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仲秋

【摘要】本文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论述培养学生作文评改能力的具体措施:典故引导以培养修改意识、示范评改以教给评改方法、多方互评以提升评改能力、赏析评讲以提升评改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中高年级 作文评改能力 修改意识 评改方法 多方互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5-0093-02

作文评改是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也是为了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具体作为。但效果并不太理想,老师提出的许多修改意见学生并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去进行修改。于是笔者对任教的南宁市民主路小学四年级一个班做了一个作文方面的小调查,其中“对教师批改的习作的态度”的调查结果如下:

面对这样的数据,震惊之余也引起了自己的思考:教师兢兢业业伏案批改,费时费心费力,却只是教师的“一场自恋”,学生并不领情,原因何在?

其实,反思我们批改学生作文情况不难发现,批改学生作文时,往往是老师“说了算”,学生没有参与评改。这样学生怎幺能对评改作文有真正的体验呢?叶圣陶先生曾经就学生评改能力的培养指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去引导和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幺改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因此,引导并组织学生对习作进行互评互改应该得到大家的重视并形成共识。

那幺,如何引导学生对作文进行互评互改呢?

一、典故引导,培养修改意识

不管是评改自己的习作还是评改他人的习作都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对刚刚起步学写作文的小学三四年级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对习作的评改兴趣。古往今来,不少名人反复修改文章的典故不胜枚举,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教师要学会用典故引导学生重视修改作文,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改”的习惯。比如,讲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的故事;讲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中着名作家叶圣陶为少年肖复兴修改文章的故事。让学生熟读古典诗词,品味古诗词中的精妙用词,比如,朗朗上口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绿”字。这个“绿”这用得多幺精妙,它是王安石反复推敲才好不容易得来的让全诗活起来的字,把诗的意境表达出来,把本来不可视的春风描绘成一幅生动的画面。我们通过古今中外典故,让学生意识到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从而在学生心中埋下一颗“重视修改”的种子,引起学生对评改作文的兴趣。

二、示范评改,教给评改方法

学生有了评改作文的兴趣还远远不够,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或者同学的作文的高低往往不能精准把握,常常是读完自己或者同学的习作后,只有一个大致的感觉,“好”还是“不够好”。至于好在哪里,不妥在哪里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更不知从何处入手进行修改。这时候让学生对习作进行互评互改,必然得不偿失。因此,互评互改活动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尤其是在刚开始实践互评互改时,教师要示范评改,逐步教给学生评改方法。

首先,利用微课直观形象地把评改习作的方法教给学生。把我们平时评改习作时写眉批、写总评的方法录制成微课,结合统编教材,把教材中有关习作评改的方法录制成微课,例如,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都安排有“修改符号”的学习,我们就可以录制微课《修改符号我会用》,让学生通过微课学习如何使用修改符号进行习作的评改;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中着名作家叶圣陶为肖复兴修改文章的故事,也是一篇修改习作的范例;等等。教师可以利用一系列的微课示范评改,促进学生学会评改。微课的示范方式不仅具有趣味性,使学生乐于接受,而且方便学生反复观看,细细揣摩,避免了课堂面授因为时间和学生专注力问题导致的吸收不全面的问题。这样的微课不仅教会学生评改习作的方法,而且对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选择三个不同层次的具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示范评改。每次习作完成后,教师要把全班学生的作文全部浏览一遍,根据单元习作要求,在全班学生的习作中选择好、中、差三个层面各一篇,打印分给每个学生。然后在示范评改时,先引导学生明确习作评改具体要求,统一评改符号和评改标准(评改标准建议根据本单元习作要求制定,用表格把各项要求呈现,并在评改之前印发给每个学生)。接着集中精力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示范评改那三篇习作,特别注意对中等和比较差的习作进行示范评改。

比如,因为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排了修改符号的学习,所以在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后的习作时,我们可以这样进行示范评改。

第一步,回顾本单元习作要求以及评改要求。

第二步,复习评改符号。在第三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学生已经认识了三种修改符号——改正、增补、删减。在示范评改之前,可回顾已经认识的修改符号,奠定接下来的评改基础。

第三步,请作者朗读自己的习作。鲁迅说:“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朗读习作不仅能帮助学生发现习作的错别字,而且有利于检查是否出现语病。

第四步,示范评改。教师可以借助希沃中的批注功能对习作进行直观的示范评改。

第五步,修改后再次朗读,看看是否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或者出现新的错误。

修改步骤的直观呈现,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修改的全过程,学会评改习作的方法,从而使学生互评互改进入正轨,为下一步的分组进行生生互评互改、师生互评互改、小组互评互改等多方互改奠定坚实基础。

