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琼芳

摘 要:要想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最重要的就是加强道德和法治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今,在小学课堂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已经开始向生活化方向发展,这也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想认知,更能让学生具备自我辨别、自我认知的能力,塑造正确的“三观”。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

社会的迅猛发展,给教育界带来了巨大压力,要求教育界必须尽快进行改革。在以往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理念和方式都过于陈旧、落后,教学效果较差。如今,教学生活化已经开始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喜爱与推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作用

当前,教育界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涌现出了一大批新教育思想,为我国的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诸多新教学方法之中,生活化教学的作用十分突出,极其适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收获良好成效,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下列两个方面:

其一,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够缩小理论和实践的差距。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因为这门学科的理念过于抽象,教师的教学又过于生硬、呆板,小学生在学习时会觉得这门课程缺少人情味,从而对他们的理解和学习造成阻碍。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当课本中的内容被生活化了之后,原本枯燥难懂的知识,一下子就变得生动、活跃起来,和学生之间变得更加亲切。同时,融入教师的合理引导,就可以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融合,学生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相挂钩,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其二,应用生活化策略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活跃整个课堂的氛围,做到寓教于乐。基于小学生的特点,对其而言,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化教学恰恰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原本乏味的课堂中引入生活化元素之后,小学生会感到知识一下子变得生动、活泛起来,也更愿意进入课堂学习中。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策略

1.教师应充分认识生活化教学

首先,教师应该充分学习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相关理论,全面认识教学生活化的内涵,意识到这种方式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要控制好生活化的尺度,如果和生活有关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占比过重,那幺就难以在课堂中营造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氛围,虽然学生在学习中会觉得非常新奇、有趣,却难以真正掌握课本中的相关知识。其次,教师必须掌控好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深度,时刻关注社会热点新闻,特别是一些热议的道德与法治事件,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引入这些事件,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接着带领学生明辨道德标准,向学生讲解基础的法治知识,帮助小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2.构建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情景

小学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必须认识到小学生首先具有情感需求,之后才有知识需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合理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要想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就应该积极创设教学情景,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中引入更多他们感兴趣的生活内容。例如,小学生喜欢看动画,就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展示动画小视频来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注意力会牢牢集中在课堂上,从而自然而然地跟随教师的引领走入道德与法治学习中。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大多比较抽象,对小学生来说理解比较困难,所以他们在学习时也缺少足够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要在课堂中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构建高效、有趣的生活化教学情景。如教师可利用角色扮演的模式,让学生扮演一些道德法治事件中的主角,让其身临其境,感受道德与法治的作用和重要性。

3.寻找教学和生活的联系

从根本上说,道德与法治教学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教师也应该尽可能地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教师在对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研读时,应该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寻找生活中的相关素材。生活化教学非常重要的就是可信度和真实性,只有做到这两点,才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正感悟到学习的乐趣,更乐于进行自主探究。此外,学校也应该加强对教师的技能培训,鼓励教师之间进行相互学习,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更有效地在课堂中融入生活化教学,帮助学生找到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现象,思考背后的问题和意义,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三、总结

总之,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必须积极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不断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从小就能够形成正确的三观。

参考文献:

[1]张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策略[J].读与写,2020,17(34):34.

[2]陈亚屏,张素垠.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20(64):109-110.

[3]石志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12):15-16.

编辑 乔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