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论述幼儿园组织和实施建构游戏的策略,建议添加辅助材料,丰富建构游戏的内容;以游戏引导的方式,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创设角色模拟情景,增加建构游戏的趣味性;总结评价,以提升幼儿进行游戏的自信心。

【关键词】幼儿园 建构游戏 兴趣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5-0159-02

幼儿园建构游戏,即幼儿借助各种建构材料及建构活动相关的各种动作,对周围生活进行反映的一种游戏。建构游戏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创造性游戏,以想象、观察、创造性的思维为基础。在建构游戏中,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材料、自由结伴、运用个人创造性思维及想象进行设计搭建,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幼儿带来学识、经验和快乐,是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建构游戏属于游戏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游戏本身具有极强的操作性、活动性,加之主题鲜明、场所固定、材料丰富、团队合作、游戏时间长,将建构游戏运用于幼儿园活动中,不但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满足幼儿积极活动的要求,还能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及合作意识。以下,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探讨有效实施建构游戏的策略。

一、添加材料,丰富游戏内容

幼儿园建构游戏是一种建筑型游戏活动,一般来说,游戏的开展离不开游戏材料,建构游戏同样如此。建构材料是建构游戏开展的物质保证,也是丰富游戏内容、发展幼儿创造性的前提。建构材料数量稀少、种类单一、缺少辅助性材料会造成建构游戏主题单一、内容匮乏,导致建构作品千篇一律,降低幼儿创作的积极性。教师应当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适时添加、投放建构材料,以丰富游戏内容,激发幼儿创作的积极性。

在开展建构游戏时,幼儿园教师需要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合适的材料。小班幼儿建构材料以成品为主,如颜色鲜艳、便于取放的大型成品积木;中班幼儿建构材料可以适当增添一些半成品,但主要的材料仍以成品玩具为主;大班幼儿的建构材料应从成品逐步过渡至半成品,最终以半成品为主。半成品材料即未成型的材料,需要幼儿利用多种原材料进行加工,如此一来,能够丰富建构游戏的内容,不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进行建构游戏时,教师还可以为幼儿寻找合适的建构材料,如生活中常见的易拉罐、牛奶盒、鞋盒等,均可作为幼儿开展拼搭活动的材料;再如随处可见的树叶、沙石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材料也可以作为经济性、实用性较强的材料,用以建构各种物体。幼儿经过不断思考、尝试,运用沙石建造出小山、公园、动物园等景观,运用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树叶拼接出各种物体及动植物图案。上述丰富多样的建构材料可以确保建构游戏的顺利进行,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想象空间及操作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游戏引导,激发幼儿兴趣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只有依靠兴趣驱动,方能发挥最大的潜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由于建构游戏具有一定的难度,加之幼儿对建构游戏缺乏了解,不善于观察周边事物,他们在完成建构作品时常常不尽如人意,久而久之,容易对建构游戏失去兴趣。在开展建构游戏前,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游戏引导,提高他们对建构游戏的认知,主动参与到建构游戏活动中。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从生活中能够接触的事物开始观察,如指导幼儿观察自己经常使用的桌椅、休息的小床,学习的教室及教室里的各类玩具等,逐步培养幼儿对生活中不常见物品的观察意识,如飞机、小动物、轮船、汽车等。在开展建构活动前,教师向幼儿介绍建构游戏的材料、颜色、形状、功能,帮助幼儿认识建构材料,培养幼儿积极观察生活的兴趣。教师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观察、发现每种物体的特征及同类物体的微小差别,如有些汽车的轮胎是4个,有些是6个,有些多达8个。当幼儿在观察中获得上述发现,教师提出问题“为什幺汽车的轮胎数量不同”,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从而带着疑问和强烈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投入到建构游戏中,发展自身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三、模拟情景,增加游戏趣味性

幼儿处于懵懂时期,缺乏自我约束力,长时间进行建构游戏难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导致幼儿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建构游戏课堂中,课堂参与度不高,难以达成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将学与玩有机结合,通过模拟角色游戏情景,兼顾幼儿的性格特点及爱好开展建构游戏,以增加建构游戏的趣味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教师创设角色模拟情景,可以将建构区、角色区相结合,制订区域游戏规则:角色区限制性开放,有意愿玩角色游戏的幼儿,需取得游戏资格方可进入,即在建构区完成一件作品,如为娃娃搭建小桌子、小椅子、小床等。如此一来,教师针对幼儿的喜好及性格特点设置建构游戏,促成建构游戏与角色游戏相结合,为建构游戏增添趣味性。幼儿想要玩角色游戏,就要先完成建构游戏,不知不觉提高了建构游戏的参与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模拟建构游戏情景,综合幼儿在建构区搭建的各种小房屋,举办一次“售楼展”,小屋的搭建者(幼儿)扮演售楼员的角色,为前来购房的人们(其他幼儿)讲解房屋的结构及优势。可见,游戏情景模拟为建构游戏增添了趣味性元素,符合幼儿的性格特点,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幼儿在介绍自己的建构成果过程中,间接提高其他幼儿的课堂参与度。

四、总结评价,提升幼儿自信心

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取得了一定的建构成果,往往希望得到他人的赞美、夸奖,与小伙伴分享成功的快乐。教师及时、有效、公正、公开的评价,会对幼儿起到激励性作用,有效提高游戏的质量。每次结束建构游戏时,教师应当及时介入,设置幼儿互评环节,在游戏中观察幼儿,依据幼儿的建构成果进行合理评价,肯定幼儿的建构能力,达到激励幼儿、提高游戏质量的目的,最终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首先,在幼儿园建构游戏中,教师可以设置幼儿建构作品的互评环节,即建构游戏结束后,让每个小组或个人展示自己的作品,请全班其他幼儿一一评价作品,使作品展示者获得来自小伙伴的夸奖和赞美,提高自豪感;其次,教师设置幼儿园建构游戏总结环节,即幼儿建构作品互评环节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总结,发现小组或个人建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幼儿巩固、完善自身的建构知识,为后续建构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最后,设置幼儿园建构游戏教师评价环节,即教师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依据多个评价项目对幼儿做出公平、公正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个人表现、团队合作意识、评价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从而综合评价幼儿的建构能力。此外,针对建构能力较好的幼儿,教师可以建立奖励机制,予以适当奖励;针对建构能力不足的幼儿,教师也不要严苛批评,应了解幼儿建构能力不足的原因,“对症下药”。建构活动的总结评价,能够加强幼儿之间的相互评价,有利于幼儿得到赞美及肯定,提高自信心,提升建构游戏的质量。

总之,游戏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载体,是他们快乐成长的源泉,对年龄尚小、心智未成熟的幼儿来说,游戏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深入建构游戏探究,发挥区域游戏的教育作用,使建构游戏既有利于幼儿发挥创造力、想象力,又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幼儿的学习方向,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促进幼儿想象力、审美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建惠.有效开展幼儿园建构游戏的指导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8(8)

[2]丁琦琦,龚正华.结构游戏在幼儿园大班中的实施:价值、问题及改进策略[J].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19(5)

[3]崔婕茹.打开建构的大门——幼儿园建构区游戏有效开展的策略研究[J].好家长,2018(28)

[4]刘侃.对话中建构,对话中成长——幼儿园班级区域游戏活动的实施策略[J].华夏教师,2016(11)

作者简介:赵楚丽(1992— ),女,壮族,广西靖西人,函授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