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瑞玺

语文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作文则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虽然我们一直将作文教学作为语文学习的重点来抓,但当前初中生仍然对作文普遍感到头疼,不知从何下手,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叙,勉强写来,也了无新意,很难收到“文章合为时而着,诗歌合为事而作”的效果。

造成写作难的原因,一是学生头脑中写作素材不多,即没有充足的“原材料”,二是听说读写脱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将几环孤立起来。怎样改变这种现状,以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呢?我的做法是:开源激趣,精读勤写,讲究环节,注重评改。

一、课内课外结合,听说读写并重

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作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延续和效果的体现。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了三点:1 着眼于单元教学,突出一个“导”字,贯穿一个“练”字。精讲导读课,引导学生深入把握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体会文章中心,探讨作者的用语特点、构思角度。在此基础上自学自读课、欣赏课,以加深对佳作的认识和学习。2 将课后作业放到课上完成,以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身”入生活攫取素材,通过活动培养他们选材、组织语言、整体构思的能力。

二、调节写作次数,创设练笔形式

根据课本编排特点引导学生每周写一篇作文(有侧重点、有针对性的练笔)。有的课上写,当堂交稿;有的课下写,写好再交。这样学生每学期的习作可在14篇左右。此外,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还可写读书笔记和周记,这对于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好处颇多。实践证明,勤练笔使学生在写作水平提高的同时阅读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实现了读写的相互促进。

三、激发写作兴趣,调动创作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会发生。如果学生一提到写作就感到头疼,就很难写出好文章。

在教学中,我常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他们感到有话可说,而且有一发不可收拾的感觉,这时文章写起来就轻而易举了。如:当我向学生深入细致地了解班级情况,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生活情况、兴趣爱好及对老师的看法时,有意安排《老师,我想对您说》的文题,大多数学生都能写得情真意切、具体生动。又如:我发动学生为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评头论足,当大家以诚相见、有不说不快之感时,再适时推出文题《说句心里话》。

此外,利用优秀习作讲评、即兴演讲等活动,让不同程度的学生看到进步、得到鼓励,也会使学生获得喜悦、产生动力。

当然,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只要使学生产生写作的冲动,就能写出内容丰富、充满真情实感的佳作。

四、探讨写作环节,提高写作实效

作文是思维的过程,只有有一个较合理的思路,才能克服盲目性,增强目的性和实效性。我和学生共同制定了这样的写作环节:1 从命题或所提供的材料中揣摩命题意图,找出闻眼,确立好习作的着重点和感情基调。2 确立主题,立意要健康、新颖。3 围绕中心选取有代表性的素材,虚实的要选择典型事例。4 按合理的顺序组织材料,并确立线索。5 精心设计文章结构,力求做到层次清晰,过渡自然,前后照应,中心突出,在此基础上列出写作提纲。6 动手打草稿,注意词语的得当。7 自读自改,互读互改,反复咀嚼。8 誊写。此环节使每一个学生写的作文都很流畅。

五、开展“两评两改”,增强作文能力

作文评改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极为重要,怎样评改才能真正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呢?“两评两改”法对提高作文效率益处颇多。

何谓“两评两改”呢?它包含两大步骤:第一步,学生写出习作草稿后,前后桌四人一组,互相传阅,自由评论。可从身体、立意、布局、谋篇甚至遣词造句等方面任意评论,交换看法,不必写出书面评语,此为“自由评”;自由评后,小组成员执笔互改,可斟酌字词,可调整结构,可补充材料,可删改多余内容,此为“互相改”。这一过程要求在交作文前课下进行,这时交上来的作文就显得不那幺粗糙,没有特别明显的毛病了。

第二步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将本子收上来浏览一遍,然后印发共性问题表现集中的文章若干篇,在听取作者介绍构思过程和写作体会的基础上,展开广泛的讨论或争辩,力争求得一两点共识认识,使学生认识到本次作文中存在的带规律性的问题,把它作为评改重点,再发给每个学生一篇作文,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依据评改重点写出评语,提出修改意见,此为“定向评”。“定向评”以后,教师对本次作文情况作小结,再把各自的习作发回作者手中,由本人在充分吸收前面评改成果的基础上再次修改,最后把改好的文章誊写在本子上,此为“自己改”。

以上“两评两改”的过程,包含了“由实践到认识,在由认识回到实践中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动手修改,又参与讲解,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践证明,以上策略虽过于模式化,但确实有效,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