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慧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八旗二马路小学,广东 广州 510115)

为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更好地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的功能,《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文件中提出了,劳动课程要以丰富的劳动项目为载体,利用真正的劳动体验来教授学生劳动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同时详细地写明了不同学段学生需要掌握的劳动技能和对应的教学目标,为教师开展劳动教学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小学劳动教学的质量对学生至关重要,构建有效的小学劳动项目,开展高质量的劳动教育是小学劳动教师的工作职责。劳动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开展劳动教育是提升劳动教育效果的有效举措。本文结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内容,提出了构建生活化小学劳动项目的策略。

一、生活化教学的概述

(一)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提到生活化教学首先想到的就是陶行知先生,陶先生很早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教学思想,道出了生活与教育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关系。现在所说的生活化教学就是基于“生活即教学”教学理念的一种教学方式,具体而言,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基于生活背景,融入生活中的各种元素,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促使学生参与到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中,并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知识,利用生活元素达到教学的目标。生活化劳动教学就是教师在进行劳动教学时,要依托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劳动形式展开教学,如打扫卫生、整理收纳等,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劳动,学习劳动知识,培养劳动价值观。

(二)将小学劳动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专注度是比较低的,也缺乏自觉性。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有趣的教学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劳动教学是一个需要学生亲自参与,付出体力的过程,倘若课程很枯燥无趣,小学生是很容易放弃的。将劳动教学生活化,融入小学生熟悉又陌生的生活元素,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劳动学习中来。

2.有助于提升劳动教学质量。何为劳动?劳动就是生活中人们通过努力付出创造价值的过程,美好的生活就是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劳动与生活紧密联系,劳动技能是一个人过好生活的必备技能。因此,将小学劳动教学生活化能够让劳动教学更加接地气,让劳动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强学生利用所学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生活,更好地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将劳动教学生活化,将学生带入到生活场景中进行劳动体验,能够让学生真正回归生活后,依旧保持着劳动的热情,养成生活中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二、小学劳动教学的现状

(一)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虽然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很多关于有效开展劳动教育的文件,反复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小学阶段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度还是不够的。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的相关政策,很多学校开设了劳动课程,但是课程的课时是比较少的,并且劳动教育大多只停留在形式上,更多的是开展一些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或主题活动等,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为小学生提供很多实践的机会,也没有引起学生对劳动的重视度,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

(二)劳动教育缺乏系统性

以往的劳动教学是依托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的,教师通过创设一些劳动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来展开劳动教学,受学业压力的影响,每学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频次是很少的,学生没有一个系统性的课程安排来进行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学习,导致小学生的劳动学习是断层的、不连贯的。并且,开展的劳动实践活动形式比较单一,通常是以手工课、大扫除等方式进行,就是单纯地让学生体验一下劳动,没有真正地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三、构建生活化小学劳动项目的策略

项目式劳动教学是《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的,教师通过创设各种劳动项目,让学生通过亲自劳动来完成项目,不仅能给学生带来真实的劳动体验,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生活是一个巨大的教学资源宝库,也是教师开发和设计劳动项目的有力抓手。下文提出了构建生活化小学劳动项目的有效策略。

(一)依托课程标准,创设生活化主题

构建一个劳动项目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要确定项目的主题,明确项目的方向和劳动任务。在确定项目主题时,不仅要结合劳动教材的教学内容,分析小学低中高不同学段的劳动教学目标,还要保证主题的吸引力,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出小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能够激发小学生参与其中的兴趣和积极性。要想构建生活化劳动项目,那就必须选取生活化的主题。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生活,将学生身边的趣事、感兴趣的事物等记录下来,成为自己选题的素材。在确定主题时要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制定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主题,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够完成劳动项目,接受持续的劳动教育。

针对1~2年级的学生,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劳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立初步的劳动意识。结合这个学段学生懵懂、好奇且好动的性格特点,教师就可以设定“争做环保小卫士”的主题劳动项目,将日常的值日工作变成争夺荣誉称号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认真打扫教室卫生、监督他人维持教室整洁等方式来赚取积分,赢得“环保小卫士”的称号。通过这样的主题项目,不仅能够让劳动变得更有趣,积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真实体会到劳动的价值,知道劳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小学3~4年级的学生,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学习更多的劳动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能力。教师就可以创设“自理小达人”的项目,将学生需要日常自己做的劳动列成清单,让学生以打卡的方式来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还可以加入分担其他人的劳动活动来作为加分项,在整个项目结束时进行打分评价。针对5~6年级的学生,在劳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更多的社会劳动项目,能够主动去为他人分担。教师就可以结合一些社会活动来创设劳动项目主题,如“关爱孤寡老人”项目,让学生找寻自己社会内的孤寡老人作为帮扶对象,去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用自己的劳动来给老人送去关爱。

(二)依托校园生活,构建生活化劳动

校园生活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每天离开家以后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上课的地方,还是学生交友、娱乐、成长的另一个家园。教师要想构建生活化劳动项目,首先要开发的就是学生的校园生活,要利用学生每天生活的地方来为学生创造劳动的机会,利用劳动项目让学生用自己的劳动来共同建造自己的“家园”。

