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二小学 董连祥

阅读教学不应该是对教材和教师的讲解全盘被动的接受过程,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的是被动的听,机械的记忆,反复训练的结果。长此以往,学生会丧失上进心,缺乏想象力,更丢掉了深度的思考,失去了那种遇到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

一、阅读教学与批判性思维关系的理论分析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我们非常重视的阅读教学理解过程包括:一是关注阅读本身并提取相关信息;二是根据提取的有效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形成有依据的推论;三是在信息加工与处理过程中,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形成了自己解释,在这过程中即整合观点,又处理了信息,提高了能力;四是通过一系列的分析,也使自己得到提升,就可以对其内容进行检视与评价。而我们都知道,学生思维能力依据思维的不同层次可以分为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这是根据理性思维的不同层次与角度划分的。学生身心发展与学生思维形成与发展过程是一致的,所以学生不同时期的思维训练的侧重点也不相同,这并不是说我们只训练其中的一个方面,它们之间既相互关联又各有不同。以批判性思维为例,它强调了客观性、思辨性、质疑性的科学意识,可以让人明辨是与非,判断好与坏,知道真与假。在批判性思维的形成过程中,也需要具体形象思维能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参与。这也让我们发现,阅读教学理解过程的四层次与学生思维发展之间形成对应的关系,学生从文字或图片中直接提取的信息,也是学生具体形象思维的形成过程,这也使学生具有了简单的交流能力。根据提取的信息,再进行信息加工、推断,这就需要学生运用大脑分析,训练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再到学生对知识的诠释与统整,依据自己掌握的已有旧知识和阅读中学到的新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了相应的自己观点,这一思维过程提升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也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观点,去评价与鉴赏阅读作品,以动态的眼光看世界,发现问题的本质,形成了辩证思维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依据阅读教学任务的不同,训练学生不同的思维能力。

由此可发现,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是要勇于探索、勤于反思、提问质疑形成关联,所以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必定调动相关素养,那幺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可见,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关系。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所以有效性阅读教学是在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设计以学生为本的学习活动,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深度阅读文本,理解分析文本,设计一系列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目的。因此,有效的教学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构建阅读教学与批判性思维关系的实践模型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学习过程,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成为独立的、批判性的、创造性的、合作性的学习者,建构阅读教学与批判性思维关系的实践模型。

教学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部分。其中目标优先于内容。先确定了目标,确定要让学生达成什幺样的目标,结合教材的内容,用什幺样的学习任务完成目标,以达到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其次,重结果更重过程。目标是我们教学时要完成的起点,也是终点,所以我们要更加重视教学目标的完成,也就是结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是怎样完成的教学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还是教师的包办式教学?因此,要更加重视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什幺样的方法,学会解决问题的哪种能力,学生是否具备了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些都应该体现在教学过程,这就需要教师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如大情境、大问题、大任务驱动教学,甚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资源让学生自主性学习。当然,没有信息技术的加入也是可以的,但是有了信息技术,让学生自主学习得更好,实现的效果也更好。所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的教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不能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而在教师教活动的辅助下,以学生学活动为主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地发生,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落实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构建阅读教学与批判性思维关系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本课题的研究将基于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充分利用阅读资源,依据学生思维发展规律,构建适应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的思维训练体系,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根据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的三个阶段特点,设计指向一、二年级“指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课程体系,三、四年级“指向逻辑思维发展”的课程体系,五、六年级“指向批判、思辨思维发展”的课程体系。主要的课程要素为学科知识(教什幺、学什幺)——教学目标(学到什幺程度)——教学知识(怎幺学、怎幺教)——学习支持(怎幺学)——评价模块(学得怎幺样)。

1.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形态。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文本信息产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以思辨为导向的教学形态。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文本信息,求同比异,多元解读,梳理阐述方法,驳斥错误的观点,让学生理解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以期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3.以任务驱动的教学课堂形态。

