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凯

【摘 要】本文根据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结合高职工程测量专业的岗位特色,从教学内容、课程设计、教材编写和实训基地建设四个方面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并将现代测绘技术融入其中,同时摒弃淘汰的测绘技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测绘手段完成各项测绘任务,满足高技能测绘型人才培养要求。

【关键词】现代测绘技术 工程测量专业 “三段式”课程设计 实训基地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C-0054-03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课程具有目标的定向性、内容的应用性、实施评价的整体性。课程体系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反映目前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课程内容应体现因材施教,兼顾学生的个性和可持续性发展,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系统地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末。

工程测量是测绘科学在各类工程如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等,在勘察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中的直接应用。工程测量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应掌握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各类工程的施工测量和变形监测等一系列测量技能。随着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测量设备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测量仪器,先进的测量模式也逐步覆盖了传统的测量方法,现代测量理念与传统测量方式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工程测量专业课程体系已不适应现代测绘技术要求,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结合现代化测绘的岗位需求,修订工程测量专业教学标准,引入现代测绘理念和技术,摒弃淘汰的测量方法,使改革后的课程体系能突出职业定向性,体现实践教学的实用性和先进性,满足现代化工程测量职业岗位要求。

一、传统工程测量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本科教学内容大同小异

在高职院校中,传统的工程测量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采用本科压缩型模式,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本科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压缩,删除一些较难理解的专业知识,减少一些难度过大的专业课程,如测量学、控制测量和工程测量等课程,在上课时避开了高职学生无法理解的知识点,只传授易于他们理解的知识点。还有测量平差这门课程,属于纯理论计算,从根据观测数据列出法方程到计算出点位中误差,计算过程非常复杂,高职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导致教学效果很差,难以达到教学大纲要求,因此这门专业课已被取消。类似这些被取消的专业课还有矿山测量、测绘英语和大地测量学等,教学内容重理论、重课堂、重传授和重知识的纵向领属关系,没有反映现代测绘技术在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和技能培养的特色。

(二)课程设计类似本科模式的“三段式”设计

“三段式”设计是指第一学年为公共课,如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和计算机文化基础等;第二学年为专业基础课,如工程CAD制图、测量学和控制测量学等;第三学年为专业课,如工程测量、测绘英语和数字化测图等。“三段式”课程设计属于学科体系,偏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隔断了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高等数学这门课的导数和微积分知识没有和测量学或控制测量学的坐标、高程解算和误差处理计算联系起来;计算机文化基础中的电子表格计算没有和工程测量中的水准路线、导线或施工放线计算结合起来。对实训课程重视不够,特别是结合职业岗位需要的实训课程,缺乏岗位仿真环境下的实训教学,实训课程没有明显的职业针对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

(三)教材内容没有及时反映现代测绘技术在工作中的应用

教材是课程的记录,更应该是课程的设计,体现教学设计思想。目前工程测量专业的专业教材与培养目标严重不符,这些教材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重理论知识,轻应用技能,没有反映高职教材的特征与要求,没有反映现代测绘技术在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例如“控制测量学”这门专业基础课,采用的观测方法还是以经纬仪观测为主,布设平面控制网的方法还是以三角网为主,计算以手算为主。由于现代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用经纬仪布设三角网的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已被淘汰。目前主要采用GNSS接收机布设GNSS控制网,计算以电算化为主,但教材对这部分内容没有详细讲解,往往只是作简要介绍。又如“数字化测图”这门专业课,主要介绍使用全站仪进行数字化测图,实际上使用RTK进行数字化测图,利用无人机进行航拍的数字化测图的技术使用也非常普遍,这些新出现的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中的详细应用并没有在教材中体现,其他的专业课程都有类似的问题。可见,教材内容缺乏现代测绘技术,不能体现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育理念,缺乏高职教育特色,导致学生毕业后在测量岗位不能学以致用,降低了学习积极性。

(四)实训基地建设无法满足现代测绘技术的教学要求

实训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场所,主要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群基本技术技能的训练、模拟操作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同时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实际生产。现代测绘技术的生产性实训基地需要投入较大的建设资金,还需要配套一系列的现代测绘设备,如全站仪、精密水准仪、GNSS接收机、无人机航拍设备和相应的成图软件等,以及这些设备的维护与更新。高职院校的建设资金主要依靠学生缴纳的学费及少量财政资金拨款,依靠学校有限的财力无法保证每个专业都有足够的建设资金。实训基地建设的滞后直接导致学生无法进行仿真实训,不能熟练掌握现代测绘技术在各种工作岗位中的具体应用,降低学生对测量专业的学习积极性,更无法达到企业对测量专业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增加了学生的就业难度。

