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鹏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目标已经不再局限于教材中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对小学生的自身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进行针对性培养。尤其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对其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作为研究背景,探讨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上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

数学学科在小学教学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生在学习该门学科的过程中,对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都能够起到良好的培养作用。教师作为数学课堂上的引导者,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小学生建构针对性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情境,最终使小学生能够提升数学学科的学习水平,还能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想全面激发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首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年龄特征,从班级中的学生群体喜闻乐见的主题入手,将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全面激发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充分增强小学生的学习驱动力与探究热情,让小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而全面激发小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位置”时,教师可以班级中的学生群体作为探究主题,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在班级中都有自己的位置,那幺请大家来思考一下,我们班的班长A同学在什幺位置?请大家独立思考一下,并将自己的描述方法写在纸上。”在探究主题抛出以后,小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教师可在学生思考过程中,对学生的思考过程与思考状态进行观察,在5分钟过后,教师随机点名3名学生发言。其中有一个学生运用画图的方式,将班长的位置画在纸上,有的学生说班长在第4排、第3行。还有的学生说班长在右数第3行、第4排。学生发言完毕以后,每个学生的描述都正确,这是教师可引出位置的统一表达方式。通过这一教学情境的建构,能够让小学生在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全面激发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周围的环境因素影响非常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课堂教学环境的建构与培养,使小学生能够在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与交流,有效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体积”时,教师可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课堂探究情境,使其能够在生动的探究氛围中完成对新知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发18个体积为1cm3的小正方体,引导小组将这些小正方体摆放成四个不同形状的正方体,并以表格的形式,将摆放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体积记录在表格中。在此探究环节结束以后,学生通过对四组数据进行观察与分析以后,能够独立归纳总结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如此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对长方体体积的掌握水平,还有效提升了其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通过课堂巩固环节,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应积极在课堂的后半部分为学生建构针对性的课堂巩固环节,使小学生能够通过对课堂随堂训练的思考与解题,对本课程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梳理与整合,如此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本节课程的学习水平,还能够全面提升其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时,教师可在新知讲解完毕以后,为学生创设一个课堂反馈练习环节,引导学生对教师建构的习题进行随堂训练,使小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将本节课程所学习的图形的旋转、平移等不同知识点进行再次巩固与深化,最终使小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系统的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阶段是学生提升自身综合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上为小学生建构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是小学生能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实现对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最终有效增强小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何添福.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21):22.

[2]周楠.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以扬州市三所小学为例[D].扬州:扬州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