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红

摘 要: 三四岁的孩子母语水平高,其原因主要是生活的大课堂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在与父母、亲友、伙伴的交流中,很自然学会了语言。语文课堂呼唤生活的回归。如何让语文识字教学与生活“链接”呢?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链接生活

一、优化环境,营造识字氛围

1.课堂识字环境的优化与创新

课堂识字环境对学生良好的识字活动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样识字环境布置得富有特色、有变化,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及创新意识的启蒙有着画龙点睛的妙用。墙壁上可以是五彩的画,刚开始,我们的墙上贴的是一棵识字大树,学生可以把课外认识的字写在彩色纸上,做成各种水果的样子。为了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生字,有时水果上的字是课本里面的,这时,大树就成了“识字大擂台”。课间有空的时候,小组长就带着小组成员到大树前打打擂,比比谁是“识字大王”。识字墙上的图案画面要经常换换花样,在营造识字氛围的同时,更多的是吸引学生的目光。我们是这样分类的,按结构分类(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按字的偏旁分类,还可以按照文具、水果、交通工具等分类,到了二年级,有时按字的词性分类(动词、名词、形容词、量词),还有按照造字方法分类(象形字、形声字、会意字、指事字、)。另外,教室里所有物品都可以标上注有拼音的汉字,如:窗户、玻璃、前门、后门、黑板擦、投影仪、录音机等,让学生一进教室就像进入了汉字王国。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汉字信息,而且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来识字。

2.校园识字环境的优化与创新

校园,是学生平时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根据低段学生无意注意、无意记忆占优势这一特点,巧妙妥善地利用这个环境,能使学生的识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们在校园里,凡是学生能看到、听到、接触到的地方,都应该营造良好的识字环境,“让校园中每一个事物都会说话”。具体做法如下:(1)给花草树木插上牌。校园的花草树木,春夏秋冬,各有不同,是学生爱看的景观。给它们插上牌,写上它们的名称、生活习性、生长过程等。这样既让学生在玩耍观赏之余自然而然地识了字,又学到了知识,同时陶冶了情操。(2)办好黑板报、宣传栏。学生喜欢看黑板报、宣传栏。因此,班级的黑板报可以根据学生每个阶段的识字需要,适时地刊出各种韵文、学生习作等。在识字教学中,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各种展览,为学生的识字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如:优秀习字作业展、优秀作业展、优秀作文、优秀摘录、手抄报展等。不仅如此,校园文化中的汉字还为学生提供了导向,更有内在的文化底蕴,激发了学生对学校的热爱。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量这幺大,识字课堂中如果不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那幺他们对学习很快会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用肢体、手势“手舞足蹈”,形体的动作能带动思维的火花。比如:在教学《操场上》一课时,我编了一段体操儿歌:一二点点头;三四转转肩;五六扭扭腰,七八踢踢腿。当孩子们尽情地欢跳时,为什幺打球的“打”、拍球的“拍”、拔河的“拔”都是提手旁,而跳高的“跳”、跑步的“跑”、踢足球的“踢”都是足字旁,答案都明明白白地写在了孩子们的脸上。我们在课堂上还可以开展“找朋友”、“摘苹果”、“送信”等游戏,这些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发展他们的肢体运作智慧,使学生在游戏的情境中兴趣盎然地识字,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同时,开展“争当小老师”活动,把识字变成一种乐事,把识字过程变成一个创造过程,组织学生开展广泛的“争当小老师”的活动,引导他们自己创造识记方法,编字谜,编口诀。如学了“胡”这个字后,学生纷纷开动脑筋,在“小老师”活动中,尽显风采。有的学生给同学猜谜:“天狗一口想吃了月亮。”这样的学习会使他们越学越有趣,越学越聪明。

三、激励学生,培养自信

自信心就像一个人的耐心、恒心、爱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同样需要唤醒与点燃、培养与锻炼、实践与坚持。在课堂上,教师应运用多种激励方式点燃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让它成为一个人可终身受用的能力、品格、素养。比如:在听客车厂子弟小学谢迎新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时,对于学生的发言,谢老师总是用“OK”、“真棒!”或伸大拇指响应。当学生不敢表述时,全班学生会一起呼喊本班的奋斗口号:“我能行,我最棒。”被鼓励的学生像汲取了信心和勇气,声音洪亮地说出了看法。最让人感动的是,让学生评价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时,一位较差的学生这样评价自己:“老师,我觉得这节课的内容有点深,我比较笨,没学会。”谢老师马上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孩子回答出来了,谢老师高兴地说:“孩子,这就是你的收获,你又进步了,你一定会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我禁不住看了孩子一眼,他那懊丧的神情不见了,眼中流露出欣喜、自信、感激的神情。可以灵活运用激励方式,诸如:眼神赞许、颔首、伸大拇指、微笑、抚摸学生的头等动作,也可以用“你真行”、“真棒”、“好样的”等语言,还可以用评选“小能手”、“表现奖”、“创新奖”等。

四、立足生活,与社会衔接

1.识字的温床。每个人从出生就开始了学习,从熟悉环境,认识父母,到学会说话,接触汉字,无一不体现了人的学习过程。家庭生活中有意识地进行识字教育,在儿童0~6岁时表现得尤为明显。走进了新课程,我们更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父母就是孩子最伟大的老师。也许,不经意地在诱人的零食袋上随手指点,孩子却在无意中认识了不少汉字。也许,在电视屏幕上信口逗逗,孩子却在娱乐时对汉字产生了兴趣。

2.在日常社会生活中识字。许多字的认识都来源于日常生活,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事物,如:路牌名、车站名、商店名、商品价牌、广告牌、电视节目名称等,可引导学生利用这些事物在生活中识字,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多认识汉字,还可以在识字中得到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识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社会上一些招牌、标语、广告上常常出现一些错字、别字,它们很容易误导学生。我们可以通过找错别字等活动,把不良的环境变成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的一个教材。总之,社会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孩子每天要接触人,接触社会,接触各种各样新鲜的事物,他们在交往中学会交流沟通,发现其中识字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