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朝科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不同阶段专业教育工作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其中也包含高校体育教学,其中乒乓球运动项目成为了现阶段国内高校大学生普遍喜欢和乐于选择的科目之一,与此同时,高校大学生主体对于乒乓球项目训练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在实际的高校乒乓球训练教学阶段,教师不仅需要重视技能训练教育教学,同时还需要高度重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训练,使得高校大学生乒乓球乃至整体的体育学习达到一个重要的身心协同。所以,在接下来的文章中首先分析高校乒乓球训练教学中的心理训练重要性,其次分析高校大学生乒乓球训练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素质问题所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对策,望对高校乒乓球体育运动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引导作用。

1 高校乒乓球训练教学中心理训练重要性

从个人的角度上来说,其心理状态对于自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在实际的高校乒乓球训练教学过程中亦是如此,在学生自身的心理状态消极、负面的情况下,不仅会影响到自身和其他同学的学习,教师教学工作也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具体来看,心理训练在高校乒乓球训练教学中的运用价值和效用如以下所示:

1.1 建立学习自信

高校乒乓球不同于小初高的乒乓球训练教学,高校中的乒乓球运动项目教学、训练的专业性得到了比较大的提升,部分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之前,虽然对乒乓球运动具有基本的了解,学习之前也曾亲身参与过相关的乒乓球运动,然而高校乒乓球运动项目教学过程中的专业性比较强,在这种情况下,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一开始进行学习的趣味性,再加上一部分训练内容枯燥、激发内容难度比较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高校大学生的学习自信,甚至后期会出现放弃高校乒乓球运动的学习[1]。

而在高校乒乓球训练过程中的心理训练强化,可以使得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同时接受乒乓球的训练和学习,并且在内心认同之下,高校大学生在日后的乒乓球运动项目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就能够得到非常大的提升,此时无论是学生自身的学习还是教师的教学,都会得到对应便利,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比较大的提升。例如,心理训练在高校乒乓球训练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训练和比赛过程中达到一种舒缓心情的作用,学生可以针对自身的紧张、训练、比赛等等进行对应的调整,教师在日常的心理训练过程中也需要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从而帮助他们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心态,对于学生的乒乓球项目的学习效果提升是比较重要的[2]。

1.2 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

笔者进行实际的研究和调查中发现,正常情况下,男女子单打约在2小时右右,男女双打约1小时半右右,特殊情况例外。正常情况下,男女子单打约在2小时右右,男女双打约1小时半右右,特殊情况例外。从中不难看出,不仅乒乓球这项运动的节奏快,其相关的比赛、活动节奏也是比较快的,这与当代高校大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方面具有一定的契合性,这就对高校大学生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需求[3]。

在高校乒乓球项目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训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学效果得到提升的同时,还可以使得学生在乒乓球运动心理训练过程中形成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例如,乒乓球运动、比赛、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同时处理不同的情况,包含比分差距较大、比分持续焦灼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在心理训练的过程中,其随机应变能力就能够得到比较大的提升,这不仅对学生自身乒乓球运动项目学习具有较大的裨益,对于学生日后其他学科学习和成长也是极为重要的。

1.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事实上,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使得当代高校大学生自身的生活水平、经济能力等等方面均具有了不小的提升。然而,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得到较大便利的同时,学生的意志品质能力也不断下降,不利于高校大学生自身的学习和成长,这一点广泛出现在国内高校大学生群体当中,不利于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在心理训练在高校乒乓球训练教学中的运用之后,可以使得高校大学生在高校乒乓球项目学习过程中达到“身心协同”,不仅可以理解运动的意义和价值,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例如,在实际的乒乓球训练的心理训练的过程中,乒乓球的运动其实是比较快的,这就意味着高校大学生在参与乒乓球的心理训练过程中,需要学生集中自身的注意力,不被任何其他事情所影响,这本身就是学生自身意志品质的一种提升[4]。而且当前来看,当代高校大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是比较复杂的,人才资源之间的竞争越加激烈,培养学生对应的意志和品质,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得到应有的学习和发展,这也是高校教育工作主要目标。

2 高校大学生在乒乓球运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心理状态本身就是一个人的重要内心情绪、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在高校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其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自然会“深受影响”,这一点是毋庸讳言的。目前来看,高校大学生在乒乓球运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参赛状态淡漠和不积极

