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论述小学劳技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建议教师通过分析教材,了解学情;科学分组,明确分工;给足时间,合理干预;给予认可,有效评价等策略,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劳技课程 合作学习 教学策略

劳动与技术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以下简称“劳技课”),是跨学科的学习领域,具有综合性特征,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劳动与技术素养,教学形式有体验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合作学习是小学劳技课堂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主要指学生为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由2~6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组内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目前,小学劳技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看似全员参与、气氛活跃,但实际上往往是能力强的学生包揽全局,能力差的学生没能有效参与,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没有真正达到“有价值合作”和“共同提高”的目的。那幺,如何在小学劳技课堂中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呢?以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分析教材,了解学情

我校一直以来使用的劳技课教材是由江苏凤凰科技技术出版社编写的,旧版教材在2017年进行了修订,新版教材在2018年下学期正式使用,起始年级由原来的三年级变为一年级。一、二年级的教材侧重于劳动和职业准备的启蒙教育,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家务劳动、简单生产劳动、校园劳动和社区公益劳动等劳动种类,初步认识各种各样的职业;三年级的教材侧重于小手工劳动,突出手工制作的技术实践;四至六年级的教材侧重于家政和技术初步,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并习得手缝、洗涤、编织、烹饪等基本技能,初步掌握技术的一般流程。

低年级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以无意注意为主,集体意识比较模糊;中年级的学生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好,但不够稳定,有初步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高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强,喜欢和同伴合作,有较强的集体意识。结合学生的注意力特点,笔者对小学劳技教材内容和学生能力做了数据统计(见下图),以综合了解学生的学情。

图表的数据说明,在小学劳技课堂中,低年级学生不适合开展合作学习,中年级学生能适度引导开展合作学习,高年级学生比较适合开展合作学习。

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还发现在技能探究环节,有的项目适合学生小组合作研究,如五年级下册的《编网袋》;有的项目只适合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学习,如四年级上册的泥塑课《泥蔬果》;在实践环节有的项目适合学生小组合作分工制作,如六年级下册的《插花艺术》;有的项目更适合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如三年级上册的《剪纸团花》。因此,教师不能盲目开展“走形式”的合作学习,而应据实际情况而定。通常,简单的技能学习任务学生基本可以独立完成,不需要进行小组合作;有些项目设计和制作比较复杂,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独自操作难以完成,则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

可见,在小学劳技课堂中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师需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细致了解学情,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在恰当的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二、科学分组,明确分工

在小学劳技课堂中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分组,明确合作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

首先,科学分组要注意小组人数的合理性,因为小组人数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任务的进程和完成度,人数过多可能导致一些学生没有明确的分工,成为旁观者;人数过少,则可能出现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任务的情况。所以,教师在分组环节要指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科学确定小组合作的人数,并引导学生合作前做好有效分工。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插花艺术》一课时,笔者给学生实践环节预留了20分钟,任务有切花泥、放花泥、剪花枝、插17朵花枝呈四个扇形面、插满天星等。学生独立操作时间可能不够,安排2名学生合作完成比较恰当。正式开始插花前,笔者让学生在1~2分钟找好与自己合作的伙伴,并商量好具体分工。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一人切花泥、放花泥时,另一人剪花枝。由于剪完所有花枝需花费较长时间,处理完花泥的学生可以先插剪好的部分花枝。所有花枝都插完后,二人合作对插好的花枝进行微调整,使造型更好地呈现出扇形面。二人有效配合,部分步骤同时进行,时间就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实践效率因而提高,这样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

其次,科学分组要考虑学生的意愿。通常,与自己乐意合作的伙伴一起合作,学生合作的热情度就高,完成的效果更好。但科学分组也不能一味依学生意愿进行,因为能力和习惯的问题,有些学生自由组合起来是“强强联合”,他们很快就完成了任务,而其他组可能刚刚进入合作状态;反之,有些组合学生基础均较差,别的小组都已经完成任务,他们可能还在摸索当中。这样,教师很难把控好整个课堂教学的节奏。例如,在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编网袋》一课时,操作实践环节笔者安排了学生2人合作。课前笔者对学生的合作意愿做了一次调查:①教师帮助确定合作伙伴;②学生自己找合作伙伴。结果是全班17%的学生想教师帮助确定合作伙伴,82%的学生想自己找合作伙伴。可见,大部分学生希望自己找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学习,而小部分希望教师帮助确定合作伙伴的学生,是因为他们不自信或内向,不敢自己寻找合作伙伴。因此,课中笔者在考虑学生意愿的前提下,让学生先自由组合,然后对部分小组进行适度调整,让那些胆小又不自信的学生找到恰当的合作伙伴,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参与合作学习。在随后的课堂观察中,笔者发现自由组合的小组能快速进入操作实践状态,小组成员之间配合较好,遇到问题齐心协力处理,没有产生矛盾。而由教师引导组合起来的小组,合作也能有序进行,内向又不自信的学生在伙伴的协助下慢慢地动手操作。在最后的作品展示环节,学生呈现的作品丰富,质量也比较高。可见,分组设计时多花一点时间,尽量考虑学生的意愿,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合作学习起来更积极、更顺畅、更有效。

