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古槐中心小学 陈艳珍

在小学教育中,语文学科属于基础性学科,是小学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对学生进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属于语文教师工作的重心。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小学生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够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多数小学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在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这方面出现了诸多不足,需要及时制定有效策略加以解决,确保小学语文课堂能够实现传统文化有效渗透。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中涵盖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比如学生在朗读古诗词过程中能够形成语感,为日后文言文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成语、歇后语等文化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另外,汉字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学生在掌握汉字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汉字独具特色的魅力,进而提高文化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各方面的教学中都需要渗透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高尚品格。

小学教育阶段是小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和品格的关键阶段,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这阶段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品格。比如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先贤重视自身修养,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重视诚实守信、尊师重道、孝敬父母、天道酬勤等优秀品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使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提高自身品格修养,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日常中接触新鲜事物,对传统文化内容感到较为陌生。学生对知识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教师幽默生动的教学风格,另一方面,知识本身的丰富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向学生讲解造字法,引导学生阅读历史传说、成语典故等故事,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活跃了课堂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4.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传播最为主要的手段就是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也是在向学生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使社会更加关注传统文化,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弘扬与发展。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

1.重视程度不够。

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期间,虽然积极采取措施,但是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具有一定局限性,过于依赖教材。如果只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讲解传统文化,对于其他更多的传统文化而言,这是一种资源浪费现象,同时也阻碍了学生在传统文化熏陶下使自身得到发展。教材虽然涉及到传统文化内容,但具有局限性,因此教师如果对传统文化渗透不加以重视,不对这一环节精心设计,传统文化就无法对学生产生引导作用。

2.教学模式单一。

多数教师为了教学进度,在讲解道德品质相关内容时直接讲解故事及其结论,忽略了学生对这一品质的讨论分析过程,直接告知学生什幺是正确的,什幺是错误的。长期下来,学生对课堂逐渐失去兴趣,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都没有得到有效培养。同时学生也无法深刻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比如,教师在课堂中只使用单向输出知识的教学方式,无法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看法,教师的引导实际上不会取得显着的效果,更无法做到因材施教,这样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也较为肤浅,学生无法消化理解。

三、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策略

1.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小学教材选取的文本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形成的,具有特殊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文章进行充分挖掘,向学生呈现文本中传递的内涵,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将以下方面作为传统文化渗透的切入点:课文注释;民族文化;成语典故以及多数文章中背后蕴藏的中华传统美德等。比如教师针对《孔融让梨》一课进行教学时,知识讲解不能只停留在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的层面上,而是对其中蕴含的传统美德进行挖掘,引导学生明白谦让分享的道理。由于家长的宠爱,学生的要求在家庭中都能够得到满足,使其缺少尊重长辈、相互谦让的意识,学校教育有义务弥补学生在这方面的不足。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品行,这对学生日后的人际交往也能够发挥积极影响。

2.在识字写字中渗透传统文化。

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最基础的内容,教师需要使学生在认识汉字书写汉字的过程中就逐渐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来看,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述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也可以通过汉字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心”是指一种用于思考的器官,因此关于思想或情感的字中都有“心”,比如想、念、愁等。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记住了“心”的含义,也能够举一反三猜测其他汉字的含义,相较于死记硬背,这样的理解方式更加令学生印象深刻。现代科技不断发展,人们已经习惯于用键盘打字,导致提笔忘字的现象时常发生。但是小学生不能被科技影响,不仅需要牢牢掌握汉字的书写,还需要了解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比如教师在进行写字教学时,可以告知学生写字与做人都需要堂堂正正的道理,要做到横平竖直,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在写字过程中,教师需要提醒学生变笔时需要注意避让、调整,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谦让尊重的表现。

3.阅读教学过程中传播传统文化。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阅读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成绩。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针对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阅读文本,讲解过程中适当融入古代名着或典故等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具体内涵,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比如,教师针对《草船借箭》一课进行教学时,可以在课堂中介绍《三国演义》这部名着,引导学生对诸葛亮、周瑜等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讨论和探索,并尝试着阅读《三国演义》,在小说中总结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行事作风,并感受古代的写作特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草船借箭》一课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学生在阅读《三国演义》的过程中能够学习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等各种优秀品质,同时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水平,教师也在课堂上弘扬了我国四大名着这一文化瑰宝。

4.通过古诗词教学进行文化熏陶。

我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古诗词,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我国古诗词题材广泛,语句精炼,同时承载着诗人丰富的思想。低年级学生可以朗读背诵内容浅显的诗词感受古诗语言的音律美,高年级学生可以朗读背诵富有深刻内涵的古诗词,感受古诗语言的意境美以及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审美水平。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经典诗词,比如《春晓》《游子吟》《石灰吟》等。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更注重古诗词的翻译和背诵,而忽略了引导学生领悟古诗词中传递的精神内涵,没有发挥出语文教学本应具有的美育和德育的功能。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通过古诗词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得到重视,因此现在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古诗词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使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大致意思,完成背诵的任务,还需要挖掘古诗词背后的传统精神和情怀,对学生进行德育,完善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对学生进行美育,使学生形成鉴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语文课堂德育与美育的功能。

5.在写作教学中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写作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也具有重要意义,学生能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充分吸收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调善良、友爱等优秀品质,同时也需要关注传统文化相关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将传统节日作为作文的主题,引导学生写出对于一个传统节日的具体感受,并让学生自主搜索关于传统节日的资料,了解其风俗以及背后的典故,探索我国传统文化的来源以及意义。比如,教师在写作课堂中将端午节设置为作文主题,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以及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从而表达出对端午节的思考。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了解屈原这一伟大人物以及他高尚的精神品质,同时也能够掌握端午节的习俗,最后在作文中描写与家人一起过端午节的场景和趣事,学生不仅提高了写作水平,也能够进一步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

6.诵读国学经典培养文化自信。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诵读国学经典的活动。这一活动主要分为学生准备、教师指导、学生诵读并感悟、教师点评等环节,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对国学经典产生兴趣,并从中吸收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小学语文教材就涵盖了大部分的经典诵读资料,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除此之外,可以对诵读国学经典活动进一步丰富,适当添加我国古代乐器、服饰等文化内容,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创设情境,学生感到身临其境,更容易领悟国学经典中丰富的内涵,从而树立文化自信。

7.讲述国学故事丰富传统文化知识。

讲故事这一教学形式完全符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能够产生高效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讲述故事,将我国传统文化一点点渗透进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比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等神话故事,能够锻炼学生的想象力,铁杵成针、孟母三迁等先贤故事,能够激发学生勤勉好学,掩耳盗铃、亡羊补牢等成语典故,可以使学生明白道理,草船借箭、苏武牧羊可以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所学内容适当进行拓展,讲述相关小故事,能够为语文课堂注入趣味,使学生学习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从不同层面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文化意识,并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8.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文化活动。

文化并非凭空想象的,而是取材于生活,生活是文化的实质载体,能够在生活实际中的方方面面体现出来。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这样学生对于文化的理解会更加深入透彻。比如在重阳节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时间通过阅读书籍或者借助互联网了解重阳节的习俗、相关诗词等内容,并将资料加以整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讲故事比赛或者手抄报展览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还需要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乐趣,并且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探索欲,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对联或者猜灯谜,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语言的音律美。在学校组织清明节祭祀扫墓活动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行了解清明的习俗,为学生讲述与清明节相关的历史典故,并整理与清明节有关的诗词,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容易掌握传统文化知识,也更容易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乐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教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传统文化教学渗透的意义形成正确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方面渗透,并转变教学理念,提高专业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充分发挥出语文课堂德育与美育的作用,提高语文教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