乒乓球是一项竞技性较强的运动项目,竞技性的影响之下,要求每一个参与学习的学生、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可以对相关赛事、活动和训练产生正确的认知和理解。但是目前来看,高校大学生参与乒乓球运动学习的日常状态商科,但是在参与比赛和相关活动中存在着明显的淡漠心理和不积极参与的状态,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一定的不想参赛、害怕参赛的现象和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未能参与比赛就出现了畏惧心理,而之所以产生这一现象和情况,主要就是由于高校大学生自身大脑皮层之下的兴奋度下降,内心缺乏自身的乒乓球运动技能掌握信心和战胜对手的自信,从而就出现了乒乓球运动员淡漠比赛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最终的比赛成绩,也注定了此类的高校大学生自身的乒乓球运动学习效果不尽理想[5]。

2.2 比赛过程中过于兴奋

所谓的高校大学生在比赛过程中的“过于兴奋”情况,从生理角度上来说其实就是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和情绪紧张等等,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高校大学生的身体活力和参赛积极性,但其中的过于兴奋情况往往会导致学生难以按照赛前做好的准备、计划进行比赛,一旦双方实力过于悬殊或者是比分持续焦灼的情况下,会导致高校大学生自身准备好的战术、学习好的技能作用和价值难以发挥出来,严重情况下,比赛过程中的过于兴奋现象还有可能导致学生的身体安全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如果取得的效果并不满意,会导致学生分数落后,进而出现焦虑不安、不知所措的现象,最终因为消极的心理状态输掉了比赛,也会影响到学生自身的学习自信[6]。

2.3 盲目状态

事实上,高校大学生虽然在身体、年龄方面逐渐成熟,可以作为一个成年人,然而高校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并不成熟,这一点也体现在高校乒乓球运动项目的学习过程当中。例如,部分高校大学生在实际的乒乓球运动训练和相关赛事活动过程中,其分数领先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骄傲自大、洋洋得意、进而出现轻视对手的现象。相反,一旦自己的比分落后或者是在比赛过程中受到比较强压制的情况下,高校大学生就会进入到一种盲目状态,在自身准备的战术执行落实和自身技术优势发挥之上都会受到比较大的负面影响,难以使得学生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

3 心理训练在高校乒乓球训练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所谓体育运动,尤其是竞技体育运动,其进行竞技的往往并不是单一的运动技能和运动员的身体素养,在高校乒乓球的学习过程中亦是如此,纵观我国不同的优秀乒乓球运动员,除却技术素养以外,其心理素养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甚至是更加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现代高校乒乓球运动训练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心理训练,具体运用对策如以下所示:

3.1 乒乓球训练过程中的危机心理训练

我们对不同的乒乓球赛事进行观看之后不难发现,赛场上的诸多变化往往是难以控制的,使得乒乓球运动项目呈现出一种“瞬息万变”的情况,这本身就对高校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学习提出了更高的心理素养要求和需求。参赛选手一旦落后比分的话,往往就会出现消极的情绪,无法很好的克服比赛[7],这样一来,很多选手就会出现直接放弃比赛的现象。因此,在具体的心理训练在高校乒乓球训练教学中的运用过程中,需要善于利用乒乓球运动自身的特点,对学生开展“危机心理训练”。其中,高校乒乓球运动技术水平高于学生,可以在训练过程中,先给学生“放几分”,使其在乒乓球运动学习过程中处于领先地位,后续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进行控分,从落后逐渐发展到领先,从而使得学生自身应对真实赛场上的危机,使其心理承受能力、调节能力得到对应的提升,从而战胜对手的同时,也战胜自我,使得学生自身的心理素养得到对应的提升。除此之外,为了锻炼学生的危机心理,教师还需要重视一系列实战训练的开展,必要情况下,还需要采取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使得学生开展拟真实的训练进程,心理素质的提高是与技术水平的提高相辅相成的,因此,掌握先进技术,跟上世界乒坛发展的步伐,就显得尤为重要。唯其如此,才能达到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的境界。

