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瑾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常说:“教师是学生的道德书籍”。面对学生,教师本身就是教材,而且是最重要的教材之一,是让学生读一辈子的书籍。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我之所以鼓足勇气去战斗,是藤野先生高尚的品格影响着我。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更要有高尚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师必须加强道德修养,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当然,教师是成长中的教师,正如学生是成长中的学生,学校是成长中的学校一样。对于学校的成长而言,文化是其灵魂;对于教师的成长而言,师德是其灵魂。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是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侧重点,是师德建设的落脚点。

一、关于道德概念的内涵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伦理思想及其指导下所体现的情操、品质和行为。

有关道德的问题,陶行知先生在他着名的演讲《每天四问》中有过精辟论述:“一问身体有没有进步;二问学问有没有进步;三问工作有没有进步;四问道德有没有进步。”道德在他的眼里分为“公德”和“私德”。对于“公德”,他认为:“一个集体能不能稳固,是否可以兴盛起来,就要看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能不能顾到公德,维护公德。如果一个集体中的成员个个以公德为前提,注意自己的每一个行动,那幺这个集体就会日益稳固、日益兴盛起来。否则,多数人只顾个人私利,不顾集体利益,那幺这个集体的基础就会动摇,并且就会衰败。”今天,对于陶行知先生有关“公德”的论述,我想应当更深层次地认识:“公德”不是以集体妨碍个人的问题,而是把个人融入集体的问题。怎样将个人的信念融入集体奋斗的目标;怎样在团队的合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当个人的需求与集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该怎样摆正个人与集体的位置……这些都牵涉到公德的问题。摆不正个人与集体位置,处理不好二者关系,往往会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关于“私德”,陶行知先生认为:“私德不讲究的人,每每就成为妨碍公德的人,所以一个人私德更重要,因为私德是公德的根本,私德是构筑公德长城的根基。”因此,我们每个人只有将自己的私德建立起来,才能更好地扩大公德的效应,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为集体谋利益。

二、教师道德的重要性

我国自古就有“百行德为首”的古训,意思是各行各业都要把道德作为“带头羊”、“领头马”。比如:教育领域“把德育放在首位”,使学生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应把师德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人才领域注重“德是才之帅也”,选用人才强调“德为先”、“德才兼备”;经济领域讲求“德在利先”、“诚招天下客”,诚实守信是商家立业发展的根本;政治领域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德”处在第一位,因为它是做人的根本。古人云:德,福之基也。

从上所述,我们深感“百行德为首”这一传统道德观在国人心目中的份量。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集体及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今天的教师。应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的修养,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多元化社会的需求;作为学生的道德书籍,应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三、教师道德习惯的养成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教师道德习惯的养成对学生道德习惯的养成具有榜样意义。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应具备哪些道德素养才配称为学生的楷模?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教师的语言。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离不开语言交流,因此教师应十分注重语言修养。要做到语言美,不仅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而且要做到语言表达准确、生动、形象,亲切、柔和、精练,含蓄、幽默、诙谐。把这些当作一种目标、一种方向,去努力追求。不仅把语言美当作职业的需求,而且把它作为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加以培养与磨练。唯有如此,教师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成竹在胸,得心应手,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敬佩。肖川老师说:“锤炼语言就是锤炼思想,追求语言表达的独特与精致,就是追求思想的独特与精致。”对教师而言,“讲”不仅是表达问题,而且是学识与素养的外化。因此,要提高“讲”的水平,就要提高学识水平。这样,在与学生交流时,才能做到思维敏捷,应变自如,恰到好处。在管理班级、教育学生时,教师语言要做到如春风拂面,和风细雨。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即使批评学生,教师也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态度,不能侮辱、讽刺、挖苦,而要把握好度,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严是出于爱。除了注重语言表达艺术之外,还应注意所用语言本身的文明和礼貌。我校建校至今,教师们用行动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对家长彬彬有礼,主动问好,微笑相迎,树立起教师良好的形象,得到社会广泛的赞扬。

二是教师的情态。所谓情态就是教师的表情和神态。有人说:微笑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教师的微笑对学生们来说如同生活中的阳光、空气和水分,他们能从中读出关爱和欣赏、表扬与鼓励。因此,教师不要吝啬微笑,要带着微笑走进校园、步入课堂,把微笑送人孩子们的心中。我校教学楼过道贴满“今天你微笑了吗?”等温馨提示语,提醒大家养成微笑的习惯,营造一个和睦、温馨的校园。我们建议教师养成一个习惯,就是每天反思一下:今天我对学生微笑了吗?这是教师职业的要求,也是做人谦恭,具有良好教养的表现。当然,教师应该微笑地面对生活,以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心态,去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享受职业带给我们的快乐,体会学生们带给我们的幸福。

三是教师的行为。相对语言来说,行为是更为具体的行动。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什幺样的举止、什幺样的行为,就会产生什幺样的作用。教师行为是恰当的,还是不当的,学生心里有一杆秤,能称出其份量。教师应使自己的举止庄重大方、谈吐文雅、神态自然,给人以朝气蓬勃、振奋昂扬的形象。我校制定了教师“爱的教育”行为文化,关注教师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及其细节,开展有关师德常规的培训,促进教师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每天“快乐劳动”,教师们总是带头拿起拖把,打扫清理洗手间;每周的升旗仪式,教师们总是带头高唱国歌,高呼校训;每次献爱心活动,教师们总是走在前头,为学生们树立起榜样。

四是教师的仪表。当代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是道德的引导者,也是美的体现者和创造者。教师的仪表对学生具有教育和示范作用。教师注重自身的仪表,不仅是个人自爱问题,也是对他人、对社会尊重的表现。教师热爱生活,追求理想,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高尚文明的情操,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我校对教师的仪表有着特别的期待,要求教师们穿着打扮端庄、美丽、大方,符合教师的职业身份,体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并从教师仪容仪表中透出个人的品位、修养与情操,透出学校文化的魅力。

五是教师的爱。爱是教育亘古不变的主题,是师德的核心。教师的爱有爱国、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爱自己之分。这里重点谈谈对学生的爱。有人说:如果母爱是伟大的,师爱就是神圣的。孙敬修说:“教师要热爱学生,应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儿女手足,对他们关心热爱和责任感还应超过对自己的儿女。有了这种感情,才能把每个学生培育好。”教师只有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才会有真诚、无私的爱。师爱是什幺?就是教师从日常行为细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中透露出来的对学生真诚的爱。养成对学生爱的习惯是教师的职业真谛。我们对学生关爱,就要懂得如何关心、帮助学生。诸如,关心学生的行为习惯,关心学生的学习,关心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成长就是关注生命、关注未来。教师要关爱所有的学生,不可半点偏心,不能半点不公;要做到博爱,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

教师应是美的化身、美的使者。不论是教师的语言、情态、行为、仪表,还是教师的爱,都应当以“美”字来修饰。都要落实到行动上。因此,我称其为“美丽行动”。

良好的道德习惯是一个人美好内心世界的体现,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它像知识、能力、素质一样,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而是有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必需有所凭借。叶圣陶先生说:“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需有所凭借。”这种凭借就是我们“美丽行动”,就是靠一天天、一点点地养成。常言:“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教师应通过“美丽行动”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坚定的师德信念,塑造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