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学萍

摘 要:支架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对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如何搭建有效的支架,是长期以来困扰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一个难题。基于案例分析,结合小学数学低年段教学,可以做到:创设教学情境;提供操作材料;设计有效提问;进行适当示范;提供合作机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支架教学;有效性支架

一、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气氛和情感氛围的总称,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儿童在一个自然、轻松的氛围中,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和教学的需要,通过游戏、故事、问题、再现活动场景的形式来创设情境,建构用于指引问题解决的图式,从而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实现有效支架的搭建。

以《平移和旋转》为例。随着优美的旋律,教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进入游乐场参观,并请孩子们跟随活动的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声音把看到的表演出来。屏幕上展现出各种游乐项目,有观览车、激流勇进、波浪飞椅、弹射塔。一张张笑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孩子们高举手臂上下移动,被游乐场的情境所吸引,求知的欲望被调动起来,孩子们从生活现实迈入了数学殿堂的大门。可见,再现活动场景符合孩子们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教学活动的需要,进而为活动的开展搭建有效支架。

二、提供操作材料

由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材料可以使儿童通过操作,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材料支架中,支架有效或是无效与教师提供何种材料有关。而适宜的材料不仅能够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求,还可以促进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以《分与合》为例。小明摘下5朵葵花。葵花的旁边有两个筐,如果把这些葵花放到两个筐里,可以怎样放呢?在教学中教师提供了5个葵花圆片,组织孩子们动手摆一摆,然后进行交流,这些葵花圆片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发现了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同样1和4、2和3、3和2可以合成5。孩子们通过摆一摆葵花圆片,进一步体验了把5怎样分,认知水平中原有抽象意义有所提高,理解了5是怎样分与和的,这些操作材料起到有效支架的作用。

三、设计有效提问

有效的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关键环节,教师通过引发儿童认知冲突,将新知识同化或顺应到已有认知结构中,建构起新的知识框架,为儿童掌握新的学习内容,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搭建了支架。然而,搭建有效的问题支架,要求教师根据儿童的已有经验,通过有效的、多样化的提问,呈现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从而提高认知水平。

以《混合运算中的解决问题》为例。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每次能烤9个,剩下的还要烤几次?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两步计算,首先用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用语言描述并提炼相关信息,然后用色条图进行表述,接着提出问题“怎样解答呢?”经过交流和谈论,孩子们已经有了想法,在汇报中,教师提出问题“要解决剩下的还要烤几次这个问题,要先解决什幺,再解决什幺?”通过“要先解决什幺,再解决什幺?这一提问启发和引导孩子们认真思考,理清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白要先算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90-36=54(个),再算还要烤几次?54÷9=6(次)。接着提出问题“你会列综合算式表示解答过程吗?”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不同解决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有效的提问,引发了儿童的认知冲突,提示解决问题的线索,使孩子们解决问题的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提高。而这些有效性的问题便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有效支架。

四、进行适当示范

示范作为支架教学的一种形式,能够为儿童提供解决问题的样本。教师通过向孩子们示范,使活动的任务更清晰明确,从而建构起一种知识框架,在这种知识框架的作用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在示范支架中,支架有效或是无效与教师准确、清晰的示范有关。通过示范,幼儿可以理解和掌握必要的知识,从而为轻松地进入掌握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准备。因此,准确、清晰的示范为幼儿的学习搭建了有效的支架。

以《有余数的除法中的竖式书写》为例。把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教师首先组织孩子们动手操作自己分一分,然后引入竖式书写。在竖式书写这一环节就要求教师进行适当的示范,先写除号,把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面,除数写在除号左边,结果分成了3组,把3写在被除数13的上面,那写在哪儿呢?3组是从13里面分出来的,3写在13的上面,3乘4等于12,分掉了12根,还剩1根,余数写在下面。把示范的过程和操作过程进行对照,使孩子们理解了除法竖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并初步感受除法竖式计算的优越性。通过示范孩子们会写除法竖式了,并进一步理解了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从而为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意义搭建了有效的支架。

支架教学为教师指导教学方面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被理解为一种支持幼儿努力的系统,以帮助幼儿成为独立的、自律的学习者和问题解决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真正理解支架教学的内涵,准确把握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法,提供符合幼儿认知需要的支持与引导,才能让儿童主动建构知识与技能,最终使幼儿的发展不断迈向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胡剑红.支架幼儿语言学习的教学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1).

[2]劳拉·贝克尔,亚当·温斯勒.鹰架儿童的学习:维果斯基与幼儿教育[M].谷瑞勉,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编辑 王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