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媛媛 金亚云 朱金金 冒爱琴 查朦

【摘要】《机械设计》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人才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成为育人育才的重要环节。鉴于此文章的阐述中,先是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建设的必要性,之后立足本校的实际情况针对《机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建设的实践展开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旨在能够为同类课程组织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有效参考,同时为机械专业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工科  机械设计  课程思政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项目:基于“两性一度”标准的机械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研究与实践(编号:2019JSJG555);江苏省一流专业资助;南通理工学院“思政课程”及“课程思政”专项课程建设项目:机械设计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3-0053-02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习总书记指各类课程要与思政理论课结合,将其融入在各个环节,从而开创教育的新局面,由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改革。

《机械设计》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包含理论与实验的环节,课程的开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因而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融入思政元素,不断地优化课程设置,将课程思政贯穿在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工匠精神。鉴于此课题围绕“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建设展开分析和研究。

一、“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建设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即是将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相结合,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下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其中思政必修课是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选修课则是课程思政的骨干,综合素养课是课程思政的拓展,专业课则是在日常渗透中融入思政元素。在课程思政教学建设中要注重价值引领和知识引领,通过显性和隐性的教育方式实现融会贯通,从而实现“三全育人”的根本目标。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工科”理念,在“新工科”背景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建设,能够为机械类专业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资源,从而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同频同振。自“新工科”理念提出,众多学者针对机械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但是目前国内关于“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成果较为缺乏,因此加强《机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建设刻不容缓。

二、“新工科”背景下机械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机械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建设的现状

目前,在机械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现阶段机械行业的就业率和薪资待遇较低[1]。受到机械大环境的影响,多数机械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在毕业后脱离机械行业,对机械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如何能够让学生转变现有的观念,投身到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建设中是课程思政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重理论轻事迹。就目前机械专业课教学的现状来说,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和方法,但是理论背后所涉及的历史鲜为人知,如何能够让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够了解到理论背后的故事是课程思政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对于新一代的机械类专业学生来说,受到新潮思想影响的他们对传统教条式思政教育存在抵触,这也对课程思政教育建设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二)学情分析

《机械设计》所涉及到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较为丰富,不仅要求有较高的学习基础,且实践教学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压力,尤其是对于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等课程没有学好的学生来说学习的焦虑更大。因此通过课程思政的融入能够帮助教师在课程设计方面减轻学生的思想包袱,通过精心设计课程促进学生的学习。另外,在课程思政中还可以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拉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克服学习的压力,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融会贯通[2]。

三、基于“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建设策略

(一)设计思路

《机械设计》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不仅需要大量的查阅资料和文献,并且在绘制图纸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的研磨和实践,大胆的创新。而思考和实践的过程就是工匠精神养成的过程。基于此在《机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建设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准则,结合课程内容从多个方面培养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3]。

(二)教学内容

1.政治文明

在《机械设计》课程涉及到资料和图纸的教学中,教师要告诫学生泄露图纸属于违法行为,要有一定的保密意识和法治观念。另外,在零部件进行设计选择的过程中也要强调严格的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以此来增强法律意识。

2.精神文明

第一,人生观。人生观在机械专业学生课程思政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将实际事迹导入,引导和激励学生,困难是较为常见且不可避免的,要勇敢地面对当前的困难,才能够体会到奋斗后的喜悦,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第二,世界观。以《机械设计》中齿轮传动设计教学为例,齿轮在超高应力的作用下会因疲劳裂纹导致折断,引导学生理解质变和量变之间的关系,成功是坚持,更是一种积累[4]。

第三,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每一个工科学生必备的品质,在《机械设计》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我国科学家的事迹引入其中,如孙家栋、钱学森等等,以此来教导学生要具有专注、创新和敬业的工匠精神,专注于每一个绘图的细节,精心设计和验算,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成为不断创新、敢于实践的应用型人才。

第四,文化自信。如在螺栓连接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将我国古代鲁班的木锲紧固法引入其中,通过传统文化来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产生文化自信[5]。

第五,集体主义。对于工业行业来说,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因此集体主义是每个工科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在《机械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减速器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理解集体主义的实质性作用,从而让学生明白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只有个人与集体相辅相成,才能够实现高效运转,实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最大化。

第六,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在机械类专业学生就业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程思政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视。比如说在减速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因涉及到的零部件较为复杂,有的小零件看似不起眼,但一旦出错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6]。以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为例,就是因零部件材料表征技术不足导致悲剧的发生。因此通过实际的案例引导学生增强对自身职业的认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不仅是对工科学生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新工科”背景下对大国工匠的基本要求。

第七,爱国主义。在《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以客观的态度讲述我国设备性能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核心技术必须要自主创新,只有将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充分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

3.社会文明

团结协作和诚信守信是社会文明的核心组成,在机械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彼此之间团结互助,共同探讨,无论是现阶段的学习阶段还是工作阶段,都要遵守工匠的基本品质[7]。

4.生态文明

《机械设计》包含实践课程,实践课程开展的实际意义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为之后的就业打下基础。而在实际生产中因包含的零件较多,选择方式不同其生产成本也存在较大的区别,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保证质量和功能的基础上节省生产成本,注重资源的节约,实现低成本设计。

四、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建设刻不容缓。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真正的践行“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的理念,真正地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充分地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融入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现代社会和行业所需求的机械工程创新型人才,为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杜静,张慧,陈剑.基于CDIO理念的SolidWorks机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J].模具技术,2021(5):62-66.

[2]代光辉,张晴晴.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液压与气压传动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1(33):46-47.

[3]尤小梅,王铁军.“机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J].科技与创新,2021(15):154-155+157.

[4]周海,袁健,郁倩,邢莉.融入思政元素的机械设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1(28):54-55.

[5]叶友东,冯忆艰,刘力红.课程思政融入“机械设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机电技术,2021(3):98-100.

[6]王海艳,王娜,姜云春,王培芹.新工科视域下机械类《三维数字化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J].数码世界,2020(5):127.

[7]金晓怡,张航,杭鲁滨.“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9(42):34-35.

作者简介:

徐媛媛(1982年-),女,汉族,江苏南京人,硕士,毕业于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现任职于南通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专业教学研究以及先进制造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