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重视地理逻辑思维训练,转变学生孤立地看待事物是地理中考复习的根基。学会有意识地运用地理知识去理解和解析自然和社会现象。思维导图是地理逻辑思维可视化的一个辅助工具,对比传统的文本材料如提纲、教材等,地理思维导图以课程标准重难点为载体,将隐性思维转换成显性的图像,与地图融合归纳。它不仅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知识系统,还可以清楚地显示节点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能有效提高地理中考复习效率,是非常新颖的尝试,不失为一个良策。

关键词:地理思维导图;建构主义;尝试

临近中考,毕业年级的地理复习任务重、战线广、时间紧、遗忘率高。初中阶段地理知识量零碎繁杂,诸多学生和教师纷纷表示千头万绪,无从下手。为了便于全面了解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明确教学重点,加强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地理教育者必须考虑两大教学主张:一是地理怎幺有效复习?学生的地理知识框架是否成型?需要按照每个地理知识模块记忆吗?二是综合题部分怎幺规范答题?

教育家荀子在《劝学》提道:“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笔者调查发现,学习效果好的学生大多都善于借助和利用外界有利的环境和条件,熟练掌握恰当的复习策略,达到“会而对,对而全”的理想结果。

思维导图复习法区别于重复训练、死记硬背的机械性复习,它突出“图像记忆”和“自由发散联想”。奥苏贝尔指出“理解型学习是把新知识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知识不是由教师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思维导图复习法则结合两者的共同点,将地理内在逻辑思维可视化,形成结构完整的知识树,它十分适合初中地理教学,在绘图中历练学生地理学科逻辑思维方式。

地理学科的第二门语言是地图,作为一项特殊工具,思维导图和地图切合初中生心理特征发展,活跃学生的形象感官思维。区域地理学习以思维导图模式贯穿,建构知识点之间内在联系,学生接受学习后,按照授课进度,依次绘制各章节知识点思维导图,形成知识框架,有利于区域对比,避免区域地理的混淆,创设乐学高效课堂氛围;强调地理结构化思考,重视分支与分支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体现学科思维特点。

如何把思维导图运用到初中地理复习环节中?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 梳理型的思维导图整合基础知识

识记大量文字提纲,是多数学科最普遍的中考复习方法,但收效甚微。所以,梳理基础知识要注意提取关键词,简单明了,字数忌多。熟悉教材、把握章节框架,将课标“识记部分”细致提炼成关键字模式,适当留空,逐步补充,防止疏漏。

例如,《美国的自然环境》一节,将识记的知识点罗列为:一河(密西西比河)、两山(落基山、阿巴拉契亚山)、两邻(加拿大、墨西哥)、三海(太平洋、墨西哥湾、大西洋)、五带(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带)等,绘制一幅“丰富”“详尽”的分支辐射式美国思维导图。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每次绘制完一幅主题思维导图,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学生做好批阅与点评。把握最关键的时间点,在学生期盼值巅峰时,精力能达到空前的集中,也是增强学生对地理的学习热情,触发其复习激情。识记要点广“撒网”、重要思路多强调,学生印象深刻,也可借机进行现场绘制比赛,强化学生总结归纳能力,营造良好的合作竞争课堂。

二、 平行式的思维导图解决区域对比

地理基础知识中,有很多相互关联但又互不隶属,平行式的知识点。此时,地理思维导图的优势特性就可以彰显出来。类比的项目纵向联系,横向区分,思维导图一目了然。

例如在复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章,地理区域差异鲜明,教师要善于穿针引线,突出各自自然特征和自然要素中的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巧妙地把一整本中国区域地理书“读薄了”。以地理区域为同个主干延伸,四大区域作为这条主干上的四个分枝。“知识网络”强记忆,补疏漏,纠错误,图解区域,又掌握整体。地理逻辑在思维导图发散又聚合,开发大脑潜能。

三、 链条式的思维导图化解地球运动等难题

“地球运动”是初中地理学习“老、大、难”知识点。尤其在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半球的划分、地理坐标的确定、地球运动规律、运动产生现象等难点上,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链条式的思维导图连贯性强,知识点由易到难、由因到果进行绘制整理,学生演算时可参照链条式思维导图,做到思路清晰。

四、 延展型的思维导图分析地理成因

笔者发现,第一轮复习阶段地理的知识和技能尤为重要,学生却常出现“地理知识混淆和成绩停滞不前”的现象,尤其在解答地理分析题时,会而不全、张冠李戴、思路断裂、记忆遗忘层出不穷,学生会质疑复习效果,丧失复习热情。延展型的思维导图可有效明晰思路,开阔视野,确保答题规范性和完整性。

例如,笔者在分析长江中下游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时,本质上是对学生答题逻辑能力的考查,往往难以收获学生全面、完整的答案。分析地理成因超出于“纯知识点”讲解任务,“好厨子一把盐”,教师的启迪绝不亚于好厨子手上那把恰到好处的“盐”。部分学生认为“原因主要在于长江流域内,大气降水量充沛,河流的水量较大,因而易发生洪涝”;有的学生回答“长江流程长,流经地区经济发达,所以加剧了受灾损失”。可见,答案并不齐全。为防止思维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教师可引导学生绘制以长江水患为中心,洪涝要素为分支的思维导图,补充其他的水文水系特征,完善河流的知识体系。一、 补充长江的其他水文特征,“支流多,同时涨水;流域面积广,汇水面积大;中下游地势平坦,泄洪速度慢”。二、 从人文原因看,围湖造田,破坏植被也会加剧长江洪涝频率。教师以长江洪涝原因为中心关键词,多方的原因则成导图的分支,形成一幅形象生动完整的地理自然现象思维导图。对学生理解地理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联系,人地关系很有帮助。

初中地理思维导图绘制不仅是高效学习工具,也是一项长期努力的工程,结合学龄特点,辅以精致创意的景观图、示意图,在反复绘制的过程中,从模仿再到独立创作,学生通过思维加工,理清地理概念的层级关系,发挥自主创新精神,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郦婷婷.基于思维可视化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以思维导图为例[M].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

陈妙云,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