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静

摘 要: 在研究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过程中,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指导下,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从整体上对复杂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逐步创立了一个以科学方法论为思想基础,用辩证的、整体的观点,研究教学的整个过程,把教学过程看做一个有机整体。其本质就是,以系统的观点承认整体与部分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这种辩证关系,在研究方法上就坚持分析与综合的统一。高职体育教学过程最优化正是设计组织和调控体育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它以一种成熟的理论指导实践,又以成熟的经验丰富理论,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教学最优化 高职体育

1.教育教学最优化背景与内涵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为提高教学质量、防止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形成的。这一理论要求重视研究学生,摆正教与学的关系。

“最优化”观点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真理具体性的学说为根据的。最优方法视情况而定,简单地说一种方法在一种情况下为最优,在另一种情况下未必为最优。其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实质是,教师拟订教学方案时要选择教学效率高的,并且应兼顾教与学的效率。即教师目标明确的教学方面的最优化和学生有意识学习的最优化相结合①。这里巴氏所谓的最优化并非理想化,而是指在一定条件制约下所能达到的最佳效果,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②。

2.高职体育教育教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遵循高职体育教育教学基本规律,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主,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合理运用教学过程的控制反馈规律及教与学辩证统一的规律,指导高职体育教学。

3.优化高职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和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在这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现代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体育作为高职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体育本身又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高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现今高职体育是体育教育教学的一个分支,从客观上不仅要求对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水平有所提高,而且包括心理素质的提升和社会适应性的增强。然而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如教学器材匮乏,教学手段陈旧,教学内容与形式不足以支撑教学目标,等等,现代化的体育教学需要打破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探寻教学最优化的方法与策略。

4.针对优化高职体育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与对策

4.1对国内高职体育教育环境综合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体育教学重视体育技术、技能的学习,体育理论教学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现有高职体育教学故步自封,与外界交流较少,从而限制了体育教学现代化改革的步伐;高职体育教学环境滞后,亟待改善,源于资金短缺及相关管理人员重视不够;高职体育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教学工作量严重超标,继续教育机会极少,且不能自主选择所培训内容;高职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技术目标,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高职教育忽视体育教学对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高职教育忽视学生体育技术再学习能力的培养。

4.2针对问题,对症下药,改进提高并逐步优化教学。

提升高职体育教师队伍的教学素养,加大对外培训力度;为避免体育教学故步自封,加强对外交流,掌握教学前沿的最新资讯;针对高职体育师资力量薄弱的特点,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高职体育教学目标与学生兴趣相结合,注重体育技术再学习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中深入理论学习;高职体育教学目标需加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高职体育教学资源需加大整合力度,各个学校形成互助互学的良好氛围。

5.高职体育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与策略

优化高职体育教学,遵循教学原则,顺应师生特点,使得教与学科学合理地融为一体,形成一套开放的具有高职体育教学特色的方法系统,以促进体育教学发展。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在今天有借鉴作用,研究其理论优化体育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体育教学过程的方法与策略主要从设计体育教学方案,优化体育教学,加强体育教学管理与调控,以及体育教学效果的评价三方面入手。

5.1根据教学原则与目标,设计教学方案。

5.1.1根据教学任务及目标,根据高职学生特点,选择适当教学内容,重点内容应突出,应注重技术教学的系统性,根据教学任务与目标,可将教学实践整合成几大模块,如心理拓展团队合作模块,职业体能训练模块,专业技能提高模块,体育竞赛模块,等等。在教学实践中可不断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最优教学方式。

5.1.2根据体育技能学习的不同阶段,比如认知阶段、初始阶段、巩固提高阶段、熟练阶段等采用不同教学策略,各个阶段有其各自教学任务,但又互相渗透、关联、影响。可采用专家访谈,一线教师访谈,高职的授课学生访谈,以及高职体育教学实践的实验数据分析,等等,优化高职体育教学。

