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县实验中学 禹建超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阵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都是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即向学生讲授自然科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把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新课程下,要求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理念,改变原来的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实验对提高物理教学时效性有着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对此,来谈谈课堂实验对提高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一、利于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文学家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成功的源泉。新课的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段精妙的课堂导入会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活他们的思维,会让这节课充满强烈的诱惑力,会唤起学生求知欲。用课堂实验来引入新课,不但可以让学生注意力快速集中起来,更重要的是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把学生迅速带到学习物理的环境中去。

二、有利于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学校课堂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通道,让学生能更系统地学习知识,让学生能更好地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营养。物理概念性强,比较抽象,学生需要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行转变,并且物理具有较强的理科特点。所以,单纯的知识灌输会使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课堂实验能有效地调动学生自身参与,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和接受转变为主动的、积极的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有利于降低学习的难度,提高教学效果

电学是初中物理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学生以后学习电路的基础。但是,由于电既看不到又摸不到的特点,初中电学的学习一直是整个物理教学的难点。在电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从最初单纯的知识讲解和图解转化为尝试用实验来说明问题,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电流的强度这一节的学习,由于电流的强度无法以实体的效果让学生直接看到或者触摸体会,我就通过两个课堂实验进行了教学的说明。首先,通过用导线、小灯泡、开关、电池组组成一个简单的电学实验电路。同时,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灯泡有什幺变化。在实验中我通过增减串在电路中电池的数量来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使学生很容易看到灯泡的明暗程度的变化。然后,我顺势启发学生观察灯泡明暗程度的变化。同时点明灯泡的亮度表明了电路中电流大小的不同,也就是电流强度的不同。通过这个课堂实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其次,我做了一个简易的水龙头出水实验器材:一个水龙头,一个长二十厘米、宽十五厘米的胶盒,在胶盒的侧壁靠底的部位钻个孔安装好水龙头,这样一个简易的出水模拟箱就做好了。在实验时我通过控制水龙头的松紧让学生观察水流的大小,以此来对比电流强度的学习。通过物理课上的课堂实验,让学习中不容易看到的问题转化成形象的、可见的问题,不但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降低了课堂教学的难度,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四、实验素材易取,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物理课程标准倡导“使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 ”,“课堂实验”正是利用教师与学生身边物品进行的实验 ,教学材料来自身边的生活用品,易于获取。如:学生手中的尺、笔、纸、黑板、黑板擦、书本等都可以成为有效的实验资源。例如:探究“弹性势能”的实验时,就可以利用学生手中的刻度尺来完成探究过程。在刻度尺上静止状态放一个小纸球。同学们会看到小纸球不能对外做功无弹性势能。然后,让刻度尺适当发生形变放手。我们会看到小纸球会由于刻度尺发生弹性形变后具有了弹性势能而弹出。由于课堂实验的素材简单、易取、易做、效果明显,很多实验学生可以在课堂中进行不受条件的限制。例如,教学“惯性”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往往利用学生生活体验来完成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回忆、联想来体会惯性对生活的一些影响,如车突然加速或减速时身体的运动情况。但学生往往平时对这些体会没有认真思考,因此在头脑中无深刻的印象。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讲桌上的粉笔、黑板擦来完成此实验。操作方法是:将粉笔直立在黑板擦上,当用力推动黑板擦加速或减速时,粉笔就会向后或向前倒。同时学生也可以用自己的文具盒等来进行类似的模拟,通过这样的简单操作,学生再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联系,就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新课程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从被动的学到主动的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必须进行教学上的创新和尝试,提高教学的效果。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课堂实验的作用是我用来提高教学效果的常用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