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倩

摘 要: 高中英语互动型课堂的探究要从处理好几对课堂教学的基本关系入手,如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生本关系,在调整几对基本关系的基本框架下,很自然地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双方互动的目的。

关键词: 高中英语 互动型课堂 交际性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交流的特殊性决定了高中英语课堂不是传统的说教课堂,必须是老师与学生紧密互动的课堂,否则就失去语言学习的真谛与本质。下面就如何体现这种互动或者说如何打造真正的互动型高中英语课堂进行探索,以与大家分享。

一、互动型课堂的基本:几对关系

互动型课堂是决定高中英语高效与否的关键,决定了高中英语课堂的氛围与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首先,我们要注意这样几对关系:

1.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是师生关系。我们的课堂就是在教师的预设组织下进行学生活动的课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主体,无论哪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教学效果与课堂实绩。在这一关系中,师生关系中的交往既受教育规律支配,又受师生双方各自心理活动的制约。具体的师生关系一经构成,双方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教师不能放弃学生,学生也难以挑选教师。此外,师生交往的心理相容性高于一般的人际之情,交往的内容有知识、有人格。教学双边活动在对应关系中进行,互相促进,相互约束。由此可见,师生关系是决定教学成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关系中,如果教师没有发挥主导作用,或者说学生没有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都会毫无疑问地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生生关系

课堂教学中另一对重要的关系是生生关系,这对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效果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生生关系不仅关系着课堂教学的理念问题,还关系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这是衡量现代课堂高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高中英语课堂的互动性不仅要体现这种新的课程理念,更要通过生生关系的互动来切实顺应学科的规律。如在教授Unit2“Growing pains”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环节:请学生自己先说出自己的pains,然后在小组中把本组所有学生的growing pains总结出来,并最终展示出来。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切身体会表明自己的烦恼,一方面是引起其他学生的情感共鸣,另一方面是用学生共同的话题激发所有学生的表达愿望,也就是说,可以激起所有学生交际或交流的本能,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交流欲望,让生生关系在课堂教学发挥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做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种交互式的课堂交流让学生学会交流。

3.生本关系

这里所说的生本关系是指教材或教学资料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除了教师、学生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教材与其他辅助性的教学资料。这对关系处理的好坏对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关系着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因素之一。

在处理生本关系时,首先我们要充分了解教材,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以教材为基础,适当地拓展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不能用拓展性的材料取代教材,否则就是本末倒置,会对课堂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教授Unit2“Growing pains”时,我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烦恼表达,即找个教学的突破口,创设一个所有学生都能参与的情境。没有把教材中的“烦恼”丢弃,而是在教材的基础上要求训练,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知识掌握情况,适时地引导学生运用教材中的语言表达方法与技巧。如一个学生在表达时,不知道怎幺表达自己的“烦恼”,我引导说,此时不会表达时怎幺办呢,我觉得可以借鉴别人的表达,他立刻借鉴教材中的表达,这种引导式的自我表达要比教师完全讲授来得更自然,使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更有效果。正所谓“我参与,我理解”,也就是说,学生因为需要而自我寻求解决往往是其更容易接受的东西,也是其更容易理解的东西,如此记忆、理解、运用的效度就会很高。这在我们的教学中更容易体现,也更容易体现互动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特点。

二、互动课堂的根本:注重交际性

首先,课堂是教师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思维与行为的活动时空,由于教学相长,在课堂上师生都在相互影响,彼此沟通,以对方活动调节自己的活动。比如在探究活动中,教师通过一个预设的活动引起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活动,学生就是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探究回应教师的预设,学生的这种思考与探究带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这种个性可以影响老师的教学预设与教学行为。这就是师生互相影响的过程,也是师生关系体现的最直接的地方。如果不是采取合作探究的形式,而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的这种交际性就很难充分体现,传统课堂就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教师讲什幺,学生就接受什幺,学生哪里有疑问或是有自己个性的思考,教师很难发现进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修正与完善,那幺互动型课堂就无从谈起。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灵活多样的技巧体现互动。如教师的眼光环顾全场,对着学生的眼睛说话,那幺他们就不会产生“局外人”、“被冷落”的感觉,而会时时感到自己和教师在很好地交流。也就是说,教师的姿态,一个有意识的手势、侧身、走动或表情,同样会给学生一定的影响,使他们意识到教师就在他们中间,同他们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