教师在进行低年级劳动教学时,可以开展“认识校园”的主题活动,教师带着学生参观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并向学生介绍学校的建筑物、装饰物等,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校园,对学校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在参观结合以后,再让学生通过绘画或橡皮泥的方式将自己印象中的学校呈现出来,通过自己动手来重塑自己的学校,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针对中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开展“美化校园”的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在学校闲置的土地上种植上绿植和花草,让学生体验翻地、浇水、种植、施肥等过程,了解种植一棵植物的全过程,体会到农民的辛苦,同时还要让学生分组负责植物的日常维护工作,保证植物的健康成长。还可以组织学生在手工课上,亲手制作出一些手工艺品,用来装饰教室和校园,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来美化自己的校园环境,为校园生活增添色彩。在进行高年级的劳动教育时,教师可以开展“改造校园”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劳动技能和知识来对校园的某个角落进行改造,比如可以让学生对学校堆放杂物的杂物间进行改造,首先让学生对杂物间进行卫生环境的改造,对杂物间进行大扫除,并将物品进行摆放,锻炼他们的整理归纳能力。然后,让学生对杂物间进行美化,利用杂物间的废旧物品来装饰杂物间,也可以利用旧物改造的方式来制作装饰品。总之,就是让要学生参与到校园生活的创造中去,让学生知道劳动可以改造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三)联动家校生活,改善生活化氛围

劳动教育光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学生在学校掌握了各种劳动技能以后,需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实践才能得到真正的内化,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但是,小学生的自觉性是比较差的,教师会通过预留课后任务来帮助学生去实践掌握的劳动技能,但是在没有教师的督促下,很多学生就会出现偷懒的情况,所以,教师在开展生活化劳动教学时,一定不能忽视家长的作用,要通过创设生活化劳动项目,将家庭生活融入其中,让家长成为学生在家中劳动教育的老师,帮助和督促学生进行家庭劳动项目的实践。

低年级的学生需要掌握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生活习惯,所以,教师就需要联合家长组织一些学习自理技能的劳动项目,如让学生自己洗澡洗头、自己叠被子、自己背书包、自己准备上学物品等,让家长给学生留出自己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针对中年级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联合家长组织一些家务劳动的项目,让学生通过参与一些家务来学习不同的劳动技能,同时培养学生主动为家长分担家务的意识。如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当小帮厨”的活动,让学生放学回家后,在爸妈的带领下一起完成晚饭的制作,让家长安排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指导学生完成择菜、洗菜、垃圾分类、清洗锅碗等,除了让学生掌握一些劳动技能以外,也让学生知道做饭的不容易,更懂得感恩父母。在设计高年级的劳动项目时就可以以烹饪项目为主,可以让家长教会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饭菜,如拌凉菜、蒸米饭、煮面条等等。

(四)依托节日风俗,融合生活化主题

我国有很多的节日,不同的节日会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同时也伴随着很多的劳动项目,比如植树节要植树、春节要大扫除、端午节要包粽子、中秋节要做月饼、元宵节要做灯笼等等,这些节日风俗不仅是一种过节的仪式,也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文化。这些节日风俗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亲身经历的,并且非常感兴趣,但是很多只是享受最终的成果,却没有真正地去参与到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在构建生活化劳动项目时就可以利用我国丰富的节日风俗,在相应节日时创设出相关主题的劳动项目,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来完成与节日相关的风俗习惯,更加深入地体会到我国传统节日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提出,需要让学生参与简单的手工制作,简单掌握使用工具的技能。教师就可以在中秋节的时候,创设“相约赏月,共庆中秋节”的主题活动,组织学生一起制作邀请自己的父母中秋节晚上一起赏月的邀请卡,让学生利用彩笔、彩纸、剪刀等工具制作出个性化的邀请卡,并送给父母,邀请他们在中秋节晚上一起赏月,体验中秋赏月的风俗。针对中年级的学生,课程标准中也明确了需要掌握的劳动技能,如认识家用电器、分担家务、学会垃圾分类等,教师就可以在春节的时候,以“家庭大扫除”为主题,让学生在春节前,组织全家进行大扫除,帮助父母分担家务,整理房间,并学习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等。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教师需要设计更为复杂一些的劳动项目,如在端午节时,组织“包粽子”的主题活动,带着全班学生一起体验包粽子的过程,从粽叶、糯米等食材的采购和食材的清洗,到包粽子和煮粽子,让学生全程参与,在过节的同时也体会到包粽子的劳动过程,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是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就不能落下。有效的劳动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劳动中增强体魄,还能够促进德育、体育和美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小学作为培养学生价值观念和习惯品行的重要阶段,小学劳动教育要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构建生活化小学劳动项目是提升小学劳动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生活是教师获取教学资源的宝库,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将教学生活化,让学生的劳动生活化,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坚持劳动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