二、融入现代测绘技术的工程测量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一)根据高职教育特色优化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的特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产学结合,面向社会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这就决定了工程测量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根据测绘市场的变化,坚持以“理论知识必需且够用,强调技术应用能力”为原则,组织理论与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中,对于一些必须掌握且复杂的理论知识,如水准仪和经纬仪工作原理、数字化测图原理等,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帮助学生理解;对于淘汰的理论知识则放弃,如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使用经纬仪进行施工放线等;对于一些复杂的计算公式,如测量误差计算公式、控制测量计算公式等,可以要求学生会应用即可,不必掌握推导过程。对于新出现的测绘理论,如三维激光测图、航拍图片处理技术,则可以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岗位要求,适当选择讲解。

对于实践教学,根据目前测绘技术的发展,将现代化的测绘技术融入其中,创设相应的实训教学模式,包括教学大纲、指导教材、实训项目和实训教学考核等,让学生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中熟练掌握现代化测绘技术的具体应用,如RTK数字测图、无人机航拍数字测图、GNSS和精密电子水准仪控制测量和基于全站仪的施工放线等。淘汰一些传统的教学内容,如经纬仪测图、基于经纬仪的控制测量和施工放线等。

(二)依据职业能力要求进行项目化课程设计

从工程测量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出发,选择典型的工程测量项目作为教学的主题,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通过项目化的课程设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理论与技能学习的全过程,独立自主地制订计划并付诸实施,运用新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的问题。结合现代测绘技术,工程测量项目划分如图1所示。根据子项目的特点,合理组织与之对应的知识点,集成形成各项专业能力课程模块,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

(三)编写与现代测绘技术应用相适应的专业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基本载体,是实施教学的基本手段。为了保证专业教材内容包含现代测绘技术,并体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需采用校企合作联合编写专业教材的方式。聘请测绘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或专家和测量专业的骨干教师组成教材编写团队。企业技术人员或专家负责提供实用、可行的子项目案例,并对测绘技术实践问题提供帮助,骨干教师负责总结各子项目需要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遵循高职学生的特点,根据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测量专业特色,按子项目的难易程度、递进关系和先后顺序来编排教材内容,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使教材能真实反映测绘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求,保证教材的职业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四)优化现代测绘实训基地建设

现代测绘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工程测量专业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必备条件,它能让学生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中使用现代测绘设备完成各种项目的实训任务,是学生毕业后能否快速适应测量岗位的关键。由于建设资金的限制,不可能大规模建设,但可以进行优化建设,把现代测绘实训基地建设成共享性的实训基地,它不仅承担测量专业学生各类测量实训,还能承担学院其他工程类专业的基础测量实训、线路测量实训和施工放线实训等。随着国内大学城的建立,该实训基地还能为周边院校的测量专业和相关工程类专业服务。随着实训基地的进一步优化建设,它还能够承担各级各类测量职业技能的培训和鉴定任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社会服务,成为本专业对外交流和服务的窗口,实现产、学、研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实训基地利用率和降低运行成本。

根据测绘技术的发展,将现代测绘技术融入工程测量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遵循高职“理论知识必需且够用,强调技术应用能力”的原则,优化教学内容,突出职业知识和能力培养;打破“三段式”的学科型教学模式,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与现代测绘技术相适应的课程结构,编写相应的专业教材,教材强调应用性,以真实的工程测量案例为切入点,明确技能点和技能训练目标,同时增加实训项目操作;建设共享型的现代测绘实训基地,使学生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下完成各类测绘项目,实现学生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改革后的课程体系在教学中将实现“三个转变”: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操作为中心,从而实现培养具有职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与测绘市场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5)

[2]宋建军.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3]张伯敏.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8)

[4]骆泽敬.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3)

[5]平若媛.坚持特色,抓好高职教材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

【作者简介】刘 凯(1978— ),男,广西桂林人,硕士,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水利系讲师,研究方向:控制测量和变形监测工程的教学、生产研究。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