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花枝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的老师认为,课堂教学应当引进很多教学方法,求新、求异。新奇灵动。但我认为,课堂教学应更崇尚朴实稳重,“实”应成为基本的教学风格。所谓“实”,首先强调教师自身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善于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其次,“实”又体现在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课堂活动的设计要切实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真实的认知水平,一切从教学实际出发,扎实推进,不搞花架子,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使他们在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相关能力得到发展。当然,追求“实”应不缺乏“活”。应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整个过程以学生探索活动为主,让学生在充分的探索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为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空间。

如何做到“实”与“活”的有机结合呢?我在以下几方面作了探索:

一、追求真实激活课堂、

真实的课堂倡导教师的真实,鼓励学生的真实,追求教学过程的真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领悟教学真谛,捕捉生成信息,珍视动态过程,凭借教学机智把课堂打造成师生真诚交流、动态延伸的生动课堂。课堂追求自然真实,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不遮不掩,保持课堂中“原汁原味”的动态场景。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在要求学生用圆规画圆后,我让学生交流学习感想,这时,有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在没有发明圆规以前,人们是怎样画圆的?”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说,“在地下打个桩,然后栓根绳子,想画多大,就画多大”;有的学生说,“从树上折一个干树叉,就可以画圆”;还有的学生说,“用铁丝,把它折弯,也可以画圆”等等。总之,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方法连老师都没想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及时把潜在问题解决好。只有这样,才会使预设脱去僵硬的外衣而显露出生机;才能使教学既有胸有成竹的从容,又不失灵活机智的创造;才能使“生成”成为可能,使课堂在不断“生成”中绽放精彩。

二、活跃课堂轻松教学

新课改以来,“学生的参与度”是课堂教学中普遍关注的一个要素,“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但这种活跃应当以课堂教学效果作为衡量的标准。课堂上的“活”,不应是形式上的“活”,而应将“活”落实在促进学生的思维上,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因此,教师在把握活跃的课堂气氛时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做到活而不乱,动而有序,动静分明,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例如,学习了《加减法的关系》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先在黑板上画一棵郁葱葱的苹果树,然后把剪好的鲜红的苹果用透明胶粘在黑板上。让学生一看就感到兴奋。这时,我宣布游戏规则:“当你摘下一只‘苹果时,它的背面有3个数字,你用这3个数字组成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如2、3、5可组成2+3=5、3+2=5、5-2=3、5-3=2,能马上答对你就可得到这个苹果。如果答错了,就把苹果放回原处,并罚算一道口算题。”当教师宣布游戏开始时,学生们的积极性非常高,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学得轻松、愉悦,而且印象深刻。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兴趣盎然的数学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获得数学知识,并把所学知识牢记脑中。

三、实活结合讲求效果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实”与“活”是不可协调的矛盾,其原因是担心教学一旦“活”起来,就是注重形式,忽略了实际。而正确把握新课程标准应当在教学中使两者做到互相依存、辩证统一。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出:要彻底摒弃以本为本的落后教学观念,既可以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又能将课堂训练落到实处。例如,教学《减法的简便算法》时,有的学生认为175-98=175-100-2;有的学生认为175-98=175-100+2。学生就这两种解法进行了积极地交流和讨论,最后甚至争吵起来。这时我没有为了保持安静而制止争论,而是鼓励学生相互讨论,让他们争一争,并建议各组派代表发言,看哪一组的发言能取得大家的共识。正是这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争论,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活跃、畅通,向广度与深度发展。“活”唤起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学而不厌,开创了一个“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积极主动的学习局面。从而为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真实的课堂应该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实”为本,“实”“活”结合。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光彩,让学生在有活力、有创造性的课堂中自由邀游。

(责编林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