3.2 乒乓球训练过程中的干扰心理训练

纵观现代大学生群体的学习、生活,在一系列智能终端设备、互联网的加持之下,其学习、生活等等方面都变得更加多样化,很多事物在无形中就夺走了高校大学生的注意力,这也是一部分高校大学生不愿意参与乒乓球运动训练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从乒乓球这项运动的角度上来说,由于球速快、赛场节奏比较快等等因素,本身就要求高校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集中力[8]。

因此,在心理训练在高校乒乓球训练教学中的运用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干扰心理训练,针对这一训练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将真实的乒乓球场馆内、赛场内的实际情况引入到心理训练过程中,一方面为学生的乒乓球运动学习提供一个最为基本的环境,同时使得学生能够逐渐适应赛场和场馆,积累对应的经验,并且在训练过程中避免赛场内的喧哗声、鼓掌声不断等等因素所产生的影响,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训练、比赛过程中快速的消除紧张情绪,发挥出稳定的技术水平,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比赛当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3.3 乒乓球训练教学中的榜样心理训练

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断“模仿”过程,在 模仿过程中总结经验、获得认知,从而产生对应的学习效果,而从中不难发现,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榜样”至关重要,在高校乒乓球运动项目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亦是如此。因此,在具体的心理训练在高校乒乓球训练教学中的运用过程中,高校乒乓球教师需要意识到自身所承担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做好榜样,使得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认知依照自身理想的方向进行发展[9]。同时,为了使得心理训练在高校乒乓球训练教学中的运用效果得到保障,还需要注重校内乒乓球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在具体的榜样心理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自身的一些舒缓心理、调节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并且从内心的意识当中朝向教师榜样进行靠拢。同时,由于诸多高校大学生本质上都是乒乓球运动的“初学者”,因此教师需要教导学生心理层面把自己放低,不要想太多,要有一种拼对手的心态,不要让学生主动背上那种想赢怕输的包袱顶在杠头上,输赢都有收获对于学生都是一种重要的历练。而在技术上平时训练一定要有针对性,多练习发抢和抢攻,尤其是发抢节奏的把握和搓攻时机的拿捏。

3.4 乒乓球训练教学中的大局观心理

事实上,乒乓球是一项非常强的竞技运动,而但凡是竞技运动,绝对不是单一的一局或者是几局对战,此时,对于乒乓球学习者、运动员来说,对应的大局观心理就变得十分重要。部分学生在学习或者是对战的过程中,经常在一局内丢失几分之后便会畏首畏尾,先取几分之后还会沾沾自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实际的乒乓球心理训练方面,需要重视锻炼学生的大局观心理,使得学生在乒乓球运动学习、训练的过程中不再出现相关的沾沾自喜或者是畏首畏尾的情况,久而久之就可以使得学生在乒乓球项目训练、学习过程中掌握正确的心理定向,学生在对战过程中能够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将控制因素放置在自身身上,简单来说,把胜利的希望建立在自己精湛的技术上,靠自己的实力去战胜对方,而不是建立在对方发挥失常的基础上幻想侥幸取胜,对于学生自身的乒乓球运动实力提升和日后的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提升都是比较重要的。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包含乒乓球运动项目在内,运动项目的学习、竞技,本质上是一种身心协同的竞技,对于运动员和学习者的心理素养要求比较高。因此,在日后的高校教育工作过程中,需要重视心理训练在高校乒乓球训练教学中的运用,并且注重实践应用成效,以此为基础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对于学生来说,还可以为学生日后进入社会、参与实践工作奠定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钟霖,张桂青.心理训练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乒乓球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9):83-85.

[2]郁佳庆.步法教学与训练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20(02):105+107.

[3]党紫君,李彤.高校乒乓球教学中心理训练的开展实践研究[J].体育风尚,2019(12):122.

[4]梁超明.心理训练在高校乒乓球训练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9,6(88):219-220.

[5]姜昂.高校乒乓球教学中心理训练的开展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18):219+221.

[6]郭成刚.高校乒乓球教学中心理训练的开展实践探索[J].灌篮,2019(10):85.

[7]杨磊.浅析多球训练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整合运用[J].陕西教育(高教),2018(10):25-26.

[8]李果,刘京,何绍熙.浅析乒乓球多球训练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作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2):64-65.

[9]童兰.心理训练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30(12):212.

(作者单位:乐山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