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馆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中打造公共服务型文化馆?笔者结合实际工作,通过以下四点进行阐述: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群文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规范服务制度,广泛开展群众文化,全面加强群文队伍建设。3、强化服务水平,打造文化精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惠及广大百姓。4、深化服务意识,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型;文化馆

一、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把握时代脉搏,不断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新战略,将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联系起来,既在远大的目标和方向问题上坚定不移,又在实际工作上扎扎实实,推动文化建设,增强群文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二、规范服务制度强化队伍建设

文化馆是开展群众文化的龙头,是活跃广大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阵地,是营造形成健康、和谐、文明的社区新风尚的精神坐标。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进程及其发展使我们的国情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后,对精神文化需要有了大幅增长,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加强文化队伍建设,着力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激发奋斗热情,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面对新的历史形式,崂山区文化馆坚持以构建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导向,充分发挥区文化馆与街道、社区文艺骨干的作用,采用完善培训条件,加大辅导力度,采取现场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树立先进典型与解决突出问题相结合的方式,突出重点,营造氛围,逐步推进,全面加强群文工作队伍建设,让健康、文明的文化艺术在居民中传播,有效地满足了全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三、打造文化精品惠及广大百姓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全力构建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倾力打造健康向上、特色鲜明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是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切实保障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的目标和要求。针对我区面积广、人员分散、城乡结合的特点,积极创新广场文化活动载体,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持续深入地打造和开展“山歌海韵·乡音乡情”流动舞台进社区、“情系山区·放飞希望”流动舞台进校园、“重温经典·情满崂山”流动电影进社区“三大公益文化品牌”活动。通过品牌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满足了社区居民就近、经常性地欣赏戏曲、话剧、电影等优秀艺术作品的文化需求,扩大了覆盖面,提升了凝聚力,加快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促进了全区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深化服务意识促进文化繁荣

文化馆作为先进文化的引领着,正逐步担负起公共文化中心的社会角色,要加强学习,深化服务意识,充分认识文化馆在构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的作品鼓舞人”是文化馆服务的指导思想。同时,文化馆还要深刻认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均衡性,“文化立市”、“文化强区”的有力保障是人才,有了人才就有了生命力和活力,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需要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文艺骨干和各类人才,但由于文化馆历来都是城市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往往得不到顾及,公共文化服务就有了特殊性,失去了均衡性。面向群众、无偿服务于社会,提高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就要多组织辅导农民中的文艺爱好者,培养农民中的文艺骨干,通过骨干组织辅导更多的农民参与文化活动,让更多的农民由文化活动尤其是文化演出活动的客体渐渐地变为主体,文化馆、站的歌舞、曲艺、创作等干部要以责任制形式,与街道文体活动中心骨干结成对子,辅导他们策划、组织、辅导、实施农村文化活动的展开,先进文化就会占领农村文化舞台。让人们逐步体验到精神享受的美好,又能跟上时代发展潮流,创出自己的区域特色,充分发挥公共文化体系构建的作用。

总之,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构建服务型文化馆是时代的要求,是人心所向。服务于群众、服务于社会,引导人们崇尚科学、追求文明,让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文化馆的责任和义务。在经济腾飞的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每一个群文工作者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

作者简介:林琳(1976),女,汉族,浙江宁波人,本科学历,中级职称,主要研究群众文化,文艺活动的组织开展,群众文艺工作培训辅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