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福聚 何敏

【摘要】大学英语课程应该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基于英语学习的通识能力作为核心培养目标,并从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切实落到实处。重庆工程学院根据应用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大学英语“课堂+网络+实践”三维一体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形成了学分为“3+1+1”的分模块培养的混合教学模式,为应用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应用本科;大学英语;BCL理论;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丁福聚(1985.08-),男,汉族,四川雷波人,重庆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及外语教学;何敏(1980.02-),女,汉族,重庆人,重庆工程学院,本科,副教授,究方向:英语教育教学。

【基金项目】基于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163166。

一、引言

大学英语课程的目标在于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综合素养。大学英语教学将课程内容与通识教育的理念进行深度融合,在课程设计上实现语言应用能力培养与通识能力提升的相互渗透成为高校大学英语改革的有效途径。此外,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英语教师如何借助“互联网+”方法论将通识教育与语言训练和知识技能的掌握进行有机结合也为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背景下,我校提出了基于BCL理论的应用本科“课堂+网络+实践”三维一体教学模式。

二、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调研

1.教学目标达成上:课程教学及考核大多仍以四、六级考试为导向。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虽然不断在题型上以及口试上进行改革,依然没逃脱“应试做题”的考试形式。其导向性教学虽然注重了学生的技能培养,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文化感知力和思辨能力也相对较弱;他们在面对教师新的教学模式时感到茫然,不知道如何通过英语学习让自己的语言能力、跨文化能力及思辨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所以,四六级考试显然还不能完全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对于英语通识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评价。

2.教学方法上:课程教学“一刀切”。大学英语课程性质决定其不同于英语专业课程,不能对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的培养进行分类专项训练,导致教学形式传统单一。此外,大学英语教育中的文化失语严重,没能很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单一的语言知识讲解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习索然无味。通识教育背景下的应用本科外语教学包括知识、技能、策略、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课程内容、功能、教材、教学评价体系都还有待完善。

3.教学技术上:没有很好运用互联网。大学英语因其量大面广的特性使得该课程在获得校内网络技术的支持,资源的分配,以及监管方面都面临困难,教师能利用互联网很好地备课和授课,但是课堂教学以外,互联网没有能够成为学生有效地实现自主学习的平台。没有很好地进行“互联网+”的融合。

4.教学改革上:有效性不强,效果不明显。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重庆市很多高校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做过一些改革,有的是针对英语口语竞赛的小众群体培养;有的是以校园活动形式开展,但都未纳入课程教学;有的采用“电影学英语”也是限于学生“学法”,缺少教师的指导以及教与学之间的互动。而对这些改革仅停留在语言技能层面,且基本都只体现了英语五大技能的“说”方面的能力,对于文化素养的培养有所不足。如何针对全校学生群体,利用教学模式的改变,依托互联网资源,让学生既能主动学习,又有教师的指导作为保障,既能真正运用语言,又能提升文化素养,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首要解决的问题。

三、应用本科教学模式探索与教学实践改革

BCL理论是指混合式学习( Blended Learning)与协同式学习( Collaborative Learning) 相融合而成的新型外语教学模式。混合式学习强调线下传统课堂与线上网络教学教学的结合;协同式学习强调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通过传统课堂学习、网络平台学习以及课外实践平台的搭建形成优势互补与,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得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助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课堂+网络+实践”三维一体教学模式以“3+1+1”学分分配为基准,将课堂教学的5个学分分化为三个模块,即课堂3学分,网络自主学习1学分,课外实践1学分,是一种典型的混合式协同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在发挥传统课堂教学优势的同时,融入能体现个性化和自主化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学习,是一种新型的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个性化学习为中心,多媒体网络技术为辅导的具有通识教育属性的外语混合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已在我校实施三年,现结合相关研究与实践进行详细阐释。

1.课堂学习:3个学分,以传统课堂学习环境为背景,选取教材面授的形式,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性技能训练和文化素质及思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导”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利用多媒体设备和课件采用了任务式、合作式、项目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课堂教学组织,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内容对个人学习和小组活动进行监控并对具体情况给予及时的策略性帮助和指导。此外,教师们还积极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与课堂教学,尝试并探索利用微课、慕课等网络优质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进行翻转式课堂教学。这一O2O(线上线下结合)式教学,可有效促进学生外语能力的提高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大学英语单项技能与总体能力应至少达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教学目标的基础等级。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评估方式宜采用过程性和终结性结合的方式。我校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采取了 “5:2:3”的综合评价方式。其中:“5”(50%)表示学生课堂平时表现(包括出勤、活动参与等);“2”(20%)为学生口语能力测试《口试》;“3”(30%)为听、读、写、译能力测试《笔试》,详见下表:

实践表明,这种基于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可以较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能更加主动从多方面关注自己外语的学习并进行个性化学习与自主学习。

2.网络学习:1个学分。我校使用的是与教材配套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主要采取教师发布学习任务-学生课外在线学习-教师监控管理等形式进行,内容以教材所学及其延伸为基础,配以相关学习资源。

利用该平台,学生除完成学习任务外,可以在资料库里选择其他资源进行学习,在线寻求教师帮助,讨论等;教师除进行辅导答疑外,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并对于学习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评估。

我校采取了 “5:3:2”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其中:“5”(50%)表示网络任务完成情况;“3”(30%)为在线时长达标度;“2”(20%)为完成质量,详见下表:

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可以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吸引学生在多媒体、多模态、多环境下根据自己需要随时随地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法进行自主学习,是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同时能形成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3.课外实践:1个学分,模拟英语语言应用场景,搭建实践平台,以协会为支撑,通过活动、竞赛等形式让学生的英语语言得以应用。课外实践包含英语协会组建、英语广播、英语晨读、英语经典电影配音和话剧表演等活动,还包括英语经典歌曲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口语大赛、书写大赛等各类校级、市级及国家级比赛。这些课外实践活动兼顾了个人和团体,为学生提供了英语交流的多种机会,有利于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性技能,特别是听说能力和通识能力中的沟通交流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课外实践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活动均有相应的方案,有指导,有记录。教师通过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实践效果进行评估,优秀的实践成果通过公众号平台进行展示,增加对学生的认可度以提升学生自行和学习热情。实践证明,课外实践是学校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完善自身知识和文化体系,提升文化感知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三个模块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它们依托于不同的课型,又相辅相成共同培养学生外语能力和通识能力。课堂学习强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性技能训练和文化素质及思辨能力的培养;网络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学习,自主学习能力;课外实践则在强调技能应用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创新能力等通识能力。课堂学习、网络自主学习和课外实践共同构成了应用本科三维一体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四、结束语

重庆工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网络+实践”这一基于BCL的教学模式同时发挥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优势,充分强化了网络自主学习。尊重了学生的个人兴趣,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得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通识能力。同时,模块化,过程化的测试体系也能较为科学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外语水平与通识能力。此教学模式在我校实施三年来,效果明显,得到了师生的认可,其中存在的问题正在收集和改进之中。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M].教育部最新版,2017.

[2]陈玉云.BCL理论的英语“三维一体”教学模式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6(9).

[3]王欢,高朝阳.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4).

[4]余丽华.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之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5]云红.非英语专业混合式英语教学3(R)+1(O)+S+A模式[J].山东外语教学,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