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红

摘 要: 在小班化教学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效率最优化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关键词: 小班化 兴趣 高中英语

2012年9月6日,南京市教育局正式启动高中小班化教育学校试点,我校成为首批“南京市普通高中小班化教育改革实验学校”,至此我校从高一至高三,每个年级都实行小班化模式,每个班级的人数控制在35人左右。小班化教学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基础教育阶段普遍采用的教育发展模式。它以班级生数较少为基本特征,本质是一种教学面向学生个体、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自由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使每个学生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享受均等的最好教育。对于生源相对较弱的文枢来说,如果全面落实小班化教学,可以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剂有效的灵丹妙药。这一阶段,英语组老师通过参加学校课改试验小组进行实践研究和参加课题——“小班化”背景下“少教多学”理念引领的高中生课堂主动性培养的实践研究,进行理论研究的两条路径双管齐下,并利用小班教学时间、空间相对充裕的特点,发扬我校“关注每一个,关注这一个”的教学理念,创造让学生感兴趣的高中英语小班化课堂。

一、改变传统的座位编排方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作用

2013年6月,为了进一步深入推进我校“高中小班化教育教学试点改革工作”,构建高效课堂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我校成立了课改小组,所有英语组老师都成为改革小组中的成员,一场改革的行动在校园内展开。

首先从外在的形式来看,改变就是学生座位编排方式的变化。座位编排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即老师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分组,每组的人数约五六人。我们在分组的时候,既要考虑男女生比例,又考虑各小组英语水平的平均,也就是说,分组时特地把基础好的学生和相对来说较弱的学生以及爱发言的和不爱发言的学生,活泼好动的和安静的学生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每一组学生都给他们的组起了一个喜欢的名字,这就便于教师指导和监控个小组的学习活动,方便各小组汇报活动成果并开展小组间的竞赛,方便老师及时给出激励性的评价。

分组合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其实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才是我们的目标。于是我们根据学生个体不同的特质进行组员的角色定位,设置leader,recorder,writer,guider,reporter,speaker,designer等不同的角色,使每个组员各司其职。例如在一节写作示范研究课中,最后的知识反馈阶段我们设计了Group activity and Presentation这个环节,即老师给学生10分钟时间,分小组讨论并写作,我们规定group 1和group 2写para 1;group 3和group 4写para 2;group 5和group 6写para3,最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本小组的作文。虽然要求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可是老师在设计教学案的时候多了一个心眼,要求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写的句子后面标上名字。如果觉得自己的句子比别人的好,可以写在后面,这样的目的是保证组内每一个学生都有事情可做。同时我们规定评分规则是:

1.无主题句(-2分);

2.好短语(+2分);

3.正确的句型结构(+3分);

4.无衔接词(-2分);

5.书写不清晰(-5分);

6.组员参与人数多(+3分);

7.句型句式丰富和句子较多(+3分);

8.发言的同学声音洪亮(+2分);

9.认真批改别组作文的小组(+3分)。

我们发现在实际的课堂小组活动中,每组书写好的学生执笔,口语好的同学展示,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对基础较弱的组员进行指导并对句子进行修改,这样一来一些学习疲沓的学生出于团体利益不得不认真学习。原先课堂中传统的“学生从听中思考和从听中接受”的学习行为变为“感知、分析、交流、讨论、展示”的过程。其实座位编排方式的变化意味着学生学的行为的改变,同时表明我们构建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堂的决心。

二、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学生为主的课堂

在进行课改试验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希望每一个学科都能创造有本学科特色的、实用的、符合我校学情的、能在平时的课堂中有效操作的课堂模式。英语组的老师们经过热烈的讨论和研究,制定了不同年级的研究重点和奋斗方向,并且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我们认为高一年级的重点应该放在初高中衔接上,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设计尤为关键。老师在备课时提问内容要紧扣教学目标,同时推动深度提问,并且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还要照顾不同能力的学生;高二教师则重点进行阅读第一和第二课时的课型模式的研究;高三的重点是作文和试卷评讲课型模式的研究。

在高二阅读第二课时的课型模式研究中,我们设计的教学流程为:

从以上的流程中不难发现,每一个环节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学生, 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就是想方设法地使学生与知识的间接关系变为直接关系。

例如,在高二M6U3“The UN-bringing everyone closer together”这一课中,任课教师先通过展示联合国形象大使图片的方式,带领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具体内容,然后通过“What qualities made them be chosen?Who is your ideal candidate for the Goodwill Ambassador?”等几个问题引入本节课的重点。我们来看一下老师给出的例句:

这几个问题看似简单,可是在此过程中,我们认为教师教的行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不再是传统的叙述、解释知识,而是由讲知识变为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老师所选的话题都是当下学生比较关注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所以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一直在想学、能学的状态下进行。同时适时地分小组讨论,如找出课文中你认为好的有用的词组和句型等,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成功有效的课堂模式中,老师一定要学会策划活动,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例如,在这节课的知识应用环节,任课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类似于作文但又不是作文的题目,这个题目分为两个部分设计成学案,1-3小组讨论第一学案,4-6小组讨论第二学案,之后选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的作品,课后所有学生根据各小组的展示整理成作文。以下是学案之一:

我们发现本学案不仅包括了本节课的重难点,还成功让学生了解了JinXin book Fund。

又如,我们研究的高三作文与阅读课堂模式为:

对于不同课型模式的探究,让全组老师对小班化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增加师生、生生的互动空间,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最多、最深入和最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所以我们要努力使课堂活动化、个性化。

三、合理使用讲学案,彰显小组合作特色

讲学案的设计和使用离不开集体备课,英语组开展定时定点定人的备课组活动,除每周一上午的市区教研活动外,每周三下午第二节课是英语组固定的备课时间。备课组内资源共享,分工合作。每个单元由一位老师负责,并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中由该位老师主讲备课思路及单元的重点、难点。负责的老师必须精心备课,列出每单元的知识框架,突出知识的重点、难点,并配上精心挑选的、与本单元知识相关的习题,制作成课件。做到统一教学和复习进度,统一教案、课件、练习等,教学上既有所统一,又各有特色。在小班化的背景下,我们更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在此过程中,学案既要有自主学习(课前预习),又要有合作探究(课中讲练),还要有自我小节(课后反思)。同时学案的设计要难度适中,不能让小组合作只成为部分优秀学生的个人秀,让后进生成为配角。每一个学案中我们都要设计每组必答题、小组抢答题、组组合作题,每一节课中的基础题和每一个学生都要求掌握的知识都成为必答题。我们的讲学案设计宗旨是不要让学案成为摆设,不要让学案只成为一种形式,要合理有效地实用,同时也要彰显小组合作特色。在不同的课型中,有时各小组的学案是一样的,有时根据任务的不同而不同。

四、疑惑

1.在如今的教学中,由于知识量大课紧,小组活动的开展有时会使教学内容不能及时完成,该如何处理?

2.在教学中,传授起到不小的作用,如何处理好传授知识和自主探究的关系?

在接下来的课改试验中,我们将重点进行阅读课第一课时和语法课型模式的研究,全组老师将一如既往地热情地参与到其中,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幸福每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