三、给足时间,合理干预

小学劳技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通常是导入安排2~3分钟,技能研究安排15分钟,操作实践安排15~18分钟,展评和拓展安排5分钟。如果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技能探究或操作实践环节安排合作探究。而所给的合作时间如何确定呢?为了让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对制作难度大、用时长的项目,应该给足时间让学生合作研究步骤、操作实践等,并且在这段较长的时间里,教师需要对小组的突发状况进行及时的干预、调整、制止,使学生能够通过互助学习切实解决问题,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学校本教材四年级《创意纸球》一课时,笔者考虑此项目难度大,工作量也大,所以在操作实践环节安排6个学生一组,给足20分钟,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一串创意纸球。为了让小组合作能够顺利、迅速开展,动手前笔者让每个小组先进行明确分工,建议他们3人剪圆片,2人折圆片的三边并贴上双面胶,1人组合成球。操作实践刚开始时,各小组的合作学习都能有序进行,渐渐地,有些小组里出现组员无事可干的现象,因为剪圆片的学生剪完所有的圆片后认为自己的任务完成了,合作也结束了。这说明,学生把分工内容公式化固定了,不懂得随机应变,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效率难以提升。笔者发现这种情况后,及时进行了干预,引导暂停工作的学生观察自己所在小组的任务进程,随机应变地加入折圆边、贴双面胶或装饰构思等工序,让合作的流水线高速运转。最后在规定的20分钟时间内,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一串创意纸球,小组合作学习效果非常好。

四、给予认可,有效评价

在小学劳技课堂中,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后,教师要进行有效评价,才能促进整个合作学习有效完成。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学生合作学习取得成功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评价。有效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合作实践的感受、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要关注学生合作设计的创新、技能的迁移等,即采取合作学习结果和合作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积极认可学生的作品或想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后,教师进行针对性评价,使学生既看到做得好的地方,继续保持合作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能发现不足之处,及时纠正。同时,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适当评价激励各小组成员的互动情况、作品的制作情况,从欣赏的视角积极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都能有收获、提升。

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鞭炮结》一课时,笔者在操作实践环节安排6名学生为一组,要求每名学生都编织一个鞭炮结,最后将所有的个鞭炮结组合成一串鞭炮结。编织鞭炮结的主要技能是按逆时针方向做“井”字互套丝线,大部分学生在技能探究环节后,都轻松掌握了编织方法,但仍有基础欠佳的学生存在搞不清的现象。所以,在实践操作环节,笔者实时关注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不时鼓励他们积极尝试,引导他们回顾技能口诀,或者模仿旁边同学的动作。他们这样做虽然动作较慢,但也能做出来。做出来后笔者再表扬他们,他们会对自己更有信心。另外,笔者也观察到有一组学生在反复打鞭炮结时出现逆时针与顺时针混淆的情况,这时笔者并不着急否定他们的作品。因为一旦否定,学生肯定会拆了重做,时间上会来不及。笔者想了想,以欣赏的口吻肯定他们的创新点:“原本我们要求按照逆时针方向编这个鞭炮结,现在你们是按‘一正一逆的规律编,坚持编下去可能就是一种新款的鞭炮结。”在教师的有效评价下,这个小组的学生首先有被赞赏、被认可的喜悦,其次也意识到自己忽略了逆时针的编织要点。接下来他们根据教师的建议沉下心继续琢磨‘一正一逆的编织规律。最后在作品展评环节,这个小组的作品居然是最富有创意的。可见,教师认可学生并及时评价他们的学习情况,教学效果是非常理想的。

综上所述,在小学劳技课堂不能盲目地开展合作学习,而要从分析教材、了解学情、科学分组、明确分工、给足时间、合理干预、给予认可和有效评价等方面多研究,才能促进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真正达到“有价值合作”和“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2]马清凌.合作学习有效性在初中劳技课堂教学中的探索[J].文教资料,2010(11)

[3]周燕芳.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陆燕(1982— ),女,江苏苏州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劳技课创意教学和劳技“微项目”课程开发等。

(责编 黄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