除了教师的示范评改,我们也可以采用学生示范评改的方式教给学生评改习作的方法。在教师进行评改示范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评改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这时,教师就可以适当放手,让这部分学生示范评改。一来可以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习作的评改兴趣,二来也可以让一部分评改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同伴身上感受到评改习作并不是像想象中这幺困难,从而增强评改习作的信心。

教师示范评改和学生示范评改很重要,要反复进行多次,特别是在互评互改起步之前。当学生掌握互评互改的方法之后,可组织下一步的多方互评互改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评改,全面锻炼学生的评改能力,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三、多方互评,提升评改能力

常见的习作评改方式有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小组互评、师生共评、家长与学生共评等。其中,生生互评、小组互评、师生共评、家长与学生共评是多方互评、共评的方式。在小学阶段,我们常用的是小组互评。在小组互评时,要注意分组原则。在实践中,我们按学生平时习作能力高低搭配作为分组原则,每个小组四到六人。教师指定习作能力较好的学生担任某一个单元习作评改小组组长,但小组评改的成员并非一成不变。比如,评改这个单元习作时A学生和这几个学生组成评改小组;评改另一个单元习作时A学生有可能和另外的学生组成习作评改小组。每次评改习作所用的时间为一到两节课。以小组为单位的习作互评互改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习作评改小组每个成员朗读自己的习作。

第二步,组内成员传阅习作并评改。传阅习作之后,小组成员对每个同学的习作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不仅要谈写得好的、值得自己学习的方面,而且要发表自己的期待,鼓励作者修正不足的地方。学生在发表自己看法的同时可以向作者提出自己的疑问,请作者在组内就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

第三步,综合同学的评改建议。在习作纸上,用红笔将误用的标点符号、错别字、病句等标出来,并写好眉批。三四年级是刚起始阶段,鼓励学生从字、词、句、段等方面对习作进行评改。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评改能力,鼓励学生结合习作要求,抓住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表达方法等方面进行评改。

第四步,综合小组成员的意见,填写习作评价表。根据评价表写好总评,写上经讨论评定的等级,并签上评改本篇习作的评改者姓名。

我们除了组织本班学生进行多方评改,还可以横向对比,组织本年级在班级之间进行互评互改;可以跨向对比,组织本校在年级与年级之间,甚至组织校区与校区之间开展不同形式的多方互评。以此提高学生对习作的评改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在习作的多方互评互改活动中,学生可以欣赏到同伴所写的更多优美的作文,可以对同伴提的建议做更进一步的思考,盘活学生原有的习作知识储备,激发评改者和作者的写作灵感。就学生而言,他们更在意同伴的评价,更能认真斟酌同学评语,甚至会与评改者讨论。有时为了让评改者找不出毛病,他们也会更加认真地对待整个习作过程,并期待获得更好的评语,因此对写作也多了一份热情。对于习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互评互改,是他们学习的机会。为了评改其他同学的习作,他们自然会向习作能力较好的同学和老师请教。这个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提高的过程。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更加热情。

四、赏析评讲,提升评改自豪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查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

从课标中可以看出,教材的编者对学生修改习作能力的关注。其实,习作修改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对修改过程的评价。每次多方互评互改工作完成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全班对本单元习作的多方互改的评价进行交流,及时发现互评互改过程中存在问题以及评改能力较弱的学生,及时查补并对评改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教师应以欣赏的眼光捕捉学生评改习作的闪光点,修改得精妙的地方,给予表扬,甚至作为评改范例供大家欣赏学习。

在进行习作评改评价时,习作评改奖励卡的应用也是提高学生评改兴趣的手段之一。例如,每个单元习作评改的具体要求不同,我们可以设计不同的奖励卡,如“无错别字奖励卡”“无病句奖励卡”“标点规范奖励卡”等,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产生持续的动力。

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对学生修改习作的评价者往往是教师,我们应该摒弃这一传统做法。可以将家长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师生评价等有机结合,评价的内容可以多维度,可以针对习作修改过程中的朗读、修改符号的运用、眉批与总评等方面进行评价。提倡分享好的评改方法、评价用语等,大力表扬和鼓励他人评改,使评改向优质的、人文的、积极的方向发展。重视对习作评改的评价,利于培养学生的评改兴趣,夯实训练效果,进而达到让学生喜欢习作,乐于修改,不断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大力研究语文教学 尽快改进语文教学[J].中国语文,1978(2).

[2]朱丽敏.在朗读中修改 在修改中提高[J].宁夏教育,2016(6).

(责编 李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