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燕

【摘 要】本文运用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分析比赛法在体育院系篮球选修课进攻基础配合战术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教学效果,结果表明:比赛法应用于体育院系篮球选修课进攻基础配合战术教学具有可行性,比赛法集趣味性、对抗性、增智性、整体性等于一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篮球进攻基础配合教学的质量,有助于引导学生将基本技术和基础配合合理运用到实战中,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篮球战术意识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篮球选修课  基础配合  比赛法  实验  进攻基础配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C-0168-02

篮球课是各体育院系的主干课程之一,课程中的基础配合教学内容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它的教学难度主要表现为学生对攻防战术的灵活运用。比赛法是指运用比赛或近似比赛的形式进行的教学方法,它是集技术、战术、速度、耐力、心理、智力等元素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法以教师讲解示范以及学生练习固定配合路线和单兵战术为主,容易导致学生呆板接受而缺乏举一反三。《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提出:“坚持服务需求,成效导向。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完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社会适应度、条件保障度、质保有效度和结果满意度。”因此,本文选择篮球进攻基础配合为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实验探索比赛教学法的可行性,希望为丰富和完善体育院系篮球选修课的教学方法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比赛法在体育院系篮球选修课进攻基础配合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归纳分析研究。

二、实验设计与实施方案

(一)实验时间。篮球选修课开设3个学期,每学期64学时,共192学时,第一学期为实验前教学,第二、三学期为主要实验教学。

(二)实验对象。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015、2016级体育教育专业篮球选修班各22、24人为实验对象,进行两轮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为11人、12人。

(三)实验控制。第一学期教学内容以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为主,期末采用单盲法进行测试作为实验前成绩,并按测试结果将学生分为水平均衡的两个班,以做到同质比较,使实验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第二、三学期选择篮球进攻基础配合为教学内容,实验组运用比赛法进行教学,对照组运用常规模式进行教学。

1.实验前。实验前,即第一学期测试内容及学生基本情况见表1。经T检验,两轮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基本情况、身体素质、篮球基本技术共九项测试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在篮球基础配合学习领域属于同一等级,没有优劣之分,可以作为教学实验对等的实验对象。

2.实验中。对照班和实验班的教学工作都由实验者担任,两个班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场地器材基本保持一致。由于攻防节奏转换快是现代篮球运动发展趋势,也是球队取分的重要手段,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快攻意识,在比赛法教学中,快攻配合也列为进攻基础配合教学内容。

3.实验后。每届选修课结束前两周,组织学生参加周末篮球精英赛,比赛由4支球队参加,即实验班和对照班各为一队,另两支球队由体育学院大一、大二各出一队。比赛方法是:四支球队首先进行单循环比赛,然后,按积分高低再进行两场决名次赛。比赛时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共8场比赛进行全程录像,然后聘请两位资深的篮球专业教授对比赛进行录像解析评定。

(四)实施方案。对照班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各进攻基础配合按教学时数逐一进行,教学时用战术板演示、讲解战术的要点、要领、应用时机及移动路线,然后分组进行练习,练习时采用防守者先由消极到逐步加大防守力度方法进行,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学生错误行为。实验班则采用比赛法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先用战术板演示、讲解进攻基础配合的战术要点、要领;然后,分小组讨论,要求学生讨论时多设想对方防守阵形变化时的应对策略;最后,分组进行比赛,要求学生将讨论的应变战术运用到实战之中,教师根据情况适时暂停,表扬能合理运用配合的小组,让未能合理运用配合的小组说明原因,教师反复讲解加强引导战术的变化及组合运用。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实战运用配合对比。表2比赛录像解析评定结果显示,两轮教学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在比赛中运用进攻基础配合次数呈非常显着性差异,实验组学生运用掩护、传切、策应配合和快攻4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的突分配合明显高于实验组。说明实验组学生运用基础配合战术意识更强,学生对配合的发动时机、跑位线路的选择更加合理,打法灵活,对运用技术与战术的应变能力更强;而对照组学生在进攻中更注重个人技术以突破为主,大多是以单打独斗方式完成每个回合的进攻,快攻意识也不强。实验证明:借助篮球比赛的对抗性和趣味性,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对篮球配合战术进行观察与亲身体验,磨炼了学生对篮球技术与基础配合战术的应用和应变能力,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篮球配合战术意识。比赛法改变了传统篮球基础配合枯燥单调的教学模式,获得了更好的篮球基础配合战术教学效果。

(二)理论考试成绩对比。理论考试中基础配合基础知识占32分,基础战术设计运用占28分,考试方式为闭卷。从表3可以看出,两届篮球专修学生理论考试中,基础实战运用分析题得分对比呈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实验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基础知识题得分呈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证明:比赛法使枯燥的基础配合教学变得富有趣味,更有利于深化学生对基础配合的理解与运用熟练程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战术识别能力和战术设计能力。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第一,本实验突破了传统的篮球基础配合教学模式,比赛法在体育院系篮球选修课教学中的应用是切实可行的。比赛法具有篮球运动的娱乐性和集体性,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比赛法教学课堂上,教学氛围更加活跃,学生学习兴致高涨,团队意识更加强烈;比赛法有利于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了教学质量,比赛法应用于篮球选修课教学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第二,比赛法具有强烈的实战对抗性,它有利于学生巩固和熟练掌握篮球基本技术及提高观察、应变能力,有助于学生篮球战术意识的形成和战术设计能力的提高,对体育院系篮球选修课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传统教学法将大量的精力放在重复消极的对抗练习上,教学情境过于单调沉闷,战术线路死板,对抗性不强,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思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

(二)建议。具体如下:

1.积极搭建比赛平台。篮球战术意识的培养是篮球选修课程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迅速的应变能力,就必须为学生营造锻炼的平台,积极推广比赛法在教学中的运用,让学生在实战中享受到篮球运动的乐趣,从实战中找到不断超越自己、战胜对手的信心和团结协作的喜悦心情,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深入学习理论知识。认知是行动的指南,要积极引导各小组成员通过视频、网络、教材等途径去学习、分析各种战术配合运用的方法、移动路线、发动的时机,以及篮球比赛规则等知识,使各小组成员在头脑中反复模拟战术的运动表象,为比赛法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3.夯实基本功。比赛法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减少失误是比赛法流畅进行的重要条件。所以,在实施比赛法前应夯实学生的运、传、投等基本功和加强跑、跳、停、挤等身体素质的训练,以保持比赛法教学中的流畅性。

现代篮球运动是身体、技术、战术、意志、心理、智慧等融为一体的全面抗衡的一项运动,篮球教学教师在推广比赛法时应加强思想、身体、技术、意识、心理相结合的全面教育,切实提高体育院系篮球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社会适应度,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冯洪,李宁,王次农,等.篮球战术教学思维训练模式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