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个以任务为驱动的真实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用真实的任务进行探索和思考。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任务驱动,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用“任务单”推进阅读教学,用“任务单”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阅读教学中,重视问题教学情境,紧抓思维活跃特点,促进批判性思维的成长。根据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感性知识大于理性知识的特点,任务驱动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兴趣,强调学生充分参与学习,体验作者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学生在完成一个数学任务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应用已知的信息,而是通过自己能够想到的方式展现出来,引导学生运用好抽象而感性的思维。

四、着眼于阅读教学思维训练点,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提高。因此,教师在阅读前是否抓住教材本质,是否能提出学生探索的任务,是否能够达到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目的,引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层次思考。

1.基于教材文本特质,发现训练学生的思维点。

对语文教师而言,应充分挖掘现有教材资源,发现并灵活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新思维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发展正确的思维方式。比如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文有《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人文主题是思维火花,语文要素是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根据情境编故事,注意情节的转折。这样明显的要求,提示我们要重视思维发展的训练,所以挖掘出课本内容的思维训练点,更能锻炼学生有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事物。

2.基于教师,备课时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思维过程。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采用传统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不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能根据已有知识进行文章表面的理解,不会进行文本的深究、理解文本的主旨、体会作者情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依据PIRLS阅读能力架构的四层次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体现出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符合直接提取信息的能力、直接推论的能力、诠释统整信息能力、评价与鉴赏能力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并通过自己分析及对信息信息加工与整理,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且与他人交流,使得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3.基于课堂教学流程,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文本的帮助下发现、获取和组织信息,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学习经验。课前:在阅读教学课前,布置相应的任务,学生带着任务或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或者以任务驱动查寻相关资料,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如:可以让学生查寻作者的资料,可以是写作时的背景资料,可以根据题目进行阅读相应的拓展文本。课中: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问和解决问题。教师以“任务单”驱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探究。同时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批判能力。课后:统编教材三位一体的鲜明特点,课外知识课程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以扩散,视野得以开阔。同时也可采访调查、情景再现学表达、制作实景手册等,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形态或者以思辨为导向的教学形态,以期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4.基于认知规律,刺激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过程是:感知——理解——认知——理解——智慧。通过形象思维,我们可以使用感知,如观察、倾听、阅读和记忆。对学习过程中所接触的信息进行抽象、综合、分析、统整过程是认识事物发展的内容联系性和内在规律,分析和归纳的思想为学生构建了一个新的知识和技能层次结构,并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说,通过综合运用头脑,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运用自己的辩证逻辑思维方式,组织自己的语言,对事物进行完全个性化的分析和评价,展示出学生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提高判断事物的能力,并且引导学生能对自己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与评价并及时作出调整,从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5.基于学生认知能力,寻找思维训练的方式方法。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过程是从分析和提问到论证和设计,再到反思和评价的一系列思维过程。在统编教材中我们会发现课文当中会有很多旁批,可以训练学生进行批注式学习,要求学生在发现问题时进行注释,不断完善,最终生成一系列自己的情感思维过程;另一个例子是一年级下册,学生开始接触大量的汉字,通过识字课或“我的发现”专栏,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形旁表义、声旁表声的特点。在“我的发现”中,提示了口字旁的字大多数和嘴有关,让学生自主发现其他两行的汉字特点。充分利用汉字的形成规律,学生识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再者,运用提问、想象、联想、预测、比较等方法进行阅读学习。从这些例子当中不难发现,一些恰当的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发展的最好方式。

五、借助教学辅助手段,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是侧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那幺,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融入批判性思维,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呢?

1.借助图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我们知道一图胜千言,作为有效思维工具——图示,包括思维导图、概念图、韦恩图、情节梯、山丘图……,那幺,这些图示应用到阅读教学中,将学生思维过程用图示呈现出来,不仅改变僵化思想和程式化思维,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

2.借助项目化学习,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我们知道,借助大概念、大主题、大情境、大问题、大任务的学习活动进行阅读教学,让学习的广度、深度与学生掌握的知识产生了联系,课本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产生共鸣,进一步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并在实践中寻找答案。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自己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不断的实践、不断的质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借助教学辅助手段,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给学生的学习和解决难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总之,在课题组团队成员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中,不断提高认识,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从讲授型转变为探究型课堂,给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