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有

摘要:柴烧是最古老的陶瓷烧制技艺,这种土与火的对话,让建盏拥有了独特的艺术气息。质朴、浑厚、古拙,又兼有变化丰富的色彩,这就是柴烧建盏的韵味。近年来,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柴烧建盏愈加受宠。建盏界也开始积极地复兴柴烧技艺,并希望借此进一步丰富中国当代陶瓷的艺术形式。本文就建盏柴烧气氛的控制略作阐述。

关键词:建盏;柴烧;气氛

柴烧,不仅是燃烧薪柴,更是人与窑的对话、火与土的共舞,这些元素运用最原始自然的方式结合而成美丽作品。柴烧作品的表现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构成了柴烧最大的魅力。对大多数柴烧陶瓷创作者来说,只要在柴烧的过程中成熟地掌控了火候),其他的呈现就具有随机性的效果。柴烧建盏的特质本来就不那样唯一,在预期效果外,出现某些意外的精彩效果,这也是柴烧迷人的部分:出窑前任何人都不确定,常常有出乎意外的收获。

观看柴烧建盏作品,懂行的人可以感觉到,火焰流窜在坯体上所烙下的“吻痕”和木柴燃烧后的灰烬产生的釉面效果,其粗犷自然的质感、朴拙敦厚的色泽、深沉内敛的古雅,带给创作者更多的惊喜,带给观者更多的艺术享受。这是电窑或瓦斯窑所不能及的。对于柴烧作品来说,创作者的执着精神甚至比技巧的琢磨来得更加重要,因为所有的技巧,早已被溶解在人与土、窑与柴、火与自然等共鸣的大地交响曲中,浴火重生为生气盎然的柴烧建盏作品了。每一件建盏器物都是有灵性和生命的。来自大自然的土,手作时已经融入了作者手心的温暖与纹路,也融入了作者的心性与情怀。

柴烧的烧窑难度相当高,其作品的成败取决于土、火、柴、窑之间的关系。柴烧技术的关键,在于对窑内“气氛”的把握。“什幺是‘气氛,就是火候、温度、木柴等多个因素综合而成的陶瓷烧制大环境,它们与陶土的碰撞和结合,成为美妙的柴烧作品”。

一般来说,土、火、柴、窑四大要素的把握上,有着各自大概的基准设定。

土:柴烧建盏陶土一般是经创作者自行调配的,考量的是陶土耐热温度,以及在烧制后是否呈现出的具有金属质感的灰黑的胎色,追求的是让土能产生一种温润、敦厚、沉稳内敛的柴烧之美。

柴:一般木材不要太潮湿,需静置约三至六个月以上,以利燃烧。可用于柴烧的薪柴种类不少,包括樟树、龙眼、荔枝、莲雾及废弃木材等,一般建盏柴烧多以燃烧松木为主。

窑:仅以燃烧木材提供热能,一般烧窑需三到五天,期间需不眠不休、轮班投柴。加柴的速度和方式,需要根据创作者的预期的烧成曲线、薪柴的种类、天气流量等细微因素而变化。

有火才有气氛。氧化的气氛产生于完全燃烧的火焰,还原的气氛产生于不完全燃烧的火焰,而气氛对陶瓷制品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建盏釉属于铁系结晶釉(准确来说是铁系分相-析晶釉),结晶的物质是铁氧化物,有二价铁和三价铁。还原使三价铁变二价铁,二价铁是强熔剂,易回熔到釉中,使得结晶物质处于不稳定状态,直接影响斑纹的形态和色彩。空气中有大量的氧气,如果在烧窑时,令氧气大量进入窑炉内部,完全燃烧,则此时窑内气氛必然偏氧化;反之,若以技术降低窑炉内含氧量,使窑火缺氧,需要从胎釉中抽取氧以继续燃烧,则此时窑内气氛就偏还原。一般传统龙窑柴烧的烧制方式,窑内气氛多以氧化气氛为主,局部可能构成还原气氛,建盏釉与其它结晶釉在烧成方面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形成斑纹的过程中物质和气氛复杂且不稳定。

窑内的气氛会影响建盏的成色,而气氛的调节是烧好窑的关键,气氛制度的稳定,更是烧好柴窑的关键之一。气氛制度的确定,主要依据泥和釉的性能,特别是铁,主要指铁的氧化物含量的多少。何时何种温度该氧化、何时何种温度该还原,何时何种温度该中性火焰,以及还原焰的浓度,都必须依据泥和釉的性能来确定。烧窑技术的关键是掌握“两点一度”,所谓“两点”就是指氧化焰转强还原焰以及强还原焰转中性焰高火保温,这两个温度点,所谓“一度”就是指还原焰气氛的浓度。使用传统龙窑烧制,其结构和使用方式加大了掌握“两点一度”的难度,对匠人的烧制技艺是很考究的。

窑炉的密封程度对气氛影响较大,如果密封不好,到处进气、漏气,就会破坏窑内的压力、气氛和温度的稳定。气氛气幕的位置,结构形式对气氛制度影响也很大,如果气氛气幕离气氛炉过近,那幺,从烧成带过来的碳素在气氛炉来不及烧清,就可能造成产品“吸烟”。气幕的结构形式有多种,窑墙及窑顶都有风口的为好,这样有利于隔焰性,如果仅窑顶或窑墙有出风口,隔焰性的效力就差一些。余热抽出口的位置,如离烧成段过近,余热一抽,就可能造成严重的烟气倒流,使产品产生“烟云状”缺陷,不但会影响冷却效果,也会影响烧成带及冷却带前端的气氛。

冬季气压高,烟囱内外温差大,烟囱抽力大,通风强。夏季气压低,烟囱内外温差小,烟囱抽力小,通风弱。在烟囱闸板高度一样的情况下,冬季比夏季烟囱抽力大15—25%。天气晴朗时气压高,天气阴雨时气压低,一般晴天比雨天烟囱抽力增大10—15%。

气候的变化,影响烟囱抽力的变化,烟囱抽力的变化,影响窑内压力的变化,而窑内压力的变化,又会影响到窑内气氛的变化。因此,建站烧制必须适应气候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以稳定窑内的压力、气氛和温度。

传统注重的是技术,而当代陶艺家更重视创作理念和对人性自由的追求。业界专家认为,当代建盏创作者不只关注造型和设计,更关注窑炉烧制时的气氛、陶土的品类以及作为燃料的木柴品种、烧成时间和温度的控制等因素,从而决定一件作品的最终形态,作品的风格也由此而体现。在高温烤制下形成或平滑或粗糙的质感及各种颜色的变化,形成温泽光润、层次丰富的釉色,留下了火曾驻足过的痕迹,自然而无粉饰之气。而且,每一件作品颜色、肌理都不尽相同、充满个性,让观者充满探索欲望,希望了解蕴含作品之中的浴火重生的故事。烧窑效果很难预期,烧成品不重复,这也是柴烧陶艺家为之着迷的原因。

柴烧源于中国,是一种古老的陶瓷烧制方法。随着现代工业化发展,柴窑基本被电窑和气窑所取代。对建盏柴烧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不但可以表达当代建盏创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而且可以不断创新当代柴烧技艺,创作出更多富有个性的艺术品。

参考文献:

[1]余娟.现代柴烧的工艺分析与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