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琴

摘 要: 好奇是儿童的天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推动人们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它带有感性色彩,是启迪儿童心灵的钥匙。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学生调动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自主学习的催化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法、途径,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 主动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教学 学科特征 心理特征 教学过程

一、巧用数学学科特征,激发主动学习兴趣

1.巧用数学实用性。马克思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的应用了数学,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这句话充分显示了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及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如如何利用数学知识测量我校旗杆的高度;学了圆锥面的展开图的内容后,让学生练习制作形状为圆台式的灯罩,圆锥形状的烟囱帽等活动。

2.巧用数学规律性。数学本身存在一些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总结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数学概念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对客观事物形成感性认识,再经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而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概念教学不应只是简单地给出定义,而要引导学生亲自感受及领悟隐含于概念形成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比如我在《圆》一章学习弦切角概念时,先让学生回忆并观察刚刚所学过的圆周角,即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我们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圆上转动圆周角的两边,当转至一边与圆相交而另一边与圆相切时,请同学们命名,从而得出弦切角的概念。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学生既学习了弦切角的概念,又领悟了对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主动学习兴趣

1.进行情感交流,激发自主学习兴趣。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好感效应。学生的情感容易在行动中反映出来。如果一位学生因受到某位老师的斥责而产生畏惧感,那幺他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是不会感兴趣的;反之,若一位学生因事受到有关老师的表扬和赞赏,那幺他会喜欢这位老师而喜欢该老师所教的学科而积极主动的学习。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应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对学困生采取少一点“威严”,多一点“亲切”的方法,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意在教与学中产生和谐的共鸣,也能增进相互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数学老师”进而喜欢“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

2.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激发主动学习兴趣。“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有意义、有趣味的问题有其独特的魅力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促使他们为之绞一番脑汁,费一番苦心,探索它,求解它,所以课堂上应根据该节课的内容,精心巧妙地设计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发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感到新奇,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另外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利用课外活动讲数学家的故事,猜数学谜语,针对学生喜胜不服输的心理,结合教材内容开展竞赛和游戏,这些活动都非常受学生欢迎。适时地把学生引入课堂或课外活动中,可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三、优化教学过程,培养主动学习兴趣

1.消除学教“相离”现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学教“相离”现象较严重。所谓学教“相离”现象,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造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学教“相离”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教“相离”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关”,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汲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学生代表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

2.精心设疑质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因为对某些现象觉得奇怪,不明白究竟是为什幺,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可能将学生的思维状态进入“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如:教“商不变的性质”时,教师可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结论并进行基本练习后,出示下面两道题:①1050÷25=?②3500÷125=?教师指出这两道题直接口算是有一定的困难,但如果灵活应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就可以很快地计算出结果。这个问题及时掀起学习的热潮,学生展开讨论,很快就得出正确答案:①1050÷25=4200÷100=42;②3500÷125=28000÷1000=28.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有意识地设障立疑,使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了他们浓厚学习的兴趣。

培养孩子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是利用一切媒介,使孩子的眼、目、口、手、脑活动起来,参与到数学认知活动中,最大限度地调动良性情绪,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和谐地认识数学世界,发展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