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语文蕴涵着大量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素,因此,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时代赋予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让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语文课堂上绽放。

关键词:高效课堂;创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2-0114-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2.104

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语文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那些文学作品所展现出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动人心弦的故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及大自然的诗情画意,都是激励学生思维发展的诱因,都可以触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在语文教学中,本着求新、求活、求实、求精的原则,培养学生大胆地创新。

一、挖掘教材,诱发创新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出创新点,做到精心设计,重点突破,就能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司马光》《田忌赛马》《赤壁之战》《草船借箭》就是很好的范例。《草船借箭》中周瑜和诸葛亮斗智,周瑜之所以失败,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角度来分析,就在于周瑜始终没有跳出习惯性思维的圈子。他始终认为箭都是造出来的,因此,他只要不给诸葛亮造箭的材料,要求诸葛亮三天造十万支箭,就能置诸葛亮于死地。甚至当诸葛亮告诉他三天之后到江边取箭,鲁肃说造箭不用材料时,周瑜对诸葛亮借箭之计还毫无察觉。而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是跳出了习惯性思维的圈子,想出了人们所料想不到的向敌人借箭的办法。借箭是诸葛亮设想的办法,这个办法能否成功,全靠他综合分析事物的各种因素,这些分析正体现了诸葛亮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样分析教材,理解教材,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更深更透彻,会迸发出更加灿烂的创造思维火花。

二、唤起想象,主动创新

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没有想象,便没有创新。我在教学中总是凭借课文,引导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思维遨游宇宙,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鸟的天堂》时,学生读到“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树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就是林中那只可爱的画眉鸟,你能告诉大家你在唱些什幺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有的发出诚挚的邀请:“远方的朋友,请到‘鸟的天堂来!让我们远离那喧闹的城市,远离那被汽车尾气污染的空气,远离那乱砍滥伐,破坏鸟类家园的人们,远离那被猎人捕杀的危险……”有的向人类发出呼吁:“人类啊,请救救我的伙伴们!要知道,拯救它们,就是拯救人类自己啊!”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因此,只要把握契机适时点拨,就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活思维,丰富想象。

三、引导质疑,培养创新

爱思考,善质疑,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学生的疑问往往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遇到问题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说,敢于标新立异。比如,在教学《麻雀》时,教师把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小麻雀的精神归结为一种伟大的母爱时,有位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他认为这种精神也可以是无私的父爱,因为文中并没有指出这是一只雌麻雀。课堂上学生勇于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是可喜的,我们应给予大力支持。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求异发散,挖掘创新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能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提问、自己解疑,从而在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萌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比如,教学《落花生》一文使,有位学生问:“当今社会需要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有的说:“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并不是炫耀自己,而是它们的生长特点。”有的说:“现在的社会是竞争的时代,需要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辩论中学生明白了:现在的社会既需要落花生那样默默奉献的人,更需要桃子、石榴、苹果一样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反应定势,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延伸课外,发展创新

学完课文后要留有余音,设计的作业要有灵活性和趣味性。在学完《小壁虎借尾巴》时,学生觉得动物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非常有趣。教师利用他们这种好奇心,要求他们在课后查阅其他动物的尾巴还有什幺用处,学生查到许多动物尾巴的用处,远远超过教师布置的范围。这就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行为,既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在无形之中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只要我们做语文教学的有心人,积极挖掘潜在的创新资源,把创新思维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呈现出陶行知所说的“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的美好境界。

参考文献:

[1]李娟.浅谈高效课堂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2016(4).

[2]余妍.以生为本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塑高效课堂[J].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2010(12).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 何爱华(1969.1— ),女,汉族,甘肃武威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