学生像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探究实验,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六)“大单元”教学过程

介绍关键概念、主题和思想→检查以前的知识→提出问题、集思广益→添加知识和信息→证明或者纠正观点→总结归纳关键概念→逐步增加新的信息体→实践并回顾→独立的实践。

关键概念的学习要给学生充分的感性材料,以及让学生尝试从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中总结概括出关键概念。例如,学习自然界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这一关键概念时,以水循环这一地理循环过程为载体,利用模型演示水循环原理,以及现实材料,组织学生在总结归纳水循环原理的基础上进行追问,对比分析具体环节在循环发生前后什幺物质在变化,变化原因及变化结果。感知水在不同形态转变,带来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七)“大单元”教学评价

“大单元”教学评价最终指向不光为学生知识的记忆,也在知识的获得过程。既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过程的评价,也要含有学生对自身评价的过程,使其真正意识到整个学习过程重要的教训及经验。教师在总结教学效果后,及时进行教学调整,也要明确绩效任务和相应的评分指南,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地理循环过程的“大单元”教学在不同课时结束后安排相应的教学评价。“大单元”教学前,进行地理循环过程的相关测验,以了解学情。“大单元”进行时,对学生实验探究进行指导和评价,以及进行相应的书面检测。大单元教学结束后以小论文的形式,学生反馈整个“大单元”学习的收获经验教训。

三、“大单元”教学的问题及反思

“大单元”的教学对于教材重新进行整合,以及新课程资源的补充,对教师的要求以学校的资源支持为基础,需要教师进行知识补充学习并充分挖掘可使用的资源。同时,对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有一定的挑战,要提高学生对于“大单元”教学方式的认可,这需要教师前期的铺垫以及后期教学过程的积极引导。其次,“大单元”教学中可能涉及多个地理环境要素知识背景,要求学生课前的知识预习,提高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红军.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水循环”教学设计[D].地理教学,2019.

[2]欧存伟.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培养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8.

[3]黄垒.“图释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4]蓝同庭.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地理实验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