5.1.3优化课堂结构,即复习—新授—练习—纠错—巩固—总结—布置课后练习任务的顺序。传统优质结构不能丢,但可以根据教学要求改革创新。复习内容可综合采用纠错法、完整练习法、分解练习法、分组教学法、游戏法、对比法等;新授内容可综合采用示范法、分解练习法、情景设置法、发现法、直观法、诱导法、讲解发、启发法、辅助练习法,分级教学法、程序教学法,个体指导法,小组指导法,等等;巩固阶段可综合采用重复练习法、设定条件法、竞赛法、强化法、完整练习法,等等。在发展学生柔韧、灵活、力量、速度、灵敏五项身体素质水平时,可采用持续法、间歇法、游戏法、负重等更为多元的方法,以达到预期目标;体育理论可采用问答、讨论、讲解及各种多媒体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互相渗透和补充,必须综合运用,以形成一整套的科学而合理的方法系统,以提高学生体育技术技能及身体素质水平,从多方面提升学生健身能力、心理承受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5.1.4加强教学形式、手段、内容的完善与革新,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上课环境。教学形式可根据教授对象酌情采纳;教学手段在保证课堂高效率的前提下,适当革新,以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加强其学习主动性;教学内容应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内容应丰富,难易度适当,负荷量科学合理,以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综合发展,并兼顾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与意识培养。

5.1.5高职体育教学采用因材施教原则。这里的因材施教是指体育教师从教授对象的实际特点出发,使体育教学内容的难易度适合其接受能力,兼顾学生各自特点与差异,使每个教授对象都能得到最佳发展。一般可采用分级教学或是小组教学及针对个人的辅导形式。因材施教原则对实行个性化教育教学,对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十分有利。

5.1.6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寻找适合高职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案。当下高职学生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自控力弱,学习动机水平相对较弱,但处事灵活,易于沟通。针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学应主要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逐步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在课内与课外,学校老师应关爱学生,使其感受到来自学校、课堂集体的温暖,增强其归属感和培养合作意识;课堂上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升学生内部与外部的学习动机水平,使其学习主动性增强。

5.2优化教学,增强高职体育教学管理与调控。

5.2.1体育教学兼顾师生活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确保教师主导地位,教师把握并引导课堂整体走向。教师提出问题、引领学生观察与思考、组织学生体育技术技能练习,技术疑点解答,技术技能的评价分析、总结纠正与完善。学生对教学活动做出反应,并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发挥主体作用,这种主体作用通常体现在:练习—纠错—分析—讨论—总结—提高等环节。

5.2.2强化教学效率,选择较为适合的教学内容,进度与时间安排,减少无效组织管理上的时间,强调任务时间部分。

5.2.3课外加强教师心理学素质的培养,课内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营造师生互动,能够充分自我展现的课堂氛围,建立民主合作关系,创造相对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

5.2.4加强教师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继续教育。

5.2.5优化体育教学环境,其中包括场地环境和人文环境,加大场地投资力度,使得场地环境更加安全与人性化;使得人文环境更加丰富多元,以开阔师生眼界,促进体育教育教学改革。

5.2.6突出高职特色,职业体能素质培养与教学相结合。

5.3高职体育教学效果评价,针对教学反馈,指导高职体育教学。

5.3.1高职体育教学效果评价主要包括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外部评价是指教学管理者及本专业同行评价,内部评价是指教师本人和上课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针对教学的效果评价,其中包括教学与学习两项内容的评价。其中教的方面主要看教学是否准备充分;教学任务实现情况;教学内容选择的合理性;课程结构如何;教学脉络是否清晰;教学是否和教学目标相符;教学形式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学方法是否适当;教学效率如何,教学手段的选择;对学生的评价是否能够促进教学;对学生的心理负荷是否适当;教学中有效内容量是否合理,等等。学的方面主要看学生主动参与程度;与教师配合程度;对教授内容的感兴趣程度;学习参与方式;学习策略;学习动力,等等。以上均可以通过设计教学量表,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相关人士提供客观依据,不断优化体育教学过程,促进高职体育教学水平提升,提高教学质量。

5.3.2教学效果反馈,指导高职体育教学。针对高职体育教学效果反馈,找出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逐一突破,改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优化体育教学。

注释:

①[苏]巴班斯基,等着,利兰,译.教育过程最优化问答[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1.

②杨汉麟,主编.外国教育实验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第一版):642.

参考文献:

[1][苏]巴班斯基,等着.利兰,译.教育过程最优化问答[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1.

[2]杨汉麟,主编.外国教育实验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第1版):642.

[3]刘志红,王淑英.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普修课教学优化设计与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4]吴志超.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

[5]杨英,等.太极拳教学优化设计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