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钦义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主学习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课前预习,课前预习的效果如何,直接关乎课堂学习过程是否高效。因此,帮助学生学会有效的预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就成为语文学习中最为迫切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  预习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3-0132-02

一、教给预习方法,提出预习要求

教给学生预习时要做到:读、画、查、思、写五点。

读:即朗读课文。这是预习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预习应以读为核心。读是真正的预习,是搜索疑难,回答问题的前奏。学生必须明白:初读课文时,要求读得正确,不添字,不漏字;再读课文时,要求读得流利,自己觉得用什幺样的语气读好就用什幺样的语气读。画:就是画出生字、生词、重点句或不懂的字、词、句等。还可以画出一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查:即查字典、词典、电脑及有关课文的资料。

思:即思考课后有关的内容,主要指课后思考题。

写:就是写出给生字组的词语,主要内容和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生字组词可以写在书上的课后生字表旁边。疑难问题可以写在文章的天头地脚,从插图中质疑,从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出质疑。

二、形成语文预习能力的基本标准

(1)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2)大声自主朗读的能力。(3)读课文,进行批注的能力。(4)质疑的能力。(5)查阅资料的能力。

三、预习能力的培养

(一)转变学生对预习的认识,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好处

通过晨间谈话、中队活动等方式举行学习方法交流会,通过典型引路,让预习做得更好、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现身说法,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想。还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宣传预习的好处,使其他同学认识到,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习成绩,使学习更轻松。

(二)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建立各种激励机制,让学生不断有成就感。可以给预习做得好的同学加星,完成一次语系任务加一颗星,根据各人的得星数,定期评选班级学习之星,授予荣誉称号。

(三)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

通过调查,我发现在布置预习认为后,学生往往在思想上产生误导,认为作业太简单,充其量只是读读课文,然后就没有了兴趣,文章上没有留下任何预习的痕迹。这样不仅达不到预习的目的,久而久之,学生反而会形成做事草率的坏习惯。因此,我觉得教师的指导显得非常必要,要恰到好处地“扶”一把,体现一个“导”字。古谚曰:“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而授人以渔,供人终生受用。”这句话启迪我们教师要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会预习、善预习、乐预习,从而达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效果,使预习检查落到实处。

(四)预习问题要精心设计,符合“四性”原则

教师要结合实际认真分解课标中的“预习”要求,设计具体的预习问题,以利于学生更加明确预习的方法和具体目标。预习问题的设计要体现“四性”原则:针对性、趣味性、操作性、可接受性。

(五)加强检查,切实掌握预习方法

有检查才有落实,有测评才会有促进。教师不能只布置不检查,不然学生的预习积极性会相对削弱。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的时间一般应安排在学习新课文之前的几分钟,可以通过提问或抽查的方式进行。教师最好用一个本子记录学生的整体预习情况。

四、预习方法的指导

(一)批注方法

文题的批注方法,以××来命题,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引人深思,激发兴趣。

开头的批注方法,开门见山,提示文章主题;照应文章题目意思;统领全文,总起开头。

词语的批注方法,解释词语意思;形象写出了什幺,表现了什幺精神、品质,表达了什幺感情。

句子批注方法,修辞句。用了什幺修辞方法,生动形象描写了(或说明了)什幺,表达了什幺情感;段首句的批注。

A.此句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B.全段的总起句,概括了什幺,点明了本段什幺。

中心句或哲理句的批注,提示了什幺道理,表达了什幺中心,提示了什幺含义。

双关句的批注。句子的表面意思是什幺,句子的内在含义是什幺。

描写句子的批注。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神态、景物、环境)表现人物的什幺。

结尾批注方法:

照应开头,总结全文;提示主题,概括全文;提示中心,深化主题。

(二)批注符号

(1)直线:画在生字或需要解释的词语下面。(2)圈字码:表示自然段序号。(3)波浪线:读者自己欣赏的关键句。(4)圈点:标在文中的重点词或优美词句处。(5)三角号:标出关注句中的关键词。(6)问号:有疑问处。(7)感叹号:动情处。(8)云朵:多音字。

五、培养预习能力过程中的几个注意问题

(一)注重目标设定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布置预习就是一句话:“今天回家预习某某课。”学生往往无所适从,充其量只是读一读课文,甚至于有些人连课文都可能没有读通。这样不仅达不到预习的目的,反而会养成学生做事盲目、草率的坏习惯。我们的学生千差万别,他们的接受、理解、感悟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告诉我们:预习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循序渐进地设立恰当的预习目标。

(二)丰富预习方式

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比如中年级的学生可多采用合作预习与独立预习相结合的方式,不同的方式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自主预习的兴趣和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丰富的预习方式,让预习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必然要求。

(三)不要越俎代庖

孩子自己预习时,有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要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去查字典,这样既巩固孩子查字典的能力,还强化了孩子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意识,为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四)对学生的预习要有检查和评价

一位美国着名专家说过:“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如果没有检查,往往是学生预习了,却得不到老师的肯定,时间一长学生渐渐失去了对预习的兴趣。所以,对学生的预习除了重在指导外,一定要有检查和评价。及时、合理的评价是学生预习的动力,也是预习方法尽快形成的保证。检查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科长评价、组长评价,实现多元评价。在上课前, 教师首先要及时评价学生的预习导读单,评价既要看问题数量又要看问题质量。如果课前时间不够, 课堂上就必须安排预习导读单的交流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检查交流, 这也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方法。教师在学生活动过程中, 可以通过抽查的方式, 检查学生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 并对完成预习作业较认真的学生提出肯定和表扬。教师也可以在班内定期开展优秀导读单的展览活动, 鼓励那些认真预习的同学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的习惯。

(五)预习督促与检测

光布置任务,没有严格的督促与检测,对于缺乏自觉性的学生来说,预习只是徒劳。对于教师来说,也没有第一手资料。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对学生预习结果的监督与检测。

一是平时自由实行个别检查。比如,课余时间到学生中找个别同学谈谈话、翻翻书、看看他的笔记等,了解他的预习情况,同时从侧面打听一下其他同学的预习情况,并顺便给其鼓励与纠正。

二是课堂检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对词语、句子和问题的交流探讨,折射出学生的预习效果。师生双边活动和谐流畅,教师只对某些重点、难点加以适当讲解,教学目标就能顺利完成。简单地说,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便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梳理与总结,这充分体现出预习的优势和积极作用。

三是不定期的调查检测。为了对每一个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得更为透彻,我们还采用不定期的预习调查检测。检查的内容为前一日布置的课文预习情况,检查的时间一般定在早读课上进行。检查的方式由教师和记录员同时逐个进行。记录的方式为下面一张简单易行的记录表:

(六)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说到底,孩子毕竟还是一个小学生,知识能力有限,如果家长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会让孩子很为难。有时家长自以为很简单的问题,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就不能过分地要求孩子。平常多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明白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进度,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从低到高,从简到难,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才能有效果。

预习是学习习惯养成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掌握了预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一定会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杜月林.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效预习的主要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20(36):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