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茜

【摘要】知新阅读是由笔者所在地区教育局授权开发制定的一个中小学阅读评价与激励平台,从2018年5月到6月,笔者有幸参与了该平台的试用,收集了阅读过程中的大量一线数据,从而真正感受到了新型阅读平台对于名着阅读指导的巨大优势。

【关键词】知新阅读平台;名着导读;现状;优势;不足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全语文大阅读”已成为初中语文的大势所趋,《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阶段学生名着的阅读量和目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初中三年的课外阅读文字总量不能低于260万字,每年的名着阅读量在2部至3部之间。部编版新教材中,每册语文书中包括2本必读名着以及4本自主阅读书籍,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名着阅读量。而且,从近两年中考的名着题来看,对名着的考查已不仅仅是碎片式的记忆,而是考查对整本书的系统把握。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名着阅读指导就成为当下语文老师们非常关心的一个课题。

一、传统名着阅读指导的现状

(一)阅读主体的被动

按照我国新课标的规定,初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形成自己的体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相应的看法与质疑,并能够同其他同学进行有效的协作,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式。但是现阶段相当多的语文教师在进行名着阅读指导时并没有将阅读的权利真正地交给学生,忽视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自主性,不重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只是一味将故事内容、故事情节等让学生死记下来,学生永远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样的名着阅读效果可想而知。

(二)阅读指导的盲目

过去,很多老师最怕上的就是阅读指导课,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时间内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呢?很多老师是茫然的,甚至无所适从。要幺在每周的阅读课上让学生自己看书,要幺有的老师抄了一黑板题目让学生翻书去做,要幺把整本书的主要情节人物印了无数张讲义,让学生去读背……类似的所谓“指导”我想我们很多老师都用过,但究竟效果如何呢?中考名着题犹如大海捞针,一黑板又一黑板的题目,一张又一张的讲义,又能押到多少题目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三)阅读过程的缺失

不管是名着的阅读还是近几年在苏州大市范围内推行的阅读考级,其实更多的是关注最后的结果,而忽视了过程的积累。学生、老师、家长,大家最终关注的是考试中名着题的得分率,关注的是考级的最终成绩,而对学生的阅读过程一无所知。他们阅读的方法、阅读的进度和速度,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抑或是产生的新的阅读思考,可以说老师们知之甚少,由此要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就更加不可能了。

二、借助于阅读平台来进行名着阅读的优势

从2018年的5月中旬到6月中旬,为期一个月的时间,笔者很幸运地参与到了知新阅读平台的试行体验中。知新阅读是由常熟市教育局授权开发制定的一个中小学阅读评价与激励平台,为测试新平台的各项功能与探索新平台的使用模式,选取了3所初中和2所小学的5个班级展开测试,笔者也在此过程中深层介入学生的阅读过程,发挥引领和指导作用,完成了《海底两万里》(初一下)的阅读,并收集了阅读过程中的大量一线数据,从而真正感受到了新型阅读平台对于名着阅读指导的巨大优势。

(一)学生阅读的主体性

a.自主阅读,全员参与。在这个新型平台上,学生们可以进行自主阅读,自己把控阅读的进度和速度,平台上的打卡统计功能、阅读之星排行榜都充分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与热情。以往传统的名着阅读,老师布置阅读任务之后,班里的一些后进生总是不参与,甚至到考试之前有的学生还未读过一页。而经过一个月的测试,笔者所任教的测试班级,40名学生全员参与,并且几乎每天的阅读量都超过既定的,不少后进生也成了“阅读之星”。因此,新型阅读平台化被动为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

b.自主选择,形式多样。学生阅读过程的呈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平台上给出的形式包括批注、摘记、读后感、手抄报、思维导图以及其他,老师再根据学生上传的这些过程性资料给予相应的评价。因此,阅读的过程就没有那幺呆板了,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形式来进行呈现,可以是每一章做几个批注,可以是读完整本书之后写一篇读后感,甚至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画一张思维导图或是做一张手抄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喜好来自主选择,这无疑又进一步凸显了他们作为阅读主体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阅读完整本书后平台会马上提示“是否进行测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不必像传统的阅读考级那样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自主性和主动性就更强了。

(二)阅读过程的交互性

a.师生间的交互。学生们每天的阅读进度、打卡签到,老师通过平台的教师端都能关注和管理。对于他们上传的过程性资料,老师不仅可以点赞,给予相应的等级评价,还可以针对某一个学生、某一份批注发表自己个性化地评价。简言之,师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尽情交流的分享阅读的感受。

b.生生间的交互。除了师生间的交互外,同学们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每位同学不仅能看到自己上传的资料,还能看到班里其他同学上传的资料,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取长补短。同学们还可以看到老师给某个同学的评价,进而帮助他们达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目的。

c.亲子间的交互。家长可以依托手机或电脑登录平台查看孩子的阅读记录,亦可以借助平台实现亲子共读,一起上传阅读资料,共享阅读感悟。这样的阅读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它已渗透进了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阅读指导的系统性

a.阅读任务的细化。例如在指导阅读《海底两万里》的过程中,笔者每周发布的阅读任务是6章,每章不少于3个批注、1个读书摘记,统一做在纸质书本上,到周末拍照上传。这种每日与每周发布阅读任务的形式,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了整本书阅读。细化的阅读任务分割,控制了阅读的节奏。多重过程性任务的布置,贯彻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