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维

摘 要: 4—5岁小班幼儿的绘画还处在启蒙及涂鸦阶段,在这个年龄阶段绘画兴趣及能力的培养对幼儿今后的影响非常大。为他们选择适宜的绘画活动内容,能激发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的热情,从而促进绘画能力的真正提高。他们的作品充满想象,富有创意,往往能反映幼儿内心的真、善、美。文章提出引导小班幼儿“自主绘画,乐于创作。”让孩子们在画画中流露真情,释放自我;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自由的空间里尽情地创作,并巧妙利用绘画活动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关键词: 绘画创作 幼儿 个性发展

对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美术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孩子们喜欢在游戏中自由探索,大胆表达,不断创造。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训练幼儿的技能技巧,在这样的模式下,幼儿不需要开动脑筋,只需要模仿老师的画法。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美术活动促进幼儿个性发展,那幺如何激发幼儿美术兴趣,使其有利于幼儿个性发展呢?

一、抓住年龄特点,让个性“学”起来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当他们不会洋洋洒洒挥笔作书,而言语又不足以表达时,他们便依赖画笔表达自我。然而,成人往往以成长的技法拘束孩子,为他们积极创造临摹的机会,让孩子们模仿自己陌生的绘画语言。幼儿在被压抑、被领导中如何真正喜欢画画呢?因此,本学期我们力求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绘画天地,在绘画中做到多理解、多赞赏、多引导,帮助幼儿不受技法拘泥,不求横平竖直,色彩规矩,画面干净,努力呵护孩子一生最宝贵的财富:个性创造。

如:小班美术活动“泡泡”中,教师可以先让幼儿玩一玩泡泡,使他们对泡泡有初步感知,为接下来的绘画打下基础。接着教师示范吹一吹泡泡,握着幼儿的手让他们尝试一下,体验吹泡泡与追泡泡的快乐。这些尝试都使幼儿很感兴趣,记得就更牢。幼儿绘画时,因为有了感知与尝试,就能很好地握着笔,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绘画。这样的绘画对小班幼儿来说是一种由玩到画的过程,他们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线条练习,学得轻松,掌握得更好,并且始终保持绘画的兴趣,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二、营造课堂氛围,让个性“动”起来

在每一次的绘画活动中,我们都会在活动结束后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评价活动,并对一些较为突出的作品作出表扬和奖励,同时鼓励更多幼儿积极创作。另外,我们会关注国内举办的一些幼儿绘画大赛,组织幼儿积极参与这些比赛。我们班孩子还参加了学校的绘画展,在长长的画布上,全班孩子共同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一幅很大的作品,他们自己把这幅作品命名为《硕果累累》,看着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学校门口,他们可开心了,放学时,都会拉着爸爸妈妈的手去看看去摸摸,并骄傲地告诉爸爸妈妈:“这是我们班小朋友一起画的。”家长们看了也很开心。

每次我们班都会及时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室外展板上。现在在我们走廊的室外展板上,贴满了孩子们的作品,我们还为每一幅作品写了一段说明,把孩子想说的也写了上去。还有更有心的家长帮孩子在作品上写了一段充满童趣的介绍和作品名称。看着孩子们的这些作品,觉得孩子们的能力真的不可估量。每到学期末,我们班还会将幼儿一学期的作品装订成册,发放给家长,让家长也一起感受孩子的成长与进步。家园携手,为孩子创设更好的创作平台,使孩子在绘画活动中充满激情,快乐创作。

三、依托丰富材料,让个性“炫”起来

平时的绘画活动中,我们最常用的绘画工具就是水彩笔和油画棒,随着幼儿色彩造型能力、审美意识的提高,已不满足原有材料的局限,他们把目光放到了身边可利用的一系列物品上,如:蛋糕盒、盘子、纸扇、纸带、手绢等。所以,我们在绘画中又为幼儿提供了多工具作画,如:鞋子、塑料管、木棍、毛笔、水粉、宣纸等让幼儿随心所欲地创作。像“成长的足迹”、“太阳宝宝”等作品,由于作画工具与材料多种多样,作品风格也迥然不同、斑斓眩目。

1.纸盘画——“七彩纸盘鱼”。活动一开始,我就让幼儿知道纸盘鱼是用纸盘做的。在操作中,他们非常认真、仔细,特别是一些平时比较懒散的孩子,也十分乐意进行创作。孩子们的专注是内心情感的流露,而不是教师意志的体现。多手段作画已成为幼儿绘画的新天地,在这里的每一次都让幼儿感到新奇和跃跃欲试。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多种绘画工具进行创作,不光“一物多画”,甚至可以“多物多画”,创作出来的作品画面就更为生动和丰富了。

2.脚印画活动——“成长的足迹”。为了让孩子们知道小脚不仅会走路、会跳舞、会踢球,还会画画。我准备了红、黄、绿三种颜色供幼儿自由选择。在老师的鼓励下,每位幼儿都在白纸上印上了自己的脚印,并且兴奋不已。不一会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展现在大家眼前。红的、黄的、绿的相互交映,好像在说:“快看呐,秋天好漂亮呀。”

四、重视作品评价,让个性“乐”起来

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的方式很多,除了老师评价之外,还可以引导幼儿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欣赏。实际上,自评过程也是幼儿对自己绘画意图重新梳理与反思的过程。同时,幼儿在这一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有价值的想法,都是他们进行再创造的灵感之源。幼儿对作品的评价即使很稚嫩、很不专业,但只要能找到自己的不足,发现其闪光点,表达出他们自己的真实感受就足够了。一般来说,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对于自己的作品很欣赏、很陶醉,而对同伴的作品关心甚少,这和他们的心理“自我为中心”的特点是相符的。因此我们在每次活动结束时都要适时地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最初以老师为主,慢慢地引导幼儿评价同伴作品,逐步树立起“我能干,大家都能干”的意识。事实上,让“幼儿早一点地学会评价自己的作品,就能早些体会到艺术所带来的自我满足感”,这种满足感给予幼儿的不仅仅是一时的心情愉悦,还有对自我的信心,对艺术的兴趣和强烈而持久的学习动机。而且评价本身就是完整的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会评价能使幼儿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美术活动完成得更好,从而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提高美术学习能力,真正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要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幼儿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想方设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给予每个幼儿被肯定的快乐,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用心呵护发展幼儿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美术活动的乐趣,自由地探索、大胆地表达、不断地创造,从而不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瑞芳.浅谈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认识[J].才智,2010(06).

[2]康燕玲.如何做好幼儿的绘画指导[J].考试周刊,2010(06).

[3]孙桂芹.激发幼儿绘画兴趣培养幼儿创造能力[J].好家长,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