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方

摘 要:联想与想象之所以成为作文的双翼,因为它们体现了一个人的记忆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再创造能力等。当你拥有了它们,就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写作起来也就能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关键词:联想;想象;作为;教学;创造

想象与联想能帮助写作者取得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下面就结合一篇学生的习作《温暖的家》来分析。

其一,联想和想象可以使文笔细腻,细节传神。

车停稳了,我们有说有笑下了车,外婆圆圆的身子便从厨房里闪了出来。她一边捞起围裙揩手,一边笑开了:“哎呦,我家囡囡回来了!”喜不自胜的模样,与我讨了个拥抱,又乐呵呵地踱进厨房里去了。有氤氲的雾气从里头慢悠悠地腾了出来,裹挟着浓香扑鼻而来——是幸福的味道。

这段文章中一个“闪”字,写出了老人看到儿孙辈回家时的那份激动喜悦;一个“踱”字,则一方面写出了老人的步履不可能像年轻人轻便,另一方面也写出了老人与外孙女相拥后的那份儿孙绕膝的喜悦满足。

那份联想所包含的记忆力把往事首先呈现在作者自己的大脑,再用语言细细地描绘。纵然文字是朴素的,情感却是浓浓的。这样朴实的细节在名篇佳作中我们会经常看到。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中的这幺一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没有丝毫华丽的辞藻,短短的几行文字却如动人的小视频,成功地展示了父子之间的深情,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相信这样的经典,哪怕再过千年也会引起读者内心强烈的共鸣。

再如,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一个小片段:

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他家里的银子,说起来比皇帝家还多些哩!他家就是我卖肉的主顾,一年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银子何足为奇!”

“攥”“舒”“缩”“揣”,一连串推敲精当的动词,细致入微地表现了胡屠户见财心喜却又假意推让的心理状态,一个市侩的形象跃然纸上。

其次,联想和想象可以使文章内容充实,虚实相生。

一路上也是咋咋呼呼,闹个不停,连路边初冒新芽的柳树都来。风儿吹过,悄悄挟了笑声漫卷到远方。

这一段看似写实的文字,也很好地运用了联想和想象,“咋咋呼呼,闹个不停”“挟了笑声”恰当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初春的柳树、风儿人格化,充分渲染了快乐的氛围,让读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一份独特的温馨。

再如,陆定一的《老山界》中的一段: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幺时候又睡着了。

四个比喻,合理的联想,把不可捉摸的声响具体描绘了出来,虚实相生,以声称静,也反映红军指战员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尤其是“野马在平原上奔驰”“波涛在澎湃”的画面形象地表现了红军的一腔豪情。

其三,联想和想象可以使语言生动,摇曳生姿。

三月天的阳光落在脸上、身上,全像汪在了一泡奶油里那样的,那幺暖,那幺美。

短短的几句,因为运用了联想和想象,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创造了全新的意境。试想一下,自上而下,由天到地,一切的美好,全被奶油般的阳光包裹着,这是何等温暖的家。

再如朱自清的《春》中的一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大小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因为运用了联想和想象,拟人、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加入,这段文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有声有色有味儿,空间顺序自上而下,让人感到春花实实在在美不胜收。

其四,联想和想象还可以让读者去为文章补上恰当的飞白。

“好啦,今年的全家福——”姨父提醒。

“对喔,差点忘了正事!”外婆一拍大腿,露出恍然大悟的憨态。大家哄然笑了起来。“家中一老,好比一宝”,便是如此吧。

这段文字,就有一个飞白,岁岁年年,家人汇聚拍全家福。今年是这样,往年、来年的场景又是怎样的温馨?读者尽管补白。真所谓言尽意不尽。

再如,鲁迅先生的《孔乙己》的结尾: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读者尽可依据前文,想象孔乙己的末路。

当然,想象和联想的能力并非一蹴而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断地运用联想和想象,一定能让写作的灵感涌现,创作出“言人所不言,甚至是人所不能言的”的动人篇章。

参考文献:

[1]李娜娜.想象与想象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4.

[2]李杰.试论学生作文创作中的联想与想象[J].写作,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