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幼儿教师,应当注重幼儿区域活动环境的营造,并借助创设适宜幼儿成长的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在此基础上,再通过低结构材料的投放,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地玩,既能够开发幼儿的动脑与拓展思维,还能促进幼儿的人际交往意识的培育,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低结构材料;幼儿区域;活动;应用

自主性区域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主要功能即为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下感受到自由和自主,体验到乐趣,并且借助幼儿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在合作中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以及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幼儿教师就应当积极营造一个更具自主性的区域活动区,并投放低结构材料的方式让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开发幼儿的智力与提升幼儿的整体思维水平。

一、 低结构投放材料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低结构投放材料对幼儿进行自主性游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下,幼儿园成为实现孩子学前教育的摇篮,幼儿教育也日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关注,而幼儿教育作为幼儿学习生涯第一步,对于幼儿心智素养等各方面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若想做好幼儿教育工作,首先应当结合幼儿当下的水平,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提升幼儿的智力水平与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开展幼儿教学各项工作。所以说低结构材料对于幼儿的发展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幼儿的学习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并且以直接经验为主,幼儿的教学环境主要是基于游戏当中进行,在教师组织游戏开展过程中,正是借助一些低结构的材料所进行的,通过让幼儿感知以及实际操作的方式来亲身感受到动手操作给自己带来的愉悦感。与此同时,幼儿教师也应当注重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换句话说,便是借助低结构材料的投放,鼓励幼儿在相应开放性的区域环境当中,就一个主题的游戏进行积极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借助幼儿相互之间的配合来达到完成这个游戏的目的。通过科学的投放相关低结构材料,更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整体素质,从而达到在幼儿阶段教育教学的目的。

二、 低结构材料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具体应用

(一) 借助生活化低结构材料,提升幼儿交际能力

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所提出的:“幼儿的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借助生活中的相关用具,进行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幼儿借助生活化的低结构材料,开展自己的探索之旅,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渐提升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自主探索能力。基于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探索的对象,将生活中易于接触到的低结构材料适时地投放在区域活动中,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让幼儿结合具体低结构材料的不同特性进行自主操作,提升幼儿的不同方面的能力。

具体而言,生活化的因为低结构材料都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所以随处可见,生活即教育。针对这种情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区域材料的生活化教学,提升幼儿的应用意识与动手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开展折纸活动,发掘一切可利用的低结构材料,让幼儿开动脑筋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纸片进行拼接、组合,真正做到生活化。再之后,让幼儿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配合,就制作好的小模型进行完善,为其赋予生活化的内涵,当这些工作做完之后,幼儿看到自身的“成果”,有满满的自豪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幼儿的自我表现意识,对于幼儿人格的完善以及自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最后,通过让幼儿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折纸,还能够让幼儿在活动当中提升自身的交际能力,让幼儿掌握交际基本用语,提升幼儿的多种能力。

(二) 借助层次性低结构材料投放,有序实现幼儿教育教学。

由于幼儿本身的个体差异,导致幼儿的兴趣爱好、发展能力各有不同,所以要求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因材施教”,换句话而言,便是要求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自主区域活动时,可以依据幼儿的具体情形,分层次投放低结构材料,依据由易到难的标准进行投放,依据幼儿的心智发展科学投放低结构材料,切实做到提升幼儿水平的目的。

具体而言,由于低结构材料大部分都来源于幼儿或是我们的生活,所以幼儿教师就应当利用其特性积极地引入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比如,鼓励幼儿从家中拿来一些废旧的报纸或是挂历,可以将其运用在活动区;如数学区,让幼儿根据这些废旧的日历,并以这样的方式,让幼儿脑海中产生对于日期的概念,这样一来就更易于幼儿对于加深印象并提高对于数字的敏感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幼儿所带来的不同的挂历,鼓励幼儿将里面的漂亮的图案进行剪贴,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的方式来重新组合成更加好看的图形,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当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教师所鼓励,这对于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以及树立自信也是极为有帮助。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加大难度,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潜力。所以说,作为幼儿教师要积极地运用生活化、低结构材料的科学投放,让幼儿在相互的合作交流过程当中,发挥自身动手能力,最后借助相互之间的交流,有效拓展幼儿的交际范围。

(三) 投放适时低结构材料,提升幼儿多种能力

教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还应当意识到要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比如幼儿的交往能力,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等。而由于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实际交往情景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所以说,老师要巧妙适时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低结构材料”来切实提升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幼儿年龄小、沟通方式不恰当,不免会出现争吵、冲突等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看作是“教学素材”,并可以采取循序善诱的方式既巧妙解决幼儿之间的矛盾;还能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知晓如何独自解决问题,提升与同伴的交往能力。

例如,当有一次两个幼儿因为一个玩具发生冲突时,教师发现后,可以首先让两个幼儿分别说一下为什幺要争夺这个玩具,之后,引导幼儿自己进行解决,让幼儿自己想办法怎样既能玩到玩具,又能成为好朋友。然后,引导幼儿承认错误,向另一位幼儿说:“对不起,我不应该抢这个玩具,我应该等你不玩这个玩具之后再来拿”这时,教师要及时对两个幼儿说:“你们可以通过这样轮流的方式来玩玩具,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一起来玩”,之后,幼儿便开心的一同去玩这个玩具了。所以说,当幼儿出现矛盾时,教师要引导他们自己解决,并借助教师所投放的低结构材料进行教育教学,让幼儿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四) 通过投放有趣低结构材料,提升幼儿探索热情

对于处在幼儿园的孩子而言,由于幼儿的年龄尚小,幼儿的注意力又极易被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所以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应当结合课程内容,投放与主题相关的带有趣味性的低结构材料。同时注重投放材料的教育性。通过有趣的低结构材料让幼儿自主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让幼儿在欢快的氛围下积极进行探索,逐渐提升幼儿的求知欲。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为幼儿布置一个活动主题,并为幼儿提供砂纸、报纸、布料等材料,鼓励幼儿制作各种模型,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发挥自身的创造力。

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达成让幼儿借助低结构材料来促进其社会性发展的目的,教师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要多采用榜样教学的方式,也就是说,老师要多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表扬、肯定,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其他幼儿进行模仿,提升幼儿对这件事的认知。而老师的鼓励和表扬也为幼儿交往营造了良好的心理氛围,当幼儿也借助相应的低结构材料进行探索创作时,幼儿会在这种环境下进一步构建与同伴友好相处、互帮互助的关系,最终在提升其进一步探索能力发展的同时,更能够促进幼儿自身认知能力发展。

总而言之,教师要注重低结构材料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各种应用,教师自身要学会在幼儿生活中捕捉教育教学素材,并借助在幼儿活动区适时投放有趣、具有层次性的低结构材料促进幼儿全方位的发展,逐步发展幼儿的心理机能和社会性,进而,促进幼儿的性格、心智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花.区域活动中低结构材料的投放与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32.

[2]施宜.大班区域活动中低结构材料的投放[J].当代学前教育,2017(2):25-27.

[3]杨淑恋.浅谈如何在低结构材料区域中采用支持策略[J].西藏教育,2016(12):52-54.

作者简介:

时丽,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鲈乡幼儿园。