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强?宾仕燕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信息化技术在金融行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以大数据、智能化、移动支付、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跃进式的发展,不仅深刻改变着金融行业的业务和管理方式,也改变了内部审计的环境。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给内部审计带来的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审计思路和方法。本文主要讲述大数据背景下农信社内部审计方法创新与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大数据;农信社;审计方法;创新

一、大数据背景下的内部审计

所谓大数据审计,是基于海量数据从中挖掘信息发现规律和问题的一种审计方法。大数据背景下,随着巨量资料的激增和审计技术的迭代,在实际的工作迫切需要得到一些客观数据的支持,大数据对于审计过程中的分析和决策具有科学性、普遍性、可靠性。对于金融行业而言,近期央行发布的数字货币概念就属于大数据的一种,数字货币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特别是区块链技术的产物,是一套全新的加密电子货币体系,这一场货币体系的重大变革对金融行业无疑是充满挑战的。

二、大数据背景下农信社内部审计发展现状

(一)审计技术落后,现下的审计手段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目前,农信社的内部审计基本是账目基础审计,以全部业务和账目为基础,没有建立起基于系统数据的全方位审计平台,风险预警系统存在缺陷性和局限性。主要采用详细审计或依赖于审计者个人的经验判断,属于抽样审计方法,特别是业务基数大、网点多的独立法人,无法对数据做到全覆盖的分析,审计漏洞较大。这就致使内部审计的随意性,缺乏科学性。

(二)传统的内部审计方法无法覆盖新型金融业务的发展

随着新经济大环境的更迭,农信社也开拓了新的业务领域:电子银行、网上银行、理财、票据、纸黄金、贵金属、外汇、第三方托管等业务,新经济环境产物伴随着新的风险节点产生。而审计法规、领导指示、自身经验及惯性做法是目前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现行审计方法明显无法满足新业务领域的风险监控要求。

(三)以合规性审计为主的审计模式难以全面控制风险

当今经济发展背景下,传统的审计模式难以适应新的金融环境,合规性审计已逐步向风险导向型审计转变。虽然农信社针对传统业务已经建立了一整套内部审计规范,但仅仅停留在合规性审计阶段上。农信社风险控制趋势是向动态化、扩大化、复杂化发展,以合规性审计为主的审计模式显然无法全面控制复杂多样的各类风险。

(四)内部审计成果成效没有充分发挥

由于农信社内部管理体系缺陷,内部审计工作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同时审计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加之,审计成果的利用成效远没有达到其他银行业的高度。有些农合机构对相关责任人的问责和处罚力度不够,部分问责形式和处罚流于形式,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五)缺乏复合型的内部审计人才

综合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农信社内部审计技术方法创新的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是推进内部审计工作改革进程十分重要的因素。专业性、复合型、高层次、综合型的人才不足是农信社普遍存在问题,许多农合机构内部财务管理审计的人才缺失尤为突出。

三、大数据背景下农信社审计技术方法创新发展的策略

(一)加强审计中科技手段的运用,创新审计技术方法

目前,创新审计技术是农信社内部审计工作改革升级的最佳途径。首先,建议省联社搭建内部审计云计算平台,且平台应尽可能多地能够搜集到各种业务数据、银行同业数据、各地法院判决、影响较大的负面新闻等,并建立有效的、有远见的分析数据模型,提高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其次,在内部审计系统的基础上创新审计手段,在原有的审计技术基础上充分掌握互联网技术、大数据背景下的分析方法。最后,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风险防控、提升质量”的目标,内部稽核审计和各类风险管理“两手抓”。

(二)由合规性审计向风险导向型审计模式转型

内部审计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科学运用日常监测和非现场分析的审计方法进行实质性分析,将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逐步改成非现场的动态关联监测,确保达到准确审计的效果。农信社应根据自身的业务发展改革内部审计模式,与时俱进地完善、补充内部审计规范,加强以风险导向的内控制度和业务流程设计,逐步建立一整套完整、全面的风险预警系统及风险识别与控制体系。由被动审计向主动审计迈进,由合规性审计向风险导向型审计转变。

(三)强化内部审计成果的运用

加强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促进成果转化是内部审计实现监督职能的重要保证。为了做到依法合规经营,使检查出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整改纠正,巩固稽核审计成效,强化内部审计成果的运用。

(四)内部审计团队的转型

农信社内部审计工作的战略转型升级必须要要依靠审计人员,所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打造一支强有力的、素质过硬的内部审计“铁军”尤为重要。首先,培养复合型的内部审计人才是第一要义,加强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扩宽教育培训面并定期对内部审计人员开展专题培训。其次,要建立审计团队内有效的激励机制。

(五)基于数字货币概念下的内部审计系统的建设猜想

事实上,央行数字货币与电子支付在一些功能上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电子支付工具的资金转移必须依赖传统银行账户才能完成,需要紧密链接账户,而央行数字货币是“账户松耦合”,即可脱离传统银行账户实现价值转移,使交易环节对账户依赖程度大为降低。央行数字货币既可以像现金一样易于流通,又利于人民币的流通,减少流通环节中的各类问题,同时可以实现可控匿名。这其中或许会对价值转移的风险防控提出更高要求,建议省联社可根据央行提出的要求完善风险预警系统,防范新出现的相关风险。

参考文献:

[1]林颖.审计云基础下的大数据审计技术及方法分析.财经纵横.2018.3.4-237

[2]游新华.大数据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机遇与挑战.时代金融融.2017.7.110-111.

[3]王信平,程德元.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基于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价值创造视角.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40-39-43

[4]林映惠.大数据环境下审计技术方法的创新与挑战.时代金融.2018.11-151

[5]白国庆.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中国市场.2018.4.44-46.

[6]魏祥健.大数据环境下的持续审计探析.财会月刊